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地籍調查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農村地籍調查對夯實農村地籍管理基礎,明晰農村土地產權有重大意義。依托“郁南縣農村地籍調查”項目,針對地籍調查的主要工作,從前期準備、權屬調查、地籍測繪、數據庫建設等幾個方面的工作總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可為各地農村地籍調查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農村地籍調查;主要工作;問題;對策
1項目背景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廣東省農村地籍調查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郁南縣積極開展農村地籍調查工作,具體包括農村宅基地在內的集體建設用地、零星國有建設用地,農房等集體建設用地上的建筑物、構筑物調查、建立圖屬一致、城鄉一體化的郁南縣地籍數據庫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統等,為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和不動產統一登記提供基礎資料,保障農民土地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2工作流程
以郁南縣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的成果和對郁南縣2008年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測量的1∶500地籍圖為基礎,對農村居民點和集體建設用地進行地籍調查,包括宗地權屬、范圍及四至。相關表格資料收集、制作和歸檔。包括土地權屬狀況調查,界址調查和農房調查。具體工作流程如圖
3主要工作
3.1準備工作
為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在調查正式開始前,組織開展包括人員培訓、宣傳動員、表冊與測量工具器材準備、資料收集分析、技術設計等工作。
3.2權屬調查
權屬調查是地籍調查的重要環節,也是地籍測量的前提和基礎,利用已有土地權屬資料,調查人員在現場對土地使用者、土地權屬性質、權屬來源情況、宗地使用權情況、他項權利狀況、土地的批準用途和實際用途等情況進行調查與核實,并當場填寫地籍調查表,核查權屬證明材料[1]。3.3地籍測量解析法是地籍測量中較常使用的方法,是利用測量儀器對每宗土地的界址點、界址線、位置、形狀、面積等進行的現場測繪工作,再通過信息整理繪制成圖。其優點是調查內容真實可靠,成圖方法簡單,與實際情況更加接近[1]。
3.4房屋調查
在農村地籍調查中,針對農村房屋實際情況,對農村宅基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地上建筑物和構筑物的產權狀況進行實地調查。其中,房屋的權利人、權屬來源情況、建筑結構、建成年份、批準用途與實際用途、批準面積與實際面積等要素是調查的重點[2]。
3.5地籍數據庫建設
調查完成后,將采集到的圖形及屬性數據按照地籍數據庫建設技術要求,建立地籍數據庫,實現對農村地籍調查成果的圖形、屬性、檔案等信息的一體化存儲、管理與應用。
4地籍調查中存在的問題
4.1準備階段存在的問題
4.1.1宣傳不到位地籍調查是一項由國家行使的措施,是土地登記工作前的基礎。因此,在地籍調查前必須對相關部門及群眾認真宣傳地籍調查的重要性。在實際的調查過程中,出現部門之間不配合、群眾對工作不理解的情況,屬于前期的宣傳不夠到位,導致工作無法順利進行。4.1.2培訓不足運用解析法的地籍調查工作需要工作人員運用測量工具到實地進行測量工作,收集宗地信息,匯總、整理成數據庫。為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和信息的完整性,工作人員必須有熟練的操作技術。在實際工作中,仍有出現調查人員操作不熟練導致的數據錯誤的情況,說明前期人員培訓不足。
4.2權屬調查中存在的問題
