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菜后稻甬優17特征與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甬優17是寧波市農業科學院和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秈粳雜交晚稻新品種,具有產量高、米質優、適應性廣、增產潛力大等優點。主要介紹了甬優17在松溪作菜后稻栽培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要點,供參考。
關鍵詞:
菜后稻;甬優17;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甬優17是寧波市農業科學院和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用甬粳4號A×甬恢12(原號F8001)選育而成的秈粳雜交晚稻新良種,2014年通過福建省品種審定(審定編號:閩審稻2014018)。2014年松溪縣松源街道農技站引進甬優17在東門村、水南村示范種植5hm2,2015年繼續在松溪縣松源街道西門村、花巖村、東門村示范種植12hm2。兩年示范種植結果表明,該品種具有生育期適中、高產、優質、抗倒伏、米飯適口性好等特點。
1特征特性
1.1熟期適中
該品種在松溪縣松源街道種植(海拔100m),6月18—23日播種,7月16日移栽,秧齡28d(不超過30d),9月20日齊穗,10月中旬成熟。全生育期125d左右。
1.2主要農藝性狀
該品種群體整齊,葉色青綠,劍葉挺直,株型適中,穗粒數多,著粒密,抗倒性好,分蘗中等,熟相清秀,后期轉色好。據示范點考種測定結果,每667m2有效穗17.4萬穗,平均株高122cm,穗長23.5~25.1cm,每穗總粒數197.5粒,穗實粒數168粒,結實率85%,千粒數27.1g。熟期轉色好。
1.3稻米品質
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檢測中心檢測,甬優17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長寬比、堊白粒率、堊白度、膠稠度、直鏈淀粉含量、蛋白質含量等均達到優質米標準。據種植戶品嘗,反映該品種米飯柔軟可口、食味俱佳。
1.4抗逆性
該品種在松溪縣松源街道西門村、花巖村、東門村示范點試種,表現抗倒性強、抗病,偶有稻曲病發生。
1.5高產穩產
根據松源街道西門村種植5hm2、花巖村種植4hm2、東門村種植3.3hm2、水南村種植5hm2,村民對甬優17實割實收測產,兩年平均產量為625.5~636kg/667m2。再精耕細作,還有一定的增產潛力。試種示范種植表明,甬優17表現穩產、高產、適應范圍廣、米質優,是值得推廣種植的優良品種。
2高產栽培技術措施
2.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根據前作菜的收獲期,適時安排播種期。在松溪縣一般安排在6月20日前播種,秧齡28d左右,有利于提高大田成穗率,同時避免秧齡老化。遇高溫天氣,易造成早孕早穗,播種量控制在8.5~12kg/667m2左右,稀播勻播。大田用種量1kg,播種前做好種子消毒,用10%浸種靈浸種消毒。下足秧田底肥,秧苗期施好斷奶肥、促蘗肥、嫁肥,并及時防治稻葉蟬、稻薊馬及螟蟲的發生。
2.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在松溪縣作菜后稻種植,秧齡25~28d移栽,在栽培上應多穗、大穗并重奪高產。中上肥力田塊的插植規格為23cm×23cm或23cm×28cm,每667m2插足1.1萬~1.2萬穴。注意適當淺插,促分蘗早生快發,增加有效蘗,力爭每667m2有效蘗數達到16萬~18萬蘗。
2.3施足基肥,適當控制氮肥
高產栽培施肥采用“穩頭、顧中、保尾”的施肥原則,增施有機肥,合理配方施肥。N∶P2O5∶K2O=1∶0.6∶0.8,基肥、追肥、穗粒肥比例為60%∶2%∶8%。以大田每667m2施用腐熟雞糞1.2t拌過磷酸鈣20kg作基肥,追肥以有機復混肥為主。中期視苗情而定,補施穗肥,N、P、K合理搭配使用,前期可偏施N肥,中期偏施P、K肥,后期原則上不施肥,確實需要的只能少量施用N、P、K復合肥。
2.4科學管水,打造合理群體結構
在水分管理上,采取“薄、淺、曬、濕”的灌溉技術,即推行寸水促返青、淺水促分蘗,插秧后25d左右發足莖蘗數、夠苗烤田,控蘗促壯稈;分化期濕潤調氣促根旺;抽穗期淺水調濕促揚花;結實期干濕交替爭粒重,保持有效穗數達17萬穗/667m2以上。2.5及時防治病蟲害,確保穩產高產在病蟲害防治上,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根據當地病蟲發生情況和植保部門的預測預報,及時做好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稻曲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播種前種子用10%浸種靈浸種消毒,防治惡苗病。移栽前每667m2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g防治稻飛虱和稻薊馬。大田采用5%井崗霉素防治紋枯病,20%三環唑或40%克瘟散乳劑防治稻瘟病,50%殺螟松乳油防治螟蟲,18%多菌酮粉劑在抽穗前噴霧防治稻曲病,確保穩產、高產。
3適時收割
收割時切不可搶早割青,一般應選擇谷粒95%成熟飽滿轉黃時的大晴天收割,要避免陰雨天氣收割。收獲后應放在竹谷席上及時曬干,以免影響稻米品質,保證質量。
作者:游彩有 單位:松溪縣松源街道辦事處農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