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網絡輿情對青年學生政治認同的影響范文

網絡輿情對青年學生政治認同的影響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輿情對青年學生政治認同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網絡輿情對青年學生政治認同的影響

摘要:網絡輿情對于青年學生政治認同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正向引導和促進的積極效應,也充滿了風險和挑戰,對青年學生政治認同存在一定的反制性。應對網絡輿情的影響,需要多方努力形成協同機制,其中:學校要充分利用網絡輿情的積極作用加強青年學生政治認同教育,政府要加強自身建設與網絡輿情監管,網絡媒體要加強道德自律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關鍵詞:網絡輿情;青年學生;政治認同;三重路徑

青年學生具有較高的知識文化素養和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是支撐國家未來建設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人才資源和主要后備力量,也是執政黨最重要的青年群眾基礎。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增強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顯得尤為緊要。這不僅關系到黨執政地位的鞏固和其政治理想的實現,關系到社會秩序的穩定和國家的長遠發展,也關系到當代青年的健康成長。網絡輿情是信息時代網絡虛擬社會的產物,其傳播快捷、主體隱蔽、信息多元,對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深具影響。面對網絡輿情作用的凸顯,我們應加強研究,正視和利用好網絡輿情的正面效應,增強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

一、青年學生政治認同特點分析

青年學生政治認同,是指青年學生對現行政治系統及其運作的認可、接受和贊同,是青年學生發自內心地對現行政治系統及其運作的心理和情感的支持,并自覺地以該政治系統的要求來引領自身的政治行為。因此,青年學生政治認同不僅體現在態度上,也表現在具體行為中。其主要包含對國家、執政黨及其領袖等政治主體的認同,對國家現行政治制度、法律與政策等政治規范的認同,對執政黨的思想理論、政治理想、政治道路的認同,以及對政治運行程序和對政治效能的認同等,涉及社會政治生活諸多方面的豐富內容。青年學生政治認同具有以下特點。

1.多樣性。社會從來都不是一元的存在體,任何事物都會存在多樣性。青年學生政治認同的多樣性一方面緣于當今時代青年學生社會生活的豐富性和思想意識的多元性,在社會意識開放多樣的條件下,青年學生在其政治生活中可以進行不同的政治選擇,政治認同多樣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則緣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青年學生因身份背景、個人境遇、學校教育、家庭政治與經濟情況等各不相同,對特定政治體系的看法也會不同,必然表現出政治認同上的差異與多樣性。

2.發展性。世間萬物都遵循一定規律發展變化著,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政治認同作為個體對所屬政治系統產生的情感和意識上的一種歸屬,是人的精神產物,也必然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及個體政治認知能力的增強,而呈現一個由淺入深、逐漸發展的過程。青年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體,通過正規的學校教育,其知識水平、思維能力、思想政治素養得到持續提升,其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敏捷,對政治的理解和判斷力逐漸增強,他們的政治認同也會處于一個對現行政治體系理論、制度等的學習和實踐體驗——對政治體系及其運行形成基本判斷——對政治體系逐步接受、認可、支持的過程。

3.易變性。易變性是指青年學生在未達到成熟和穩定水平時,其心理發展易受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青年學生正處在學習文化知識、培養技能、形成“三觀”的關鍵時期,沒有形成系統的政治體系,其可塑性非常強,政治認同很容易出現波動,他們可能因一些突發事件和相關的輿情信息而改變原來的政治立場,也可能在朋輩的影響下對自己的政治認知產生動搖。

4.主動性。主動性是個體一種不依賴外力推動的行為品質。政治認同作為青年學生的一種主觀意識,雖然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但本質上是一種主動趨同的過程。青年學生有著較強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既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渴求發展。他們關心國家和社會,也比較在意自身政治權利的實現和政治作用的發揮。因此,在社會政治生活中,青年學生對現有政治體系及其運行并不是毫無判斷力,表現出盲目的支持和服從。相反,青年學生不但具有政治判斷、政治選擇和政治參與的能動性,還在理論方面具有一定創新能力。他們在政治認同過程中往往會深入思考社會生活和政治領域的各種現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政治問題,按自己的方式去判斷政治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表現積極主動地對現行政治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法律政策等做出反應,而非單純的被動接受。

二、網絡輿情對青年學生政治認同的影響

由于網絡輿情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涉及國內外各種社會現象、社會問題,輿情主體的身份背景、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利益訴求不盡相同,這必然會對青年學生政治認同產生多元效應。新時期網絡輿情對青年學生政治認同具有正面促進作用。首先,網絡輿情豐富和拓展了作為政治認同主體的青年學生了解和學習時事政治的途徑,有助于提高青年學生的政治認知能力。其次,網絡輿情能夠引導青年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全面分析社會政治現象,增強政治參與意識,促進青年學生形成政治上的理性認同。但同時,網絡輿情中的消極因素也給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帶來了不利影響。

