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析昆曲的保護與開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曲藝》2018年第5期
摘要:昆曲作為中國古典藝術的代表,至今,它的藝術魅力和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不可多得的藝術佳品。本文就通過對當前昆曲發展的現狀分析,探究出保護與開發昆曲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昆曲;保護;開發
一、昆曲的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現代化的發展,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追求也在發生著極大的變化,消遣娛樂方式多種多樣,從而導致傳統戲劇的生存模式遭受了強有力的沖擊。生存環境的變化,使得昆曲所賴以維系的文化土壤也受到了破壞,致使昆曲藝術難以得到很好的保護。當前,昆曲的保護與開發面臨著相關管理制度不健全、社會各群體等對非遺缺乏保護意識、政府對非遺保護缺少強有力的資金扶持以及宣傳力度不夠等,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昆曲的保護和開發,因此,必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讓昆曲這項傳統文化藝術大放光彩。
二、保護與開發昆曲的對策
(一)制定切實可行的昆曲保護規劃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昆曲,首先要統籌全局,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和方針,如制定相關政策,明確提出要堅持昆曲的原真性特色等。另一方面,政府將非遺的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做好長遠規劃,加大對昆曲藝術的扶持力度,為昆曲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經費支持,并力爭使昆曲院團的基礎設施、劇目的繼承與發掘、表演藝術的傳承、從業人員待遇等方面得到較大的改善。對于每年要做的工作任務都進行詳細的計劃,從而保證規劃具有科學性和權威性,這樣更加有利于對保護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
(二)增強參與性,擴大體驗空間在國家層面文化部門與旅游部門合并的時刻,將昆曲與現在的旅游活動相結合是發展昆曲的一種有效方式。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民間文化,它由民眾創造、使用和傳承,是民眾的生活文化和活態文化,民間性決定了其強烈的參與性和體驗性。因此,保護昆曲需要對昆曲的內容進行創新,增加互動性。
(三)完善相關政策,健全保護制度昆曲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藝術佳品,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為了使昆曲得到更好的保護,必須要制定相應的保護政策及規定,確保昆曲能夠保持原真性特色等。另外,政府部門必須增加對非遺的保護經費,盡可能的使昆曲院團的基礎設施、劇目的繼承與發掘等方面得到較大的改善,并制定和完善相關社會捐贈、贊助等政策措施,創建定期通報、輿論監督等機制,從而促進保護工作能夠更加科學合理的發展下去。
(四)完善組織機構,發揮政府職能明確政府角色,實現政府職能的有效性,需要依靠相應的組織結構。首先,創建新機構或是在原機構基礎上重新進行改革,明確各部門間的職能;其次,要大量的吸收專業性人才,創建專業咨詢機構,積極爭取學術科研機構、社會團體等參與其中。還有就是建立相應的問責機制和監督機制,將政府的行為公開化、透明化,從而更好地落實政府的保護職能。
(五)推動昆曲藝術向產業化方向發展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昆曲也可以同其他元素相結合,形成新的藝術文化。當前大部分的文化都與商業聯系在一起,并逐漸的轉化成有效的商業價值,從而保持更加持久的活力和生命力。所以,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下,必須要發掘昆曲文化的潛在商業價值,確保其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例如在蘇州,將昆曲和園林兩者充分的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能使游客的文化需求得到滿足,還能創建當地昆曲的文化品牌。可以根據昆曲內容制作旅游商品,開展昆曲文化節,總之通過各種途徑來推進產業化道路。通過對非物質文化資源的科學開發,并發揚光大,可使之產生更大的社會效應,行使更大的社會責任。
(六)采取科學化的昆曲文化創新在昆曲的傳承過程中,必須要結合時代的發展需求進行不斷的創新,但在創新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文化自身的優良傳統,昆曲作為經過幾千年積淀傳承下來的優秀傳統戲曲文化,我們對其進行繼承和創新的事后,必須要懷揣著一顆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敬畏之心,只有這樣才能對文化的精髓之處有更精準的掌握,從而有效的提高藝術的境界。而任何不科學不合理的改變、舍棄,對于藝術生命本質而言都將是傷害。昆曲文化遺產需要傳承保護,就必須要避免自身的消亡和人為的破壞,這是對昆曲文化繼承的強有力手段。在對昆曲文化優秀傳統進行充分保留的基礎上,并結合時展的需求進行創新,加入當代社會的理念,才能更加有效的促進昆曲的繼承和發展。
(七)加強對昆曲人才的培養,注入新的活力首先,對于傳承人而言,物質待遇和工作環境都有待于提高,與此同時鼓勵他們口傳心授將技藝傳承下去。不斷加強對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及命名,鼓勵他們開展學術交流等活動。對于那些在傳承工作中具有突出貢獻者給予一定的獎勵和表彰,為學藝者開設助學補助,表示鼓勵,進而推動昆曲后繼人才的培養。其次,在校園中,推行昆曲藝術,加強教師教學資源,以高學歷、低學費作為吸引學生資源的手段,大力培養文化傳承人。為了能夠長久的保護昆曲健康發展,薪火相傳,在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可以開設昆曲藝術選修課。將表現優異的學員招進各昆曲院團,從而彌補劇團人才的不足,并逐漸形成較為穩定的高素質人才構成機制。此外,相關文化保護機構及專業昆曲院團等還可以組織開展社區文化活動,將昆曲帶入社區,傳遞給廣大群眾,讓昆曲藝術融入到群眾文化生活中。最后,在現代化迅速發展的今天,運用科技手段,將昆曲藝術家們所創作的優秀劇目的相關資料記錄和保存好。在昆曲的建設上面,不僅要注重繼承優秀傳統劇目,還要對傳統劇目加以整理改編,并不斷的豐富昆曲劇目。
三、結語
昆曲的保護工作具有長期性,不僅需要相關工作部門的配合,還需制定合理有效的保護目標及標準等,但目前整個工作出現管理混亂的現象,因此必須加強管理體制改革。昆曲作為舞臺表演藝術,是精致文化的藝術傳承,因此,我們必須要順應時展的需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進昆曲的保護與開發,只有這樣才能使昆曲傳統文化代代相傳,同時也要重視培養青年觀眾,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和文化修養,從而使昆曲藝術能夠健康長久的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錢永平.遺產化境域中的昆曲保護研究[J].文化遺產,2011(02).
[2]吳漢東.論傳統文化的法律保護———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為對象[J].中國法學,2010(01).
[3]李璇.直抵民心的時代力作[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3).
[4]張利群.論昆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核心價值體系構建[J].文化遺產,2010(02).
作者:俞志青 單位:浙江省昆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