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時尚家紡產品設計研究開發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需要已從“物質文化需要”轉變為“美好生活需要”,這一消費趨勢給時尚家紡產品的設計提出新的課題。文章通過家紡新產品的設計開發實踐,提出通過新材料、新技術的創新應用,設計出符合時代消費需要的時尚家紡產品,并賦予產品新穎性、趣味性、互動性和功能性,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關鍵詞:時尚家紡產品;新材料;新技術;織物設計;開發實踐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居住環境得到大大改善。“輕裝修、重裝飾”、軟裝設計深入人心,家紡產品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近幾年,隨著AI、VR等技術的大量運用,人人都可以參與設計,對專業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時尚家紡新定義
過去人們對于時尚的理解是對社會某項事物一時的崇尚,每年的法蘭克福國際家用及商用紡織品展覽會、中國(上海)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上,各大權威研究機構均會未來兩年的流行趨勢預測,對于家用紡織品的未來設計起到指引作用。設計師在進行家紡產品設計中,需把握流行趨勢,進行時尚化設計。但一直以來,許多國內企業盲目跟風模仿,注重的是家紡產品的花色、款式、組織、工藝等外觀設計,而忽視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家紡產品的需求已不只是為了滿足室內裝飾功能的需要,而是要求家紡產品外觀時尚以外,還要追求綠色環保、健康保健、舒適功能的家紡產品。
2時尚家紡產品的設計構想
根據當下社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時尚家紡產品設計應更多地應用科技新成果,發掘消費者潛在需求;探索新創意、新思想、新思維;關注人文、情感和時代精神,聚焦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運用新材料、新技術,設計出滿足消費者實際需要的創新產品。時尚家紡產品的創新以紡織面料為突破口,即通過新纖維、新技術、新工藝在面料上的創新應用,創造出視覺和觸覺新穎、造型獨特,具有新功能、趣味性、多樣性的家紡產品。隨著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各紡織企業不斷研發、推出各種差別化和功能性纖維,例如負離子纖維、防蚊纖維、石墨烯改性纖維、導電纖維等。通過改變纖維、紗線、組織、紋樣、色彩等決定面料特性的因素,改變染色、后整理等工藝條件,運用多樣的設計思維和創意思維,將為時尚家紡產品的設計帶來新的突破。
3時尚家紡設計開發實踐
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織物設計工作室在教學中將科技、藝術與設計相融合,通過校企合作,以培養創新型紡織面料設計及應用人才為目標。自2015年以來,學校以畢業設計為契機,探討新思維、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在家紡織物設計中的運用,實踐證明織物的科技創新是時尚家紡產品設計的有效途徑。從紋樣和色彩設計入手的織物創新設計,在組織結構設計上重點滿足色彩的形成,忽視提花織物的立體優勢;從概念、靈感及設計表達入手的織物創新設計,在紋樣造型、構圖、色彩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更換織物的原材料,利用手工、激光切割等技術與工藝手法,展現織物的獨特視覺與觸覺效果,該方法可以事先預測到織物織造完成后的視覺效果,進而引導工藝的優化設計,有利于增加新品種;從新材料入手的織物創新設計,不僅可以增加新品種,而且可以賦予織物新功能;從結構、跨界設計入手的織物創新設計,有利于特色產品、智能化產品的研發。下面以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歷年畢業設計中的優秀作品為例,闡述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在時尚家紡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3.1從概念、靈感及設計表達入手的織物創新設計
邵招、鄺春婷的設計作品《TouchingandFeeling》(圖1)是為盲人群體而設計的家紡面料,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宗旨,利用盲人敏銳的觸覺,將可觸摸識別的盲文與家紡面料設計有機結合。從觸感、紋樣、色彩、功能等細節上,充分考慮盲人的特殊需要,設計了這款可供盲人識別、具有豐富情感化、體現人文關懷的裝飾產品。該設計在組織上采用重緯結構,并采用紗線材料的粗細對比,使盲文凹凸變化明顯。
3.2從新材料入手的織物創新設計
曾文君設計開發了一款多功能導電織物(圖2)。這種織物將鍍銀導電線作為緯紗應用于織物的設計中,除了利用鍍銀長絲的固有特性賦予織物熱傳導、防靜電、抗菌除味、防輻射、磁療作用等多功能外,還賦予織物導電功能。該織物可使蓄電燈通電,起到臨時照明的作用,同時通過紋樣和色彩設計、新材料的運用、結構的變化賦予織物良好的裝飾功能。該款面料可廣泛用于窗簾、抱枕的制作。董偉欣設計開發了一款紫外光致變色織物(圖3)。這種織物是一種可以警示紫外線強弱的光變織物,將光變紗作為緯紗應用于織物的設計中,賦予織物受到陽光、紫外線等的照射而由白色變成彩色的特性,光線越強,顏色越鮮艷。不僅賦予織物新穎性、趣味性;同時通過織物表面的顏色、紋樣的變化,警示紫外光的強弱,具有警示功能。該款面料可用于窗簾、窗紗、織錦畫設計中。吳倩敏的設計作品《一觸即變》(圖4),是一款熱致變色織物。這種織物將溫變紗作為緯紗應用于織物設計中,當織物與人體接觸時,如觸摸、踩踏等,由于織物表面的溫度升高,而使織物表面的色彩發生變化,給使用者帶來趣味性。
3.3從結構入手的織物創新設計
畢曉琳的設計作品《移步換景》,其設計靈感來源于Tabulascalata(3D立體畫),Tabulascalata是通過在瓦楞紙板載體上的左右兩側分成不同的圖案,可以從特定角度正確、清晰地看到每個圖像,因此走過Tabulascalata畫時,圖像似乎從一個圖像變換成另外一個圖像(圖5)。《移步換景》通過織物創新結構的設計,實現了在不同觀察角度形成兩種不同色或不同圖案,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能夠美化人的生活。該款面料可以廣泛用于服裝、服飾、家紡用品的設計中。
3.4從組織結構設計入手的織物創新設計
隨著透明玻璃在建筑中廣泛運用,織物的背面也一覽無余。織物除了正面設計效果受到重視外,背面設計效果也不容忽視。李玉娟的設計作品《喻晨•明夕》為雙面提花織物,正面圖案主要表達自由翱翔于天空的海鷗,底紋肌理在海鷗倒影的襯托下如同波瀾不斷的海面,使畫面意境栩栩如生(圖6)。在顏色設計上符合清晨的朦朧意境,貼合主題“喻晨”。反面圖案為海與海灘,色彩上采用古銅色、橙黃色的搭配,給人一種陽光西下的感覺,與主題“明夕”相呼應。在海灘上行走的人們,體現出浪漫與休閑自在的生活氣息。該款面料主要應用于屏風產品的設計。
4結論
《中國家紡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家紡行業的未來發展明確了指導思想:實施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主要內容的“三品”戰略,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大幅提升特色產品、高品質產品、功能性產品、智能化產品的比重,加快實現由成本優勢向創新優勢轉換;促進家紡與時尚、家紡與科技、家紡與藝術的融合。注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計在時尚家紡設計中的創新應用,將有助于推動中國由家紡大國向家紡強國轉變。
作者:金英愛 單位: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