1.西方思想的深度滲透消解青年學生的意識形態認同。意識形態具有價值引導和社會整合功能,為政治統治提供合法性依據,任何政治體系如果出現意識形態認同危機,則必然危及政治統治,因此意識形態工作一向為統治階級所重視。一直以來,西方國家從未改變對我國施行和平演變的策略,在這方面他們可謂孜孜不倦,不遺余力,而對中國實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在他們看來,無疑是實現和平演變最有效的手段。網絡輿情的傳播特點正好給了他們極好的操作空間,在各輿論場,西方政治團體及其培植的“人”蹤影無處不在,他們精心設置議題,鼓吹、宣揚西方國家的思想文化、社會制度和價值體系,并對其進行合理性、先進性解讀,極力向青年學生兜售西方的個人主義、“普世價值”等觀點。青年學生正處于思想活躍期,容易受西方意識形態所蒙蔽而陷入迷茫,進而淡化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認識,甚至出現詆毀馬克思主義的言論。

2.網絡負面輿情和虛假信息的渲染放大造成青年學生政治實體認同困惑。網絡輿情紛繁復雜,正面輿情和負面輿情相伴,真實信息與虛假信息混雜,其中的負面輿情和虛假信息對青年學生的消極影響日益突出。負面輿情多是與網絡熱點、社會矛盾等有關的負面信息,本身容易吸引人們關注和傳播。一些網絡媒體缺乏政治責任感,為追求高點擊率,滿足一己私利,對這些負面輿情肆意渲染,導致現實社會中的矛盾被過度放大,削弱青年學生對執政黨的信任感,政治認知迷失,甚至會將一些社會矛盾、官員貪腐問題歸結于現行的政黨體制。近年來,因網絡輿情的主體隱匿性、言論自由性及一些網站和自媒體履行主體責任不力,虛假輿情信息和謠言充斥著網絡,且呈現愈演愈烈態勢。一些網絡推手出于各種不法目的,利用特定事件,精心虛構事實,制造、傳播各種謠言,成為網絡謠言的加工廠和發動機,這些虛假信息和謠言很容易影響青年學生的思考,極大地干擾青年學生對政府行為的判斷,他們可能因此降低對政府及其社會治理效能的認同。

3.網絡輿情的泛娛樂化淡化了青年學生的政治責任和政治熱情。近年來,隨著媒體的興盛和社會價值觀的轉變,網絡輿情在文化消費和資本操控的共同作用下,日漸呈現“泛娛樂化”趨勢。不管是網民還是網絡媒體都有意無意地秉持著娛樂為上的原則,幾乎什么事情都可以拿來娛樂、拿來消遣,就算是一些本該嚴肅對待的政治、倫理問題,都可以進行娛樂化處理。另外,當前各媒體平臺的娛樂類新聞明顯過多,到處充斥“娛樂圈”的最新信息,而對于國家政治方面的內容,一般網站涉及較少或更新緩慢。網絡輿論場長期被娛樂八卦議題霸占,網絡輿情成了網絡“娛情”。我國社會正處于加速轉型期,“泛娛樂化”的網絡輿情生態降低了國民的精神生活品質,消解著國民的理性精神,這種現象也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無形沖擊。青年學生是國家的希望,肩負著復興中華民族的使命,長期受到網絡輿情“泛娛樂化”的影響,容易導致價值觀模糊,削弱青年學生積極的人生信仰,淡化青年學生應有的政治責任,消解青年學生的政治熱情,進而出現政治冷漠,疏遠、逃避政治參與,甚至對政治麻木不仁。這種消極的政治情感嚴重消解青年學生的政冶認同。

三、應對網絡輿情對于青年學生政治認同影響的三重路徑

如上所述,網絡輿情對于青年學生政治認同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正向引導和促進的積極效應,也充滿了風險和挑戰,對青年學生政治認同存在一定的反制性。應對網絡輿情的負面影響,需要多方努力形成協同機制,除了作為政治認同主體的青年學生要加強自我教育,提升自身的應對能力,學校、政府、網絡媒體都應履行好各自的職責,凈化網絡輿情環境,充分發揮網絡輿情對青年學生政治認同的正向引導和促進作用。現著重從學校、政府、網絡媒體三個維度探討應對路徑。