4.2.1語言溝通不順暢郁南縣內主要使用語言為粵語,部分年紀較年長的民眾對普通話的掌握程度較低,無法理解調查人員表達的意思,溝通困難。語言的障礙使得權屬調查過程中出現錯聽和漏聽的情況,工作人員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來了解民眾的意思,為地籍調查表的填寫和指界帶來較大的困難。4.2.2地籍調查表錯填、漏填填寫地籍調查表是權屬調查的主要工作之一,通過對地籍調查表的整理、匯總,是最終形成地籍調查數據庫的基礎工作。在填寫地籍調查表時,由于調查人員對地籍調查規程掌握不熟練,出現地籍調查表中信息錯填和漏填的現象,對地籍數據庫建立工作帶來了不便。4.2.3宗地圖繪制不清宗地圖是以地籍圖為基礎,以宗地為單位,根據地籍調查的地籍數據繪制而成。宗地圖繪制時,應做到界址線走向清楚,坐標正確無誤,面積準確,四至關系明確,各項注記正確齊全,比例尺適當。在實際繪制過程中,由于區域情況各異,在復雜區域可能出現一宗地上有多宗土地的界址點,重復添加界址點,造成信息多次修改,成圖不清。4.3地籍測量中存在的問題地籍測量是在權屬調查的基礎上,測量宗地權屬界址點、線、位置、形狀、數量等基本情況。由于早期土地管理松散,亂建、違建現象明顯,導致在地籍測量過程中,權屬糾紛的情況屢見不鮮,宗地界址不清晰,測量出的界址點坐標與地籍圖不同,給測量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4.4數據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4.4.1數據質量參差不齊,入庫工作量大在地籍調查中,設備、人員操作及現場自然條件等因素影響了調查的準確性,造成了數據的誤差的存在,屬性數據的缺失和圖形數據的拓撲錯誤對數據入庫帶來了困難,需要工作人員在數據入庫之前對數據質量進行檢驗與復核,以此保障地籍數據庫的準確性。本項目涉及15個鎮,177個行政村的調查工作,數據檢查工作量大,嚴重影響工作進度的推進。4.4.2坐標系轉換問題項目采用的調查底圖是西安80坐標系,根據國務院及國土資源部的要求,各類國土資源空間數據應向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進行轉換,數據匯交標準中也明確項目數據應使用2000坐標系。常用的坐標轉換方法有坐標歸算、參數轉換法等,根據郁南縣的實際情況,通過申請控制點,選擇參數模型,計算轉換參數,進行坐標系轉換。參數轉換的主要問題出現在參數選取過程中,出現粗差點剔除不嚴密,易導致局部轉換參數的變形等情況[3],影響數據轉換的順利進行。
5應對措施
5.1系統培訓,廣泛宣傳
在項目準備期間對調查人員進行系統的業務技能的培訓,要求熟知政策、規程、技術要領等。在項目過程中,定期組織業務人員進行再培訓,及時鞏固知識、操作要點,確保工作質量。同時,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協同縣國土部門,在全縣范圍內廣泛宣傳地籍調查的重要性,組織各部門進行工作前的動員大會,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5.2規范填表、制圖規程
地籍調查表和宗地草圖是屬性數據和圖形數據的基礎,保證圖、表的正確性是建立地籍調查數據庫的前提。在項目前期準備階段,應制定好填表及制圖規范,并對調查人員進行培訓。增加圖表的審核人簽名,明確責任制度。
5.3科學合理安排人員分組
在進行權屬調查時,針對語言溝通問題,需對外業調查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每組配備至少一名能夠熟練掌握粵語的人員,負責應對民眾無法應用普通話溝通的情況。在培訓階段,可適當對調查人員進行簡單粵語對話及涉及權屬調查相關對話的訓練。
5.4深入調查,謹慎處理權屬糾紛
面對權屬糾紛、存在爭議的界址,調查人員應深入調查,以權源為依據,結合實際土地使用情況,權衡界址位置,通過協商解決權屬糾紛。針對無法調解的權屬糾結,由外業隊伍整理匯總具體情況,上報土地主管部門進行裁決。
5.5加強全過程質量把控
