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對高校農村大學生思政教育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陜西理工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
【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社會生活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作為面對新潮的最敏感者,“中國夢”的踐行者——高校大學生,受到網絡的影響是最明顯,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網絡在帶來思想文化交流碰撞,豐富學生視野的同時,也容易對高校學生價值導向起到錯誤誘導作用,尤其是對較為敏感的農村大學生而言。因此在網絡背景下,各高校應做好對高校農村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針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
【關鍵詞】網絡背景;高校農村大學生;思政教育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作為先進科學技術傳播地,也早早普及網絡,推動網絡的運用,將其作為高校科學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網絡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在享受網絡帶來的新鮮思想文化、廣闊的文化交流空間的同時,也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刺激,對高校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對高校農村大學生而言。高校農村大學生以往的成長環境較為落后和閉塞,思想政治觀不成系統,導致部分農村大學生存在人際關系障礙、偏執、自卑等問題,因此在網絡背景下加強對高校農村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尤為關鍵[1]。
1網絡背景下高校農村大學生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網絡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教育宣傳多樣性、宣傳地域全球化、教學信息共享性、思政教育具備時代性、思政教育具備互動性等特征,是網絡時代下賦予高校思政教育的良好優勢,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信息傳遞和創新改革,更好的體現思政教育的價值,然而網絡背景下也導致了高校農村大學生思政教育存在較多問題[2]。
1.1網絡不良影響
對高校農村大學生思想發育產生影響網絡是把雙刃劍,其具有信息廣泛性、多樣性、共享性等特點,為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危害。對于高校農村大學生而言,網絡固然提高了其與教師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互動性,但一些諸如色情信息、游戲信息、西方媒體的誘導性信息等也為其帶來了不良影響,學生三觀認知發生偏差,甚至沉浸網絡不可自拔,導致道德人格的缺失,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步入困境[3]。
1.2高校思政教育主流思政被干擾
網絡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變得難以控制,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備較高的網絡管理才能、文化素質才能有效利用網絡的正面優勢,及時拆穿、批判不良信息,做好輿論管理,讓學生正確認識網絡接觸到的信息,具備批判性思維。然而目前高校具備豐富網絡知識、高水平網絡技術,豐富的思政教育經驗和理論知識的人才較為匱乏,主流思政工作被干擾。
2網絡背景下對高校農村大學生的思政教育
2.1加強高校農村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在高效思政教育工作中,網絡的運用產生較大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帶來的負面影響,網絡不良信息給尚不成熟的高效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校學生侵染。各高校應加強對高校農村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充分發揮網絡積極的思政作用的同時,規避網絡帶來的對思政教育工作阻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通過網絡就國家政策、社會熱點話題等引導高校學生討論、評價,讓學生參與到國家、社會等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網絡信息的選擇,提高學生網絡辨別能力,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此外,高校還應完善校園網絡的使用制度,通過多種途徑規范學生網絡使用情況,規范學生網絡行為,提高學生網絡道德和思政素養[4]。
2.2加快高素質網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在網絡背景下,要更好地展開思政教育工作就必要讓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備良好的網絡意識和網絡技術,如此才能有效發揮網絡的積極方面的價值,及時辨別網絡不良面,對高校學生展開正確引導。高校應加快高素質網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引進、培養高素質網絡思政教育人才,讓思政教育者掌握網絡技術、理解網絡文化,有效甄別出網絡有利信息,通過網絡加強與高校學生的互動,了解高校農村大學生的心理情況,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及時對高校農村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應逐漸轉變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利用網絡拉進高校學生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距離,逐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認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5]。
2.3建設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平臺
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普及,其已經逐漸成為高校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學生已經逐漸習慣利用網絡獲取想要的咨詢,因此要確保高校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就必須建立學生感興趣的網絡思政教育平臺,通過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平臺真實、先進的思政教育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逐漸產生認同感,對學生的價值導向進行正確引導。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平臺建設應細化,整合校園新聞、廣播等資源,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就業指導等欄目,分享緊貼高校學生思想需求的教育內容,滿足學生對信息的需求,營造和諧、寬松的網絡思政教育環境,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教育,促進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3結語
總之,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發展機遇,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利用網絡優勢,規避網絡不良影響,提高思政教育水平成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課題。高校應立足于網絡化時代背景,加快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隊伍的建設,網絡平臺的建設,做好高校農村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促進高校學生的思政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美玲.網絡背景下對高校農村大學生思政教育淺析[J].山西農經,2017,12(24):102.
[2]李曉敏,代嘉幸,魏翠娟,辛鐵鋼,楊光,劉海寧.河北高校農村留守經歷大學生的生活事件與抑郁的關系[J].衛生研究,2017,46(01):57-61.
[3]賴遠妮,朱新輝.論高校農村籍大學生在反哺農村中的社會功能[J].延邊黨校學報,2016,32(02):65-67.
[4]熊艷紅,楊善銘.農村生源比例下降背景下農業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創新[J].銅仁學院學報,2016,18(02):113-117.
[5]熊曉蘭,李建耀.網絡信息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研究[J].學理論,2015,11(34):192-193.
作者:豐晚 單位:唐山師范學院后勤基建處體育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