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鎮環境管理模式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注重多方參與共同治理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世界上一些國家環境管理主體已由政府單一行政管理模式轉向政府、企業、公眾多元管理模式。人們從環境污染治理的實踐中明白一個道理,環境問題并非可以依靠技術措施或經濟手段就能徹底解決,單純依靠政府也解決不了問題。人們習慣于政府制定的各種環境政策對排污企業進行監督和治理,但是政府的環境管理很多情況下是從政府自身角度出發,對公眾意愿往往缺乏全面考慮,而且長期以來環境管理是將公眾排除在外的。沒有公眾參與的環境政策,不可能做到充分尊重公眾的環境權利,因此必須擴大環境管理的主體范圍,使公眾有權參與環境政策的決策。多方參與就是政府、企業、學術界和公眾共同參與,共同治理是除了政府以外,發揮公眾參與環境管理與監督作用。公眾參與必須賦予公眾知情權,政府和企業必須公開信息。同時政府職能角色需要轉變,從單純管理者轉變為管理兼服務者,從面對問題轉變為面向對象。除了賦予公眾參與權,還應當鼓勵民間環保組織參與,發揮其監督立場中立、公益作用。
1.2發揮社區自治管理功能
政府主導的環境治理模式,以其權威性和宏觀性在環境治理方面發揮出了重要作用,但是這種模式的缺點也顯而易見:一是管理成本高,政府從上至下多層次的組織架構治理成本高,尤其廣大農村地區,污染類型為面源分布,政府治理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二是針對性差,由于決策層距離基層社區很遠,無法體驗基層的切身利益,同時來自基層的信息通過逐級上達往往不全面和欠準確,因此制定的政策容易脫離實際,相關決策缺乏科學性。三是腐敗行為難以完全避免,環境管理中的腐敗行為往往可以歸咎于失職,懲罰成本較低。四是弱勢群體利益難保障。社區自治模式就是依靠社區居民共同利益的關系,自行組織和管理社區資源,與政府治理模式相比,具有治理成本低、針對性強和弱勢群體利益容易得到保護的優勢。城鎮環境管理要發揮社區自治的管理作用,應該利用廣泛的群眾基礎實現地方自治管理。環境管理本質上是對人的管理,所以應通過宣傳教育發動群眾、調動群眾,讓群眾有機會參與環境治理。社區自治作用的發揮還取決于政府權力的分配,因此應通過立法途徑明確社區自治管理的權力范圍。
1.3借鑒國外成功管理模式
日本在經濟建設過程中環境污染曾經非常嚴重,但經過治理環境狀況大為改觀,除了其完備的法律體系作為保障,很值得借鑒的是企業實施環境管理的自主行為。政府與行業協會或企業代表之間通過談判簽訂環境管理協議,由于充分考慮了企業的自愿和需求,該協議一旦簽訂,遵守率可以100%實現。而且協議遵照循序漸進原則,消除了不確定性,有利于投資者長期投資。
2結語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由此產生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長期停留于末端污染治理以及對公眾利益的漠視,反映出傳統環境管理模式的不足。因此,現時迫切需要通過創新管理模式促進環境管理戰略轉型。
作者:區培生單位:廣州市番禺區環境保護局第四環境保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