依據《城鎮地籍調查規程》、《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技術規定》、《廣東省農村土地產權調查技術規定》等相關規定和要求,對農村地籍調查成果實行“二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即作業隊伍的過程檢查、作業單位的最終檢查、郁南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組織的驗收或委托專業質檢機構進行質量驗收。在農村地籍測量工作的各個階段,必須對工作成果進行全面的檢查和修正,以保證調查成果的質量,為農村宅基地地形測繪和地籍調查工作提供準確、詳實的數據。5.5.1管理措施質量檢查按《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24356-2009)執行。1)作業組提交的成果必須經過自查互查全數檢查,并應提交相應的自查記錄。首先在組長的帶領下各作業小組在項目的各個階段對自己完成的成果進行100%全面檢查,對其中的錯誤進行記錄、修正并總結經驗。自檢完成后,由作業小組組長參與互檢環節,即由組長按要求檢查其他作業小組的工作成果,并向質檢組提交成果質量檢查記錄表。2)一級檢查為作業隊伍成果質量檢查,應在作業組自查互查的基礎上,對作業提供的最終成果資料全數檢查,涉及野外檢查項的采用抽樣檢查,抽樣比例不低于30%;提交成果時應按點提交檢查記錄及質量評定情況。3)二級檢查為作業單位成果質量檢查,應在一級檢查的基礎上,對生產項目部提供的最終成果資料全數檢查,涉及野外檢查項的采用抽樣檢查,抽樣比例不低于10%;提交成果時應提交檢查記錄及質量評定情況。各實施組長根據《項目成果修改與完善方案》和驗收要求,對成果進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項目最終成果。5.5.2技術措施1)軟件檢查。運用軟件對內業數據進行批量檢查。例如:在繪圖軟件CASS9.0中通過“檢查入庫”模塊對圖形進行實體檢查、點位誤差檢查、邊長中誤差檢查等操作。在ARCGIS平臺上通過數據入庫———數據建集———創建拓撲———添加拓撲規則等操作對界址數據進行拓撲檢查、修正。2)統計檢查。通過匯總統計的方法檢查面積的準確性。各級面積統計邏輯基本要求如下:①縣轄區控制面積應等于村級單位控制面積之和,等于全縣所有圖斑面積之和;②村級單位控制面積應等于本村所有圖斑面積之和;③鄉級控制面積等于各村級單位控制面積匯總值;④村級控制面積等于村內宗地面積匯總之和(包括宅基地,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和爭議地)。3)實地核實。對外業調查成果采取實地核實的方法進行檢查。由項目質檢組以及相關重要技術人員組成外業檢查小組對各調查小組外業工作成果進行實地檢查核實。通過邊長丈量、界址點位復核以及相關資料核實等的方法對外業成果進行檢查。
5.6多模型分析比較,選擇最優轉換模型進行坐標轉換
在選用參數模型時,首先要了解待轉換的2個坐標系的基本信息、區域的面積、公共點的個數及分布等情況,來選擇適宜的坐標轉換模型。在選擇公共點時,擇優控制網的起算點及高精度控制點,個數要多于模型要求的最少個數,位置分布要均勻,并確保覆蓋整個測區。計算出參數后,應在測區內部重新選定若干個均勻分布的公共點進行檢核[4]。通過比較不同模型的繪制點位殘差分布圖和點位殘差等值線圖,進而選擇最優模型進行坐標轉換。同時對轉換模型進行精度分析,剔除殘差較大點,選擇最優參數,保證坐標轉換的準確性。
6小結
農村地籍調查對夯實農村地籍管理基礎,明晰農村土地產權,推動建立現代地籍管理和土地產權管理制度,嚴格土地資產管理有重大的意義。文章通過郁南縣農村地籍調查項目,總結調查過程中主要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可為各地在開展地籍調查時提供參考和借鑒。科學開展地籍地籍調查工作,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地籍管理的重要途徑,也為下一步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和不動產統一登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崴.關于農村地籍測量方案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4):43.
[2]農村地籍和房屋調查技術方案(試行)[J].青海國土經略,2014(4):35-37.
[3]張訓虎,劉晉虎,何川,等.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轉換常見問題分析[J].測繪通報,2016(9):52-55.
[4]鮑建寬,李永利,李秀海.大地坐標轉換模型及其應用[J].
作者:胡昕 單位: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測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