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體系構建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技服務》2017年第22期
內容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在我國迅速崛起,逐漸向我國各個領域滲透,在鮮活農產品領域,電子商務也開始嶄露頭角。鮮活農產品在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的過程中,由于其易腐特性難以保存,對于物流的專業性要求非常高,我國現有的物流流通滿足不了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的需求。所以,亟需建立一個完善的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體系,促進我國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的發展。
關鍵詞: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體系
鮮活農產品的流通是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農產品流通體系之間既相互聯系又自成體系。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關系著鮮活農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在我國農產品市場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也逐漸向鮮活農產品領域滲透,鮮活農產品的網絡交易額不斷上升(楊浩雄、王晶,2012)。國家政策對于農產品的電子商務交易來說非常有利,政府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提供了很多的支持與保障,也特別強調了鮮活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的構建。鮮活農產品與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點就是鮮活農產品不易保存、容易變質,這就對鮮活農產品的流通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據我國目前的物流配送體系,我國在冷鏈配送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設施方面都要落后很多,在配送時間上也滿足不了消費者的要求。因此,適應電子商務時代物流流通的需求,完善我國鮮活農產品的電子商務流通體系,已經成為我國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我國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體系構建的動力來源
(一)國家相關政策及法規的推動
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對于鮮活農產品的流通具有非常直接的影響,其推動著鮮活農產品流通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對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的作用主要是對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進行引導、調控與分配。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我國鮮活農產品交易也開始進入電子商務時代。為了促進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體系的創新,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提出要創新鮮活農產品的流通模式,提高鮮活農產品流通的組織化程度,減少鮮活農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實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鮮活農產品交易形式,逐漸形成多種產銷相王娟娟(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401331)基金項目: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渝東南地區農村電商脫貧面臨的困境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cstc2016jccxA0099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銜接的現代鮮活農產品流通格局(賈茜、宋瑞雪,2015)。
(二)消費者對于鮮活農產品購買模式的改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鮮活農產品的消費也逐漸由數量滿足型向質量追求型轉變,人們對于鮮活農產品的購買不再僅關注能不能買到,而是能不能買到質優價廉的鮮活農產品。新時期的消費者對于鮮活農產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對鮮活農產品的質量、新鮮度以及購買的便利性等很多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追求(覃聰,2014)。消費者對于鮮活農產品消費模式的創新也改變著鮮活農產品的流通方式,比如在鮮活農產品的生產方面,很多的鮮活農產品提供者都開始生產無公害農產品,滿足現代消費者對于鮮活農產品安全質量的需求;在流通方面,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正逐漸向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轉變,在服務功能上也進行了很多的優化與升級,使物流成本大大降低,鮮活農產品的價格也趨于穩定;在零售終端,大型的農貿市場、超市、社區菜市場等都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能夠同時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購鮮活農產品也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潮流,用戶通過網購能夠更加便利的獲得鮮活農產品。
(三)新技術與新方式的引進
