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ESP理論下的高專餐飲英語課程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的現狀,然后基于esp理論,嘗試從課程目標、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以及課程評價等方面對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進行設計,以期提升學生英語實踐能力,滿足學生對餐飲英語的需要。
【關鍵詞】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ESP;課程設計
《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課程》中把課程設計定義為“擬訂一門課程的組織形式和組織結構”。外語課程設計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與學的活動進行不同層次、不同范圍、不同環節、不同形式的設計,是運用不同的科學理論或原則系統解決外語教與學等問題的過程。(夏紀梅,2003)。ESP是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簡稱,即專門用途英語,指與某種特定職業和學科相關,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開設的課程,與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十分適應。按照學科分類,高職高專餐飲英語屬于ESP的分支課程,是學生在進行了高職高?;A英語課程的學習后融合餐飲服務與管理知識及交際英語于一體的實用英語課。運用ESP理論設計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符合其課程設計的基本標準,有助于達成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利用語言實現學生在特定目標語境中有效的交際能力,學會用英語解決專業問題。
一、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作為第三產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餐飲服務業已成長為國民經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而在國際經濟、文化交流不斷擴大的今天,高職高專院校肩負著向社會輸送能夠提供更加標準化、正規化餐飲服務的專業化、國際化的餐飲服務人才的重擔。因此,開設餐飲英語課程,注重培養餐飲專業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尤為重要。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卻存在一些問題:從旅游英語中獨立出來,課程目標不盡明確合理,使得餐飲英語課程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學生僅僅把它作為一門獲得畢業證必須通過的課程來學習;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以學生基礎英語薄弱為由,偏重講授式,實則過多考慮教師是否便利操作,忽視了學生是否容易接受;教材內容與學生專業學習和工作需求有差距,降低了學習者接觸真實語言的機會;考核方式不科學全面,缺乏系統的過程性評價等。這樣的課程設計背景下,學生的專業技能無法得到拓展,難以適應工作環境。
二、ESP課程設計理論
自20世紀60年代產生以來,ESP理論主要經歷了語域分析階段、修辭或語篇分析階段、目標情景分析階段、技能與策略分析階段和以學習為中心的階段等。與不同的發展階段相適應,出現了三種主要的ESP課程設計的方法。它們分別是以語言為中心的方法,以技能為中心的方法以及以學習為中心的方法。以語言為中心的方法是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最為熟悉的一種方法,課程內容是由目標需求直接轉化過來的。這樣的課程設計方法簡單直接,但忽略了課程設計的其他因素,如適用的教材,無法提升高職高專學生語言表達的整體能力。與以語言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方法相比,以技能為中心的方法更加注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主觀能動作用,旨在培養學生實際交際時的語言技能與策略模式。但這樣的課程設計過程中,學習者只是被利用來分析確定目標情景而不是語言的學習者。以學習為中心的方法不再局限于語言的使用,而更加注重語言的學習。在該課程設計過程中,每一步都為學習者考慮,側重于使學習者如何更好地獲得能力。以學習為中心的方法來設計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是較為科學的方法。在這樣的課程設計中,高職高專學生的需求會對課程目標、教材內容和課程考核產生影響。整個課程設計呈現動態、互動的特點:分析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確定課程目標→選擇教學教法→制定教學大綱→設計、選取教材→檢測教學評估。本文探討的內容為基于ESP理論高職高專餐飲英語的課程目標、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和課程評價等重點環節的設計。
三、基于ESP理論的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設計
1.從需求分析出發,優化課程目標。ESP課程的目的和內容是由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實際需求決定的。故需求分析是ESP課程設計的出發點和中心。概括起來,需求分析包括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具體來講,在設計高職高專餐飲英語的課程目標時,一方面,要對行業和崗位需求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在目的情景中需要什么。另一方面,對學生的需求和語言水平進行分析,研究學生學習此種語言需要什么。在進行了詳盡的需求分析后,高職高專餐飲英語的課程目標要定位于整個餐飲服務行業(不單是酒店的餐飲部),聯系餐飲服務工作實際,使學生能用所學英語開展餐飲服務活動,重點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職業技能,并了解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同時,考慮到餐飲專業學生將來就業的場所除了餐飲服務業之外,也包括酒店的其他部門,如前廳部、客房部。課程目標也涉及在涉外酒店工作中運用英語的各種技能。