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青食鮮玉米的高效栽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農業雜志》2015年第六期
1栽培要點
當薯芽變成紫綠色,芽基部呈現根點時,選擇背風向陽地塊作出15~20厘米深的育苗床。將消毒完的薯塊芽朝上擺放于床內,薯塊間稍留間隙,覆營養土5厘米厚,并用腳踏實后噴水,然后覆膜。當幼苗剛剛出土時,即放大風練苗待播。
青食鮮玉米育苗:在當地玉米出苗前30~35天,選擇背風向陽的地塊,采用小拱棚、選擇8厘米×8厘米的塑料缽進行育苗,苗齡25~30天,當株高15厘米、3~4片葉時即可移栽。整地施肥做畦:春季土壤化凍后要及早整地保墑,防止土壤水分流失,這是防止春旱的關鍵措施。先按50厘米壟距起壟。每畝溝施優質農家肥3000~4000公斤,然后按1米寬做畦,覆蓋好地膜等待定植。
適時定植:春季終霜期前10~15天,在已整好的地塊覆完塑料薄膜的畦上,隔畦先栽已育好的馬鈴薯苗。定植方法是按50厘米行距、20~25厘米的株距用打孔器打孔,孔眼要盡量深,最好在15厘米左右,然后放入薯塊(幼苗),再蓋土拍實。播種后每畝保苗2500株左右為宜。在終霜期過后,露地播種的玉米剛出土時,即可定植已育好的玉米苗。株距25~30厘米,每畝保苗2200株左右為宜。田間管理:如有灌溉條件,在開花期最好灌2~3次大水,可明顯提高馬鈴薯產量。
2產量表現及效益分析
馬鈴薯和青食鮮玉米間作,共生期為40天左右。一般馬鈴薯定植后60天左右即可收獲上市,每畝產量(因為2∶2間種)在1250公斤左右;按當地鮮馬鈴薯上市價格計算每500克1.5元以上,每畝可收入3750元左右。青食鮮玉米在7月初陸續上市,每穗3元以上,每畝獲利6000元以上,并可及時倒茬再種1茬秋白菜,畝產約5000公斤,又可收入5000元左右,效益極為可觀。由此可見,青食鮮玉米與馬鈴薯間種這種高效栽培模式,是城市中遠郊農民提高種植效益的有效途徑。
作者:叢文榮徐富義王振福王大鵬張宏亮幺文單位:大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烏蘭浩特市衛東中學內蒙古興安盟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