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典詩歌詩性審美與創意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詩”的國度,從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無論是古典詩歌還是現代詩歌,詩的內容幾乎涵蓋了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別是中國古典詩歌傳統意象中所蘊含的詩性審美,催生了許多具有詩性特質的創意設計作品。
【關鍵詞】
古典詩歌;詩性審美;創意設計
一、中國古典詩歌詩性審美
(一)詩歌意象說1.意象何為意象?意象是客觀物象通過創作者獨特的情感活動和體驗創作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意象理論在中國起源較早,《周易•系辭》里已有“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之說。龐德在《詩刊》上聲稱:意象是一種在一剎那間所表現出來的理性與感性的集合體。2.詩歌意象詩歌意象,是指詩詞中的一些藝術形象在被成功使用過一次之后,后來的詩人開始反復運用并逐漸約定俗成,使得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個或者幾個特定的意義上。詩歌意象,對于詩人抒發感情有著獨特的作用。懂得詩歌意象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歌的內容及其詩人的感情。
(二)中國古典詩歌意象中的詩性審美中國古典詩歌中有豐富的意象,這些意象浸染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作者通過借助意象來表現自己的個性,表現自己的希冀與追求。古典詩歌里意象的主體有很多種,大部分都是由詩歌里面的“人、事、景、情、物”等具體內容構成,不同的意象會構造出不同的意境。如:馬致遠的《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曲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寫的是蕭條落寞單調的秋景,這種秋景,渲染的是一種沉郁悲涼的意境,浸透的是主人公羈旅斷腸的情懷。如:《詩經•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王昌齡《閨怨》中的“忽見陌頭煙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李白《憶秦娥》中的“年年柳色,灞陵傷別”,這些詩句中借用“送別、留戀”的楊柳意象來抒寫離愁別緒。如:“紅豆思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這首詩,借借生于南國的紅豆這個意象來抒發對劉友人的眷念之情。紅豆常用來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燕子的意象也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被古人用來表達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他物類所能及。如,宴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詩經•谷風》中的“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還有宴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燕子,已不僅僅再是燕子,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二、中國文化創意設計
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厚重,格調高雅,哲理深邃,意境高遠,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文化創意設計是以文化為元素,將融合了多元文化富于創造性的思想、理念通過設計的方式加以延伸、呈現與詮釋的過程或結果。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為背景的創意設計是時代的潮流,中國設計發展的趨勢。
三、中國古典詩歌詩性審美下的創意設計
中國古典詩歌文化中包含了深刻的哲學智慧和含蓄隱喻的修辭特點,這是中華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積淀,也是世界文壇的藝術瑰寶。
(一)王維《雜詩》與園林空間設計王維《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詩人通過一樹寒梅將家整個院落的空間氛圍營造出來。詩人為了使意象具體鮮活,在空闊的空間中,選取一二件景物去描繪,使場景趨于單純化、固定化,勾勒出了一個簡單純明的小空間。
(二)李商隱《夜雨寄北》與平面設計詩歌語言在語法上具有獨特鮮明的跳躍特征,這種跳躍不僅僅是體現在語詞的不連續,更體現在詩歌意象的鏡頭切換。[1]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推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作者的想象從巴山飛馳家中,繞西窗,又從家中折轉飛回巴山,形成一個往復環旋的心理軌跡。空間上往復疊映,時間上回環旋轉,虛實相生,婉轉纏綿,蕩漾出千種風情。把詩人在異鄉歸期未卜的羈旅之愁與對妻子的伉儷情深表現得自然流暢,跌宕有致。香港設計師靳埭強先生為第三屆亞洲藝術節設計的海報。(如圖2)該作品利用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鏡頭變換原理,巧妙地把印度舞蹈演員的前額、中國京劇臉譜中的旦角眉眼、印尼臉譜中的鼻飾、日本歌舞伎的嘴部等四個國家藝人的面部化妝組合成新的臉譜。不同文化背景的傳統圖形通過拼合嫁接,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亞洲藝術薈萃一堂的主題。
(三)Luckydoll作品《桂林米粥品牌形象設計》湖北設計師Luckydoll以桂林山水及倒影為主造型,以“米”作為創意點,構成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美麗山水畫,讓人在進餐的時候享受著輕松愉悅的心情。設計師抓住了桂林山水和米粒造型特征之間的關聯性,讓標志圖形從外形上直觀地傳達出品牌兩個最根本的信息點:品牌的所在地在“桂林”,品牌的經營內容與“米”有關。中國古典詩歌的詩性審美將日常物象給予了豐富多樣的精神內涵和美好意愿,這些都在當代藝術設計靈感構思方面帶來了啟示。
參考文獻:
[1]錢小蘭.中國古典詩歌對平面設計詩性語言的啟迪[D].中國美術學院,2010.
[2]田新苗.中國詩學文化對當代平面設計的啟迪[D].江南大學,2013.
作者:劉曉月 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