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汾酒文化暢想曲的創作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酒世界》2015年第9期
[摘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僅根植于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更是繁榮于近現代以來中華民族的艱苦實踐。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是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汾酒文化為切入點,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論述文化專題片《汾酒文化暢想曲》創作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文化自信;《汾酒文化暢想曲》;創作意義
一、文化與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來源于三個方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革命文化、改革開放以來的創新性文化。其中,最基礎的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由兩方面組成:一是借助正史的官方文化體系,二是民族民間民俗文化。民族民間民俗文化是官方文化更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弘揚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就是抓住了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根本。同時,弘揚的基礎在于傳播,只有不斷擴大傳播的范圍和領域,才能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廣泛傳承,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2.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更要講好具有“中國特色的故事”。在悠久的中國歷史文化的長河中,星光燦爛,勝若繁星,酒文化堪稱是其中最燦爛的一種特色文化。因為酒文化的歷史幾乎與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其發展歷程與經濟發展同步。而酒又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還具有精神文化價值,真可謂“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二、汾酒文化的淵源與傳承
1.汾酒文化的歷史淵源
中國擁有5000年的文化歷史,文化像雨露與陽光一樣,滋養和溫暖著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成為中華民族在坎坷中不斷前行的力量源泉,而“聞名世界百年,相伴民族復興”的“汾酒文化”就是這力量的源泉之一。“汾酒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承者。汾酒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員,早已是“聞名世界百年,相伴民族復興”的見證者。由于山西汾酒在清末民初的1916年巴拿馬國際萬國博覽會上一舉成名,成為當時唯一獲得國際金質獎章的中國白酒而引起世界關注,也令當時積弱赤貧的中國人為之驕傲。“汾酒文化”是一首傳唱千年的鄉音。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汾酒文化則是中華民族中最具有地方特色、最具有民族文化魅力的瑰寶。無論你走到天涯海角,還是身處海外任何國家,只要看到山西的汾酒,嗅到那千年的醇香,就能聽到遠處傳來那親切的、濃濃的山西方言,給人一種“同根同祖同源”的親切感和身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汾酒文化還是一部晉商奮斗史的寫照,寫盡了晉商“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坎坷而輝煌的歷程。
2.汾酒文化的運用與傳承
“越是民族的東西,越是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就越具有世界價值”。“汾酒文化”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還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由它的世界知名度和歷史地位確定的。“汾酒文化”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員,早已是“聞名世界百年,相伴民族復興”的見證者。山西汾酒在巴拿馬國際萬國博覽會上一舉成名,成為當時唯一獲得國際金質獎章的中國白酒,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選擇汾酒文化作為對外文化宣傳的載體,在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國經典文化、弘揚中國非物質文化上具有廣闊而宏大的視野。
三、文化專題片《汾酒文化暢想曲》的創作
1.用汾酒文化講述中國傳統文化
講好中國故事,更要講好“特色中國故事”。汾酒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種文化,還起到了傳承中國古典詩詞和傳統民俗節日的作用。例如,片中使用了中國二十四節氣等基本元素,全片以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經典名作《清明》作為統領:“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提到的“杏花村”不僅在后世成了酒家的“雅號”,而且也成為山西汾酒的代名詞,其知名度遠播海內外。真可謂“酒家何處有?牧童一指,杜牧回眸,已是千年”。說明了汾酒與中國的古典詩詞源遠流長的歷史淵源。
2.用汾酒文化講述歷史
先賢故事講述汾酒文化就是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讓“汾酒文化”講述自己與歷史先賢的故事。明清之際的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先生曾親自來到杏花村,為當地人釀酒用的神泉“申明亭”古井題寫“得造花香”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關于“酒文化”,西漢•戴圣在《禮記•曲禮》中將禮儀對于人的重要性比喻為釀酒用的酒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也常常提及杏花村;清代作家李汝珍在他的《鏡花緣》一書中列舉當時全國知名酒類50余種,其中首推汾酒;清代曹樹谷在《汾酒曲》中提到的唐朝詩人李白來到古城太原,與唐朝一代愛國名將、號稱“汾陽王”的郭子儀將軍在軍中大帳內暢飲汾酒以及郭子儀當年在汾陽與汾酒之間的傳奇故事。至今,在汾陽市城東35里的永安鎮有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為郭子儀所立的郭君碑。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李自成進軍北京,路經杏花村暢飲汾酒,贊譽汾酒“盡善盡美”。這些歷史名人都與“汾酒文化”有著一段段奇緣,在那個歷史年代演繹了一幕幕精彩的故事。
3.用汾酒文化講述山西民歌藝術
在策劃與拍攝文化專題片《汾酒文化暢想曲》中,編導大量啟用了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民歌。例如,左權民歌《桃花紅杏花白》,呂梁民歌《放牛》,山西河曲的山歌《人家都在你不在》,流傳于山西省汾陽、孝義、文水一帶民間傳唱的古代民謠,喬建中的《黃河船夫曲》和《黃河大合唱》中的《河邊對口曲》等等。這些民歌的使用,起到了渲染和烘托地方特色的作用,給天下中國人“同根同祖同源”的親切感和身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4.汾酒文化的當代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守文化自信的重要切入口。傳承千年的山西汾酒文化,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進行宣傳,更具有其獨特性,能使汾酒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被世界所了解并服務于世界。保持民族文化的傳統,是增強地區紐帶、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酒文化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遺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者。策劃和拍攝文化專題片《汾酒文化暢想曲》,就是以傳承千年汾酒文化這個載體,通過講述汾酒文化誕生的歷史脈絡以及與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把產生于三晉大地的汾酒文化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植根于中國非物質文化之中,植根于晉商文化之中,通過這幾條線索讓汾酒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交相輝映。
5.推動汾酒文化的全媒體傳播
運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手段,以一種創新文化的傳播方式,講好特色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山西文化走向世界。“品汾酒佳釀,尋中華文化”,文化專題片《汾酒文化暢想曲》就是將歷史經典與現代影視藝術充分結合,以歷史為絹帛、以創新為筆墨、以延展為氣韻,用先進的視聽手段和電視語言,塑造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國家形象,促進中國文化的國際交流。用先進的視聽手段創作,就是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諸多元素更加具象化、生動化,再輔助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語言,擴大文化的內涵和魅力,使片中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更加形象逼真,更富有真情實感,栩栩如生。觀眾能更加直觀地欣賞和了解汾酒文化的誕生過程,以及與其相關的歷史文化元素,進而達到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
作者:趙建榮 單位:中國黃河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