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排水系統工程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方案比較。
根據目前的市政條件,每次市政道路積水超過排屋半地下室標高時,道路積水就會通過小區雨水管網倒灌。解決的思路有二個:一是改善市政排水條件,避免道路積水;二是在小區內部解決,在道路積水時切斷小區雨水管網和市政管道的連接,避免雨水倒灌,小區雨水需要用動力提升。分析第一個思路,需要市政配套的完善,解決時間需要和城市建設與規劃部門溝通和落實,如果在近期一、二年內能解決,小區的排水設施建議按現狀不變;其中第二個思路的解決方法有二個,第一個方案是完善排屋地下室的排水設計,低于地面標高的排屋地下室的雨水全部采用動力提升,這個方案的優點是投資小、運行費用小、管理簡單,可采用全自動運行,平時只需要做日常的設備維護就可以了;缺點是提升設施的布置太分散,排屋區的雨水管網需要重新規劃敷設,而目前小區已入住,室外工程已完工并投入運行,這種分散布置的施工會給小區帶來大面積的不便。第二個方案是在小區的雨水排出口上設雨水提升裝置。這個方案的優點是施工范圍小,不需要改動現有雨水管網系統,對住戶的影響相對小一點,缺點是由于自動閘門的價格較高,如采用手動閘門,對運行管理的要求會比較高。
經過幾個方案的綜合比較,本設計方案是在小區內增設四個雨水泵站及四個閘門井,雨水泵站設液位控制和液位報警,平時靠管網重力排水,當暴雨強度超過重現期或道路積水達到排屋地下室標高時,設定為報警水位,關閉閘門井閘門,啟動雨水泵轉換為動力排水。
2雨水量計算。
根據建設發〔2008〕89號文,查得德清的暴雨強度公式為。雨水量計算公式:Q=ψQF;室外道路重現期:P=2年;室外雨水管道設計降雨歷時:t=15-20min;室外綜合徑流系數ψ=0.65;經計算,重現期都為2年,雨水量詳見下列:一期東區:匯水面積為1.78(hm2),降雨歷時為16(min),雨水量為284(L/s)。一期西區:匯水面積為1.24(hm2),降雨歷時為16(min),雨水量為245(L/s)。二期東區:匯水面積為2.31(hm2),降雨歷時為16(min),雨水量為368(L/s)。二期西區:匯水面積為3.08(hm2),降雨歷時為20(min),雨水量為450(L/s)。
3工程設計。
根據各區域的設計雨水量,構筑物及排水泵的設計見表1。
4電氣設計。
電氣設備有動力盤及操作控制盤。控制系統采用全自動控制設定。現場控制柜設“手動-停-自動”控制選擇開關;自動時,由液位開關進行控制;手動時,在現場控制柜上進行手動控制;就地時,可在現場按鈕箱上進行控制。為減少人員操作,本處理系統可采用遠程集中控制。本工程總裝機容量為232kW。
5經濟技術分析
該項目實施后,經歷2012年暴雨的考驗,小區內的雨水能及時排出,但是不能松懈日常管理和維護,需定期清通雨水管道,及時維護排水設備。建立汛期應急預案,專項管理,這是一個需要考慮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工程。
作者:申屠揚飛單位: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