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沼渣連續(xù)施用對土壤微生物量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四川環(huán)境雜志》2014年第四期
1樣品采集與分析
2008年1月于小麥分蘗期采集土樣。在每個小區(qū),分別采取0~10cm、10~20cm、20~30cm、30~40cm和40~50cm土層土樣,共計60個。樣品采回后,一部分立即放人4℃冰箱中供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的測定,剩余土樣自然風干,供總有機碳(TOC)和全氮(TN)的測定。用常規(guī)方法測定土壤總有機碳(TOC)和全氮(TN)[7],MBC和MBN采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測定[8,9]。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在Excel2003和SPSS13.0中進行。
2結果與討論
2.1沼渣施用年限對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影響MBC是土壤有機碳中活性較高的部分,同一處理的土壤MBC含量均隨土層的加深而降低,而同一深度土層MBC含量隨沼渣的施用年限的延長而增加,但其增幅隨著沼渣施用年限的變化趨勢不完全一致(圖1)。對于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層,沼渣連續(xù)施用不同年限的MBC含量間均存在極顯著性差異(P<0.01):M3>M2>M1>CK。然而,0~10cm和10~20cm土層MBC含量隨沼渣的施用年限的延長其增幅減少,M1較CK的MBC增量最大,其值分別為33.8mg/kg和30.0mg/kg,增幅分別為34.5%和34.8%,M3較M2的增量最小,其值分別為18.1mg/kg和15.2mg/kg,增幅分別為12.2%和11.0%;20~30cm土層M3較M2的MBC增量最大,其值為29.8mg/kg,M1較CK的MBC增量最小,MBC含量隨沼渣的施用年限的延長其增幅先增加后減少,各處理間的增幅依次為22.2%、43.6%和19.2%。對于30~40cm土層,M3與M1、M3與CK、M2與CK間的土壤MBC含量有顯著性差異(P<0.05),M3與M1、M3與CK呈極顯著差異(P<0.01),MBC含量隨沼渣的施用年限的延長其增幅遞增,M3較M2和M2較M1的MBC增量介于11.0~11.6mg/kg之間,而M1較CK的MBC增量僅為2.1mg/kg。對于40~50cm土層,僅M3與M1間土壤MBC含量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余各處理間均無顯著性差異。由此可見,施用沼渣1年后土壤MBC的積累主要在30cm以上土層,施用沼渣5年以上對0~40cm土層MBC的影響較為明顯,而沼渣連續(xù)施用時間低于5年時對40cm以下土層土壤MBC并無明顯影響。李香真等[10]認為,土壤有機碳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土壤環(huán)境因子組合的最佳程度,土壤有機碳含量高,微生物所受脅迫小,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的發(fā)展。因此,0~30cm土層以上,尤其是耕層土壤施用沼渣后使得有機質相對集聚,豐富的土壤有機質更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發(fā)展。0~30cm土壤MBC增幅是隨著沼渣連續(xù)施用年限的延長先增加后減少,這是因為第1年施用沼渣時土壤中有機碳含量驟然增高,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的能源增多,微生物活性增強;多年持續(xù)施用沼渣時,隨著施用年限的增加,對微生物的刺激效應減弱,使得0~30cm土層MBC增幅隨施用沼渣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2.2沼渣施用年限對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的影響MBN是土壤有機氮中最活躍的組分,與土壤氮素轉化關系密切,MBN的礦化率較高,在土壤中很快發(fā)生礦化作用而釋放出有效態(tài)氮,在數(shù)量上低于或接近作物吸氮量[11]。沼渣不同施用年限土壤中的MBN含量均為隨土層的加深而減少(圖2),各土層MBN含量隨沼渣的施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幅隨著沼渣施用年限的變化趨勢不完全一致。對于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層,沼渣不同施用年限的MBN含量間均存在極顯著性差異(P<0.01):M3>M2>M1>CK。0~10cm土層MBN隨施用年限的增加其增幅為先增加后減少,其中M2較M1增幅最大,值為3.82mg/kg,增幅為28.17%;10~20cm與20~30cm土層各處理MBN的增幅隨施用年限的增加而減少,其M1較CK分別增加3.47mg/kg和2.05mg/kg,其增幅分別為36.02%和28.00%。30~40cm土層M1與CK的MBN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785),MBN含量隨沼渣的施用年限的增加其增幅先增加后減少,施用沼渣1年時MBN含量較傳統(tǒng)耕作無明顯變化,施用沼渣3年MBN含量變化明顯,較施用沼渣1年增加2.82mg/kg,增幅最大,值為42.04%。40~50cm土層僅M3與M2、M1和CK的MBN含量達顯著性差異,其他各處理間均無顯著性差異,表明僅當沼渣施用5年時才顯著影響該層土壤MBN的含量。0~10cm土層MBN的增幅與MBC的變化趨勢一致,均隨著施用沼渣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減少;10~30cm土層MBN的增幅隨著施用沼渣年限的增加而減少,這是由于沼渣施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一部分轉化為性質穩(wěn)定的有機氮。