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結合ESP需求分析與高職高專學生特點,為了更好地達到學習目標,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中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配合,提高他們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常見的普通英語教學法涵蓋情景法、聽說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和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譚清(2011)在高職高專餐飲英語教學實踐中多次運用Jigsaw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習效率的提高。高職高專餐飲英語的課程內容突出情景對話的核心地位。情境教學法+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亦是適切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餐飲服務的工作流程創設情景,設置系列任務活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使用語言進行互動的機會,依靠語言互動,能獲取和理解語言輸入,使用語言表述、交流、解決困難。教學手段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互相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傳統的教學手段是指教科書、黑板、粉筆、掛圖、標本、模型、實驗演示裝置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計算機等搬入課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充分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在課程教學方法的設計上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陳凡(2016)在餐飲服務英語虛擬體驗式教學設計中,認為可視化教程軟件可以使實踐教學生動可視,學生可以根據軟件中不同的情境進行不用的餐飲服務用語的實踐交流,對著電腦的麥克風進行錄音,讓學生虛擬的3D動畫效果中就可以理解體會英文的接待預定服務。教師還可以通過電腦中安裝的SecondLife的虛擬交流平臺軟件給學生創設一個英文的交流互助平臺。
3.建設真實性的立體化教材。教材是實現英語課程目標的重要教學材料和資源。真實性是ESP教材建設的關鍵。教材可以通過內容的編排提供給學習者接觸真實語言運用的機會,展現“真實性”的特點。按工作流程或模塊的實訓服務內容整合高職高專餐飲英語教材內容,整合成餐前服務、餐中服務和餐后服務三個模塊,再采取以情景為主線的模式:調研分析學生在這三個模塊中所使用的相關的語言知識和具體的工作任務。然后劃分不同的情景,在每一個情景模塊中通過對話、短文的形式引出具有行業代表性的詞匯、應用性強的句法結構,表達方式等。同時,專業領域的發展和知識的更新要求教材內容依托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以立體化的形式提供給學生。積極建設開發電子教案、多媒體助學軟件、網絡課程等電子網絡教材,彌補紙質教材有限知識載體的不足,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內容變得直觀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到培養。
4.改革考核評價方式,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狀況。課程考核評價是課程設計的最后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合理全面的評價體系能夠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狀況,指導教師和學生對該課程的教與學進行積極的反思。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的考核目的不僅僅在于測試學生掌握的英語水平,而在于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后,能否利用所學的語言技能解決實際問題。那么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應改革現行的期末試卷成績為唯一評定成績的考核方式,改為注重整個學期學生平日表現加期末考核的過程性評價方式。精心設計平時成績的考核項目,包括課前小組展示,即根據所學內容進行專業背景知識匯報,如酒吧的種類和組成、中國的品牌白酒、國外名酒、中餐(工藝、菜系)、中式早餐、西餐(主要菜式、特點)等;課中會話操練和分角色表演;課后單元測試,一單元一次。并加重平日考核成績的比重,平日成績可占70%,期末成績占30%。以此促進學生主動探索,增加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有效性,最終達成課程教學目標。課程設計得越科學,其可行性就越大,實施起來就越容易,所得到的教學與學習效果就會越佳。基于ESP理論設計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從需求分析出發,優化課程目標;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真實性的立體化教材;改革考核評價方式,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狀況,協調了影響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各個因素,使高職高專餐飲英語課程能真正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服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江山野.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課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
[2]夏紀梅.現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譚清.Jigsaw模式在餐飲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6).
[4]陳凡.高職旅游專業《餐飲英語》課程的虛擬體驗式教學實踐[J].現代教育管理,2016(8).
作者:崔艷杰 唐校平 單位: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