1.學校維度。學校是政治認同教育的重要場所,通過學校的持續教育,青年學生能夠豐富自己的政治知識,形成正確的政治認知、良好的政治性格和堅定的理想信念,這有利于青年學生從根本上抵制西方意識形態的輸出,規避網絡輿情負面信息對其政治認同的侵蝕。當前,學校要重視發揮網絡輿情對政治認同教育的正向作用。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雖然一些學者認為網絡輿情下學校政治認同教育面臨危機,但我們不能僅僅看到網絡輿情帶給教育的困境,忽略了其積極作用。學校教育者要認真研究網絡輿情與青年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內在聯系,理清思路,發揮網絡輿情的積極作用。一是教師要善于通過網絡輿情,及時了解青年學生的政治“心聲”,以便有的放矢地改進政治認同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二是可以利用網絡輿情調動青年學生參與政治的熱情,鼓勵他們對事件發表獨立的見解,并互相交流看法,逐步培養他們的社會政治實踐能力。三是在輿情發展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視角來觀察、解釋問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以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也借此增強青年學生對黨的指導理論的認同。此外,學校要重視加強作為網絡輿情主體的青年學生的網絡倫理道德教育,增強他們的網絡道德自律意識,自覺規范網絡行為。

2.政府維度。政府作為政治活動中的主導者,是青年學生政治認同的對象,其在社會治理中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往往是引發網絡負面輿情的重要因素。因此從政府層面來說,一方面,要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政治效能,增強青年學生對政府的認同;另一方面,政府有責任加強網絡治理,健全網絡輿情管理機制,營造有序的網絡輿情環境,避免青年學生在政治認同形成和發展中受到不利影響。具體來說,一是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增強社會治理能力,積極解決現實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努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政治體系。同時,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依規治黨,依法辦事,嚴懲黨內腐敗,推動黨務公開,確保公權不被濫用。二是加快網絡立法,規范網絡社會秩序,對惡意擾亂網絡環境者要嚴厲打擊,尤其是在網絡輿情事件中對制謠傳謠者、對興風作浪的網絡推手、對網絡暴力的操縱者等引起輿論危機的不法之徒,法律要及時依法追究責任,以免產生“破窗效應”,誘發更多人仿效。三是健全網絡輿情監控機制。政府應組建專家隊伍對網絡輿情進行監控,加強網絡信息的篩選、審查,對不良信息、不當言論尤其是帶有攻擊性、煽動性的政治言論和極力鼓吹西方意識形態的政治言論要予以屏蔽或刪除,避免這類有害信息干擾青年學生的正常判斷,為青年學生政治認同建立安全屏障。

3.網絡媒體維度。從現狀看,國內主流網絡媒體仍是反映輿情、傳播輿情、引導和推動輿情發展的主力軍,主導著輿情的價值判斷和走向,對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具有較強的引領作用。為此,加強主流網絡媒體自律自治,構建積極、健康、向上的網絡輿情生態顯得十分重要。一是強化主流網絡媒體的道德自律和責任意識,網絡媒體應秉持與傳統媒體一樣的職業初心,不管網絡輿情環境多么復雜,都不能忘記媒體人的職業操守與社會責任,要自覺抵制泛娛樂化傾向及造謠傳謠等行為。二是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限制背離主流意識形態的政治性內容輸出,突出和弘揚社會主旋律,傳遞社會的正能量、好聲音。三是要不斷提高媒體人的專業素養,通過對網絡輿情進行深入解讀,以主流媒體的專業、權威言論來影響和引導網絡輿情,促進青年學生對輿情事件的認識由感性走向理性,從而更好地做出自己的判斷。

參考文獻:

[1]崔美娜,張平.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學生政治認同問題研究[J].中州學刊,2018,(2).

[2]鮑善冰,陶婷婷.網絡輿情的偏差及引導策略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11).

作者:劉金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日本黄色片|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网| 韩国r级2020年最新| 国产精品高清m3u8在线播放| 一看就湿的性行为描写大尺度 |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亚洲av色影在线|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免费国产剧情视频在线观看| 翘臀少妇被扒开屁股日出水爆乳| 国产性猛交╳XXX乱大交| 天堂www网最新版资源官网| 多男同时插一个女人8p|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打桩机和他宝贝124是哪一对| 久久精品日日躁精品| 欧美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网站| 爱豆传媒视频在线网址最新| 卡一卡二卡三专区免费看| 被农民工玩的校花雯雯| 国产成人啪精品| 五月天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不卡| 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小明发布永久在线成人免费|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日韩成全视频观看免费观看高清|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亚洲黄色片一级| 粉色视频下载观看视频|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乱偷国产偷高清| 青青青国产在线|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视频| 黑人巨茎大战白人美女| 国产日产精品_国产精品毛片| 1024人成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