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物流技術也推動著鮮活農產品流通模式的改變,很多農產品批發市場都開始進行信息化改造,不僅實行統一結算,還建立完善的食品電子檢測檢驗系統,這種改變大大提高了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的運行效率,流通成本也大大降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鮮活農產品的網絡交易提供了可能。近年來,我國鮮活農產品的網絡交易量迅速增長,由于網絡交易具有較大的便利性,且互動性強,相信在未來,鮮活農產品的網絡交易會取得更大的發展,滿足人們更加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張西華、包中海,2016)。
(四)終端渠道的作用
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完善就是要保證鮮活農產品實現供需平衡,實現產銷之間的良好銜接。相比較之下,國外的鮮活農產品流通模式發展較為成熟,它的發展主要經歷了生產者主導、批發商主導,一直到現在的零售商主導。在零售商主導的模式下,零售終端能夠掌握大量的消費者需求信息,在信息方面擁有十分獨特的優勢。鮮活農產品的運輸也需要保證效率,對消費者需求信息的掌握也非常迫切,所以零售終端在流通渠道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推動著鮮活農產品流通鏈的形成與發展,其中大型零售企業在促進鮮活農產品供應鏈的調整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體系的構建策略
根據制度變遷過程中的成本與效益的關系進行分析,當預期能夠獲得的效益超過預期所花費的成本時,就會產生創新的動力(向敏等,2015)。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體系的創新是一種流通組織形式的創新,可以為鮮活農產品產業鏈帶來更多的潛在利益。在現代農產品市場中,農業產業鏈的主導者已經從生產加工環節向流通環節轉變,在鮮活農產品的供求與價格的影響因素中,流通環節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鮮活農產品流通模式的創新對于緩解農產品的產銷失衡,降低流通過程中的損耗,穩定鮮活農產品的價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提高鮮活農產品的整體競爭力也有重要影響。
(一)鮮活農產品的電子商務流通模式建設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作為新型的流通模式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鮮活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經營不僅能夠幫助農民增加收入,而且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鮮活農產品流通方式的轉變。根據阿里巴巴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注冊地位于村鎮的淘寶網店數量已經達到了80多萬個,在淘寶上進行銷售的農產品數量也超過了2000多萬件,農產品年交易額已經超過了220多億元;從農產品銷售的增長趨勢上來看,鮮活農產品的銷售額增長最快。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發展,離不開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傳統的流通模式效率低下也促進了鮮活農產品網絡銷售的火爆。鮮活農產品的電子商務交易模式,使農產品的生產者與消費者能夠直接對接,減少了中間的流通環節,也使農民在農產品的價格方面具有更多的話語權,有利于增加農民的收入。當前的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有三個層次:第一,為鮮活農產品提供網絡交易的信息服務;第二,網站為鮮活農產品的生產者提供網上競標、競拍以及委托買賣等在線交易形式;第三,電子商務交易網站能夠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務。由于鮮活農產品本身具有非常復雜的特性,鮮活農產品未來的電子商務流通體系建設中,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國家和政府要鼓勵建立更多的電商平臺,為鮮活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經營提供更多的渠道;盡快建立健全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流通體系,實現線上線下更好的互動,降低鮮活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損耗;商家要做好鮮活農產品的品牌營銷,擴大自己網店的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網店如果單靠單個的家庭購買,很難形成規模效益,因此要加強與政府、學校或者其他消費單位的對接,實現電子商務銷售的規模效益;單個農戶進行鮮活農產品的電子商務交易勢單力薄,很難成功,所以要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力量,提高鮮活農產品的運行效率,真正為鮮活農產品的交易提供方便,促進農民增收(李承高,2017)。
(二)鮮活農產品的城市配送體系建設
關于城市鮮活農產品的配送有三種形式可供選擇:第一,鮮活農產品生產商自己構建物流配送渠道,這種配送模式以農戶和生產基地為主體,由他們將鮮活農產品直接配送到消費者的手中;第二,采用與第三方物流合作的配送方式,也就是由鮮活農產品的生產者以外的物流配送公司來進行配送,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取銷售終端配送,也可以采用產地直銷配送的方式;第三,共同配送模式,這種模式指的是在一個城市區域內,鮮活農產品的生產者對區域內的消費者、零售企業與加工企業的配送系統進行合理的規劃與使用,制定出一個最合理的配送方式。在消費者對于鮮活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城市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還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一個會員制的共同配送聯盟,讓聯盟成員,不論是供貨方還是需求方,都能夠通過信息平臺及時了解市場的動態;二是完善共同配送站、冷鏈配送設施等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建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消費者購買模式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為城市鮮活農產品配送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國目前城市鮮活農產品配送體系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完善與提升;三是培育專業化的鮮活農產品物流配送企業;四是加快鮮活農產品物流配送平臺建設;五是國家和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快制定鮮活農產品的運輸與包裝規范,保證鮮活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張默、尹濤,2015)。