2.3沼渣施用年限對MBC/MBN值的影響各處理MBC/MBN隨土層的加深而變小,各土層隨沼渣施用年限的變化趨勢不一致(表1)。0~10cm土層,MBC/MBN隨施用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減少,M2與CK無顯著性差異(P=0.436),在各處理中,M1的比值值最大,M3的比值最小;10~20cm土層,M1較CK、M3較M2的MBC/MBN值均無顯著性差異(P=0.576和P=0.402),其值隨著施用年限的增加先減少后增加,M1較CK減少了0.91%,M3較M2增加了1.55%;20~30cm土層,M3與M2的MBC/MBN值無顯著性差異(P=0.246),M1與CK的MBC/MBN值達顯著性差異(P=0.035),其值隨著施用年限的增加先減少后增加,但其增幅隨著施用年限的增加而減少;30~40cm土層,MBC/MBN含量隨著施用年限的增加變化規(guī)律不明顯,M2分別較M1、M3的MBC/MBN值達顯著性差異(P=0.017、P=0.021),其余各處理間MBC/MBN值均無顯著性差異;40~50cm土層,各處理間MBC/MBN均無顯著差異。耕作層土壤MBC/MBN值變化在8.15~9.73之間,與張平究等[12]對太湖地區(qū)黃泥土的研究結果接近。
2.4沼渣施用年限對土壤MBC/TOC的影響微生物對碳、氮等養(yǎng)分的利用率能夠反映出土壤質量的重要特性,利用率越高,維持相同微生物量所需的能源越少,說明土壤環(huán)境越有利于微生物生長,土壤質量越高[13]。各土層MBC/TOC值與MBC含量在剖面上的變化基本一致,總體隨沼渣施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表2)。0~10cm土層,M3較M1的MBC/TOC無顯著性性差異(P=0.583),其它各處理之間均達極顯著性差異,MBC/TOC大小依次為M3>M1>M2>CK,MBC/TOC隨著沼渣施用年限的增加呈“增-減-增”趨勢,M1較CK增加了26.63%,增幅最大;10~20cm土層,CK較M1、M2和M3的MBC/TOC值均達極顯著性差異,而M1、M2和M3三者間均無顯著性差異,施用沼渣1年后MBC/TOC值變化較小;20~30cm土層,M1與CK無顯著性差異(P=0.152),M2與M3達顯著性差異(P=0.011),隨沼渣施用年限的增加,MBC/TOC值不斷增加,其增幅先增加后減少,M2較M1的MBC/TOC值增幅最大;30~40cm土層,CK較M3的MBC/TOC值達顯著性差異(P=0.015),M1較M2無顯著性差異(P=0.507),MBC/TOC隨沼渣施用年限的增加先減少后增加,其中M2較M1的增幅大于M3較M2;40~50cm土層,各處理之間MBC/TOC均無顯著性差異,且變化較小。
2.5沼渣施用年限對土壤MBN/TN的影響MBN/TN值與MBN含量變化趨勢一致(表3)。0~10cm土層,各處理間MBN/TN值均達極顯著性差異,MBN/TN增幅隨著施用年限的增加而減少,其值分別為15.71%、11.44%和6.01%;10~20cm與20~30cm土層MBN/TN變化趨勢一致,M2與M3間無顯著性差異(P=0.673和P=0.473),其余之間均達極顯著性差異,MBN/TN隨著施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但沼渣施用3年后,其值變化較小;30~40cm土層,CK較M1的MBN/TN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318),MBN/TN值隨著施用年限的增加先減少后增加,其增幅隨著施用年限的增加而減少;40~50cm土層,CK較M1、M2和M3的MBN/TN含量達極顯著性差異,而M1、M2和M3相互間均無顯著性差異,表明施用沼渣對該層無明顯影響。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MBC/TOC的變化幅度為0.86%~1.51%,低于國內外同類研究(1%~4%),MBN/TN的變化幅度為1.27%~2.21%,低于國內外研究(2%~6%)[14]。隨著施用沼渣年限的增加,MBC/TOC與MBN/TN的比值也隨之增加,這與“當可利用C源被加入土壤則比例上升,當殘留有機質變得更加穩(wěn)定時,這一比例會下降”[15]的研究結果相反,說明施用沼渣有利提高微生物對土壤中碳和氮的利用率。各處理在垂直方向上MBC/TOC和MBN/TN的變化趨勢與MBC和MBN變化一致,與劉恩科[16]的研究結果一致。施用沼渣年限方面,MBC/TOC與MBN/TN值均表現(xiàn)為:5年>3年>1年>習慣性耕作,表明長期施用沼渣可以改善土壤質量,提高微生物對有機碳和全氮利用率,能有效地調節(jié)土壤養(yǎng)分循環(huán),與張明等的研究結果一致。
3結論
3.1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隨連續(xù)施用沼渣年限的延長而增加,既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機碳的活性,又有利于增加土壤中有效態(tài)氮。
3.2對于不同的沼渣施用年限,各土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增幅變化趨勢不一致。在0~50cm剖面分布上,施用沼渣1~3年0~30cm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變化較大,施用沼渣5年時對40~50cm土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無明顯影響。隨著施用沼渣年限的延長,0~20cm土層微生物量碳和10~30cm土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幅均為降低;30~40cm土層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幅不斷增大;20~30cm土層微生物量碳、0~10cm和30~40cm土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幅均為先增加后下降。
作者:謝勇王昌全唐沖蔡春艷劉紅輝單位:四川農業(yè)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遂寧市安居區(qū)環(huán)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