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生產、農民生活高度相關。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作為農村經濟發展重要保障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雖然相比之前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但總體上還處于較低的水平,與現階段所要求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很不適應,與當下所開展的美好鄉村建設的需求相比差距更大。綜合各方面因素分析,目前導致我國農村農田水利建設嚴重滯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大部分的農村缺乏基本的生活供水設施,農民飲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從安徽省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地區的農村生活飲用水主要還是來自磚井、壓井,雖然較多街道居民用上了“自來水”,但這些“自來水”也是來自地下鉆井,只是相比較農戶所飲用的地表水水質稍好而已。無論是街道居民的生活用水,還是農村居民的生活用水,水質都嚴重不達標,因為飲水不安全所導致的各類疾病頻發。飲水不安全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已成為阻礙和諧社會建設的不和諧因素。
1.2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嚴重制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我國現有的較大型的農田水利工程大多數始建于20世紀60—70年代,而且普遍都存在著建設標準較低以及工程不配套等問題,這也致使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而至于那些農村較小型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則由于使用年限較長,出現了一些損毀、老化等現象,導致了有些地區的農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工程防旱抗洪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由于一部分地區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導致這些地區的農作物生產只能是靠天收,農作物生產的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農民的收入缺乏有效保障,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糧食安全。
1.3工程管理嚴重滯后,現有水利基礎設施得不到有效利用自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農民經濟意識普遍顯著增強,但農民的集體意識卻日益淡化,表現在水利基礎設施管理上就是大家只知道用水,卻不愿管水。比如,很多農民在塘、埂、圩、堤亂墾亂種;在行洪、河道設置魚網等,無形中使很多的水利基礎設施受到損壞。同時,一方面由于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日漸增多;另一方面由于環保意識在農村宣傳的不到位,農民環保意識薄弱,導致農村的河道、溝灘、橋頭、壩頭成為各種垃圾的堆放地,這也給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造成了不小壓力。這種只建不管、重建輕管及帶病運行的普遍現象使得眾多小型水利設施的功能嚴重弱化,導致農作物生產得不到有效保障,并進一步制約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業現代化進程。
1.4水利建設資金投入不足,部分水利項目缺乏有效規劃盡管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較為快速,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但仍然有很多欠發達地區財政吃緊,從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村水利的發展。雖然近幾年中央及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加大了對水利項目的建設資金投入力度,但與農村現實需求相比仍顯不足。而且由于農村水利項目建設數量大面積廣,平均分攤下來導致單位工程資金投入不足,常出現水利配套資金不到位等現象,進一步影響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與此同時,當前我國現階段的農村水利項目的通病就是普遍缺乏統一而有效的規劃,這也致使部分項目出現了管理不到位等不良后果。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地區的農村水利項目由于盲目進行建設,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等資源浪費。
1.5農村基層水利技術人員綜合素質不高,阻礙農村水利發展鄉鎮水利站的人員崗位設置已逐步得到改善,但總體而言,基層水利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從專業技術角度講,部分水利技術人員并不是科班出身,這部分人員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農村水利事業的發展。況且,自新農村建設以來,農村水利建設項目逐年增多,且規模不斷擴大,諸如內設機構不科學、非工程管理崗位多、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都不利于農村水利事業的發展,提高基層水利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迫在眉睫。
2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對策
阻礙我國農村水利事業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認識方面的問題,也有資金投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原因。尤其是農村“兩工”取消后,農民籌資投勞大幅度減少,農田水利設施總體狀況趨于滑坡。客觀分析,出現此種現象的深層次原因是,在農民的民主思想不斷增強而農業比較效益又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開展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僅僅單純依靠以往的行政手段已經無法達到效果。鑒于此,綜合各方面因素從多層面采取措施,加快建立農村水利建設新的保障機制,是適應新形勢新變化的客觀要求,也是當前各級政府加快農村水利發展,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2.1強化農村水利宣傳教育
農田水利建設對于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講,它也等同于全社會的公益事業。因此,對待農村水利事業也可以像對待植樹造林一樣,在加強宣傳教育的同時,動員全社會各階層出資出力,共同辦好農村水利事業。沒有過硬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作保障,糧食生產就等同于無源之水,農業、農村也就不可能得以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農民的安居樂業也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時,還要深刻認識到,農村水利的現代化也是整個社會現代化的基礎,也是整個社會現代化的有效組成部分。為此,要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武裝農村水利,為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提供基礎性的支撐,加快傳統農村水利向現代農村水利的轉變,爭取早日實現農村水利事業發展的新跨越。
2.2加大農村水利建設資金投入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國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小型的農村水利建設,主要依靠的是農民。鑒于農民的整體素質,普遍存在著工程不配套、建設標準低等問題。同時,又由于缺乏日常必要的維護,導致水利工程難以發揮效益。而自從農村取消“兩工”后,除了國家投資的大型水利工程以外,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籌措已經成為了農村水利事業發展的瓶頸。對此,各級政府和水利部門應該轉變思想,廣泛開流節源,除用好國家安排的各項惠農、支農資金以外,還應設立農田水利建設基金。特別是考慮到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的需要,要對解決農村水利建設資金的投入進行重大調整,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農民自愿投入為基礎、其他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以推動農村水利事業又快又好發展。
2.3重視農村水利發展規劃編制
科學、合理的水利發展規劃有利于從宏觀上把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來。鑒于水資源存在的相互關聯性,故而在進行水利建設施工時要統籌考慮投資渠道多元化的實際,想方設法使各部門之間能夠形成合力,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投資的整體效益。在進行農村水利建設時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的原則,把制作水利發展規劃作為農村水利建設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依據。只有通過摸清情況、統一認識,科學地編制農村水利發展建設規劃,才能達到指導和規范工作的目的,最終才能夠實現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作用,推動農村水利建設更上新臺階。
2.4加強農村水利服務隊伍建設
農村水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水利從業者隊伍。可以說,一支高素質的農村水利從業者隊伍是農村水利事業發展的關鍵和保證。加強農村水利從業者隊伍建設的首要原則就是要因地、因時制宜,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只有通過扎實的教育和培訓才能夠使他們及時進行知識更新,以增強他們在基層面臨紛繁復雜情況時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基層水利從業者隊伍的管理制度,從而使人才和技術能夠更好地為農村、農業和農民服務。
2.5建立健全水利政策法規
立法可以保證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法制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發展,可以避免因為人員變動、個體認識等客觀原因而影響農村水利的長期穩定持續地發展。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水利法規體系,用法律手段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就是要在認真貫徹執行現有水利政策法規的基礎上,加強一些水利配套法規政策的建設,從而形成較為完善的水利政策法規體系。在此基礎上,要加大水利行政執法力度,規范水事活動,保障水事秩序,嚴肅查處和打擊水事違法案件;要以水資源管理為重點,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注意加強質量管理,制定激勵政策,開展創優爭先活動,通過以獎代補、先干后補等政策,調動廣大干群參與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
3結語
農村水利基礎實施建設在影響美好鄉村建設的同時,也和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等“三農”問題緊密相關。盡管健全完善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還需要付出很多的艱辛努力,但只要提高對農村水利的認識,增加對農村水利建設的投入,完善相關的水利政策法規,并注重對現有水利設施的管護,相信美好鄉村的美景即將實現。
作者:黃輝單位: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翁墩鄉水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