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機械設計教課的延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我國正逐漸成為世界的“制造工廠”,制造業正處于從傳統制造業向現代化制造業轉變,面臨著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挺進的歷史性的挑戰和機遇,培育與時俱進的制造業技術人才的任務非常迫切。高科技在教學計劃特別是課程建設中反映滯后的現實情況下,在課堂教學中對科技前沿的內容必須補充延伸,讓教學與時代接軌,讓學生掌握基本內容的前提下對當前的專業有與時代進度相應的認識。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培養的人才能適應現代制造業。
教學內容延伸的方法
第一、以互動討論式教學代替填鴨式教學模式。講相應內容前留給學生要查的相關資料及了解該內容的最新動態的作業。老師要大量查閱相關資料,仔細篩選與該內容相關的有必要讓學生掌握的知識。上課時講完教材基本內容的前提下留時間討論相關內容的發展狀態及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情況。討論的時間老師根據課堂內容及學生的互動情況靈活掌握,有必要時基本內容的講解和討論交叉進行。
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結合老師課前準備總結本次課堂內容,強調需掌握的基本知識及相應的新技術新理論以及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第二、對教學內容的合理布局。講授不是把教材內容一成不變的講給學生,而是以教材為參考重新組織內容,多一些參考書和資料。比如濮良貴,紀名剛主編的《機械設計》教材中把螺旋傳動放在第二篇聯接里跟螺旋聯接一起講解。而卜炎主編的《機械設計》教材中把這部分內容放到機械傳動里講解而且講解也較詳細。對機制專業來說機械傳動是重要內容,所以講授這部分內容時放到機械傳動講解較合適,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參考卜炎主編的《機械設計》教材的螺旋傳動部分。
第三、教師的知識儲備及實踐經驗。首先、教師單純以課本為準講解,跟學生自己學沒什么區別。
這種教學使學生對課堂失去的興趣、對老師失望。作為專業基礎課教師,必須時刻充實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讓自己的專業知識始終更新保持活力。方法有讀研讀博,或跟自己的導師及原來的科研團隊時刻保持聯系,隨時掌握最新專業動態。具備條件可申請課題,科研教學并行,以科研促進完善教學。
其次、機制設計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教授時理論聯系生產實際,這樣講解不僅課堂效果好、學生的知識掌握更有目的性,提高學生的課堂熱情。老師多參觀生產一線,多跟企業聯系。有條件利用假期可以到優秀的先進的的制造行業去進修,提高自己的實踐水平。
注意的問題
首先、內容的延伸必須以掌握機械設計基本知識為前提。我院用的教材是濮良貴,紀名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從1906年開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到現在的第八版,經歷了40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先后七次精心修訂,該書的內容體系得到了不斷提高和錘煉。
內容是介紹整臺機器機械部分設計的基本知識,重點討論一般尺寸和常用工作參數下的通用件的設計,培養學生設計一般機械的能力,該課程在整個教學計劃中有承上啟下作用。所以內容的延伸必須以教材為基礎,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延伸,好比地基打好才能建高樓大廈。特別注意的是內容的延伸不能把機械設計課的教學變成新技術新方法介紹的概述性教學。
其次在內容延伸時講究方法策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延伸,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和課時允許范圍內。比如講齒輪傳動時,一般情況下齒輪傳動不易用于傳動距離過大的場合,講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簡單介紹齒輪傳動自行車,學生易理解而且與實際聯系緊密。齒輪傳動自行車的原理結構詳細講解的話課時就不夠了,想進一步了解的同學們自己查找資料,有問題可以課后討論。
結語
知識不與時代同步就成為障礙。我們首先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讓學生了解自己專業領域的發展動態,掌握與時俱進的知識。所以在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根據內容在課時范圍內,在學生能承受的條件下需要進行合理延伸,合理延伸教學內容可以不僅提高機械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而且是培養與時俱進的機械設計工程人才必然要求。
作者:迎春王利華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