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鱘魚的生態養殖技術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材料與方法
1.放魚前準備
挑選30個完好無損的網箱,用聚乙烯繩索拴牢固定在框架上,在魚種入箱前10天網箱下水,使網衣上附著少量藻類而變得較為光滑,減少入箱魚種被網衣擦傷的機會。魚苗入箱前一天再次對掛好的網箱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仔細檢查箱體,查看網衣是否完整無損及網箱固定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補救。
2.苗種放養
(1)魚苗放養:從山東引進鱘魚發眼卵,在引育種中心(日光溫棚)孵化成魚苗,達到一定規格時入箱養殖。2011年5月12日,購進鱘魚苗3萬尾,用2.5米3的活魚運輸車運輸,每車裝鱘魚苗5000尾,到達水庫邊后,暫養20分鐘左右,往活魚運輸箱中加注庫區的養殖用水,當水庫水溫與運輸箱中水溫溫差不超過±2℃時,將魚苗緩慢放入準備好的網箱中。整個操作過程要輕、快、穩,盡量減少因溫差或操作不當而引起的應激反應。
(2)放養規格:魚苗規格整齊、體質健壯。平均體重15克/尾,每尾體長15~20厘米。(3)放養密度:每平方米放養鱘魚苗200尾。隨著個體逐漸長大適當調整網箱規格及放養密度。養殖規格達到300克/尾時,可以用3米×6米×2米規格的網箱替換原有的小網箱。
3.飼料投喂
(1)飼料選擇:飼料選用鱘魚養殖專用料,粗蛋白含量42%以上,飼料粒徑1~4.5毫米。魚苗剛入箱時,采用粒徑1.5毫米的鱘魚專用料開始馴化投喂,隨著養殖個體的逐漸增大,選擇粒徑相應稍大的適口飼料。
(2)飼料投喂:飼料投喂遵循“定時、定點、定質、定量”四定原則,堅持少量多餐。6-8月份每日投喂4次,投喂時間為早上6:00、中午11:00、下午4:00、晚上9:00;9-10月每日投喂3次,投喂時間為早上7:00、中午13:00、晚上8:00;11-12月每日投喂2次,投喂時間為早上8:00、晚上7:00。具體的投喂量根據水溫、魚體生長情況和攝食情況等靈活掌握,隨時進行調整,一般1星期調整1次,日投餌率控制在1%~3%。
4.病害預防
病害防治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一般在魚苗入箱前、篩選分箱時用1%~3%的食鹽水浸浴3~5分鐘,消毒后再入箱,預防病害發生。操作過程要小心,避免擦傷魚體而引發魚病。
5.日常管理
(1)勤巡查:每天堅持早、中、晚巡箱,仔細觀察魚體攝食與活動情況,檢查網箱有無破損或漏洞,發現破損及時修補,及時清除箱外漂浮的雜物,保持環境衛生。汛期水庫水位變化較大,要根據水位高低及時調整錨繩長度,防止框架下沉或網箱擱淺,做到安全生產。
(2)倒箱篩選:每10~15天,篩選箱內魚體,按照大小規格分箱飼養,避免大魚爭食,提高整體生長速度。對于個體較小、體質較弱的進行強化培育,對于較大個體可以作為商品魚提前上市。
(3)網箱清洗:每隔10~15天清洗網箱1次,及時清理箱體外漂浮的雜物和垃圾,保持網箱內外水流正常交換。清洗網箱時先將魚倒入其他事先預備好的干凈網箱內,然后將網箱提出水面,用水泵沖洗網衣,將洗干凈的網箱曬干備用。水藻、污物附著物較多的網箱,曬干后還須用手揉搓網衣以除掉附著物。
二、試驗結果
1.養殖產量2011年12月23日開始出售,經過挑選達到商品魚規格的有2.13萬尾,收獲商品魚1.6萬千克,平均尾重750克/尾,個別魚尾重達到1.5千克。達不到上市規格的7500尾繼續養殖,飼養至2012年6月18日陸續上市,于7月20日收獲商品魚0.54萬千克。養殖周期共收獲商品魚2.14萬千克,飼料系數1.5,平均成活率95%。
2.經濟效益商品魚平均售價35元/千克(網箱邊價格),總收入74.9萬元,生產成本51.3萬元。其中魚種費用18萬元,飼料費26萬元,漁藥費用0.3萬元,人員工資6萬元,其他費用1萬元。不含一次性固定資產投入成本,總利潤23.6萬元。
三、小結與討論
1.做好放養前期準備,充分提高鱘魚苗入箱成活率。準備完好無損的網箱,網箱提前10天下水,使網衣附著適量藻類而變得柔軟光滑,避免網衣粗糙擦傷魚苗體表。
2.科學投喂飼料是降低成本保證效益的前提。堅持四定投餌,仔細觀察,每次投飼30分鐘后,提起箱底觀察是否留有殘餌,所投飼料量以魚30分鐘內吃完、飽食度有七八成為宜,堅決杜絕飼料浪費。
3.開展自育親本人工繁殖,降低養殖成本。由于鱘魚產業發展迅速,受外省鱘魚大量涌入甘肅市場影響,鱘魚銷售價格開始下滑,因而由引卵孵化轉為自育親本人工繁殖是降低苗種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然之路。
作者:郜曉瑜單位:甘肅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