(三)鮮活農產品的連鎖經營流通體系建設
鮮活農產品的連鎖經營是一種新型的商業組織形式與經營制度,能夠幫助鮮活農產品的生產者快速實現規模效益。現階段我國鮮活農產品的連鎖經營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其具體的發展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農戶與超市對接的模式。農戶與超市對接的模式是目前國外采用最多的鮮活農產品生產與銷售模式,亞太地區的鮮活農產品經超市銷售出去的比重達到了75%以上,歐美地區要達到85%左右,但是在我國,鮮活農產品由超市渠道銷售出去的僅占到17%左右。采用農戶與超市對接的模式既可以是超市直接到農戶那里收購鮮活農產品,也可以是農戶把鮮活農產品送進超市。根據超市規模的大小,農戶與超市對接的模式既可以是農戶或者合作社直接與大型連鎖超市對接,利用大型連鎖超市的生鮮區銷售鮮活農產品,也可以是農戶直接與生鮮超市相對接。生鮮超市指的是利用現代超市的經營理念專門從事鮮活農產品經營的專賣店或者連鎖店,在很多城市,生鮮超市已經成為鮮活農產品銷售的重要終端。第二,連鎖社區蔬菜店模式。連鎖社區蔬菜店指的是那些在居民社區內專營大類生鮮農產品的連鎖零售店,它主要以社區蔬菜店的形式存在,連鎖社區蔬菜店能夠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方便,而且價格比較便宜,蔬菜的新鮮程度也比較高,因此廣受社區居民的歡迎。連鎖社區蔬菜店可以由農業龍頭企業作為主導,也可以采取加盟的形式來發展。連鎖社區蔬菜店與連鎖超市相比,對于蔬菜的標準化要求相對較低,但是對蔬菜的需求量比較大,對蔬菜品種的需求也比較全。很多城市都開始對連鎖社區蔬菜店進行布局,隨著社區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連鎖社區蔬菜店將會成為鮮活農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之一。第三,連鎖品牌直銷店模式。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飲食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特別是中高層次收入人群,對于健康、優質的鮮活農產品有著巨大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品牌直銷店開始迅速發展起來。連鎖品牌直銷店模式指的是在大型的農民專業協會推動下,與銷售鮮活農產品為主要形式的大型農貿市場或者大型商場合作,通過收取手續費等形式在大型超市、農貿市場或者零售店中經營,也可以是專業的農民合作社在鮮活農產品的產地或者銷售地直接建立的鮮活農產品直銷店。比如,江蘇宿遷的一村一品一店,加速了當地農產品銷售模式的轉型。連鎖品牌直銷店按照產銷地進行劃分,可以分為直銷店和銷售地直銷店;如果按照直銷店的存在形式劃分,可以分為直銷品牌店和零售店中店。
(四)鮮活農產品產銷聯盟的流通體系建設
鮮活農產品的產銷聯盟指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結合形成的一種組織形式,可以采用會員制的方式。想要入會者要繳納一定的費用,同時能夠享受會員的一些特殊待遇。隨著城市消費者對鮮活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的提高,城市中出現了很多由消費者自發組成的非正式消費團體。比如,大連的消費者自發組織形成的大連自然食品消費者聯盟,它以消費者聯盟的形式,從基地和消費者手中采購各種無公害的綠色有機蔬菜、肉禽等鮮活農產品。消費者聯盟的會員可以隨時隨地到生產者的田間了解鮮活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可以參觀并體驗農事活動,對自己所購買的鮮活農產品進行監督與管理。鮮活農產品產銷聯盟中的生產者可以是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或者農業龍頭企業領辦的農業合作社。在鮮活農產品的產銷聯盟中,生產者能夠與消費者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對于鮮活農產品的需求,生產出更加受消費者歡迎的鮮活農產品。除此之外,鮮活農產品的消費者也可以對農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監督與管理,對于所吃到的鮮活農產品也會更加信任與放心。鮮活農產品產銷聯盟的模式能夠減少鮮活農產品在流通中的各種環節,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鮮活農產品的生產者也不用擔心找不到銷售渠道,避免了產品的積壓,消費者也能夠對鮮活農產品更加信賴,吃到更加新鮮、實惠與安全的農產品。
三、結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進入鮮活農產品領域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但是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的落后嚴重阻礙了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必須要對鮮活農產品的流通體系加以完善和發展。鮮活農產品的生產者賣不出好價錢,而消費者卻要以高昂的價格來購買鮮活農產品,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物流體系的不完善,鮮活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損耗,因此必須對鮮活農產品的流通體系進行創新,才能夠有效的改變這種狀況。此外,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技術的進步、消費者需求的改變也為鮮活農產品流通模式的改變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在電子商務的推動下,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將會向著扁平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鮮活農產品的電子商務、城市配送與產銷聯盟互相結合,將會成為一個全新的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體系,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實現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直接對接,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增加農民收入。
作者:王娟娟 單位: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