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營林造林技術研究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造林的幾種常用方法
直接在造林地上進行播種的方法是播種造林法。這種方法的施工相對比較容易,不需要進行育苗,適合于造林面積較大的地區,但其對造林立地條件、幼林撫育管理有較高的要求。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發芽容易、種粒大、種源充足的樹種,而且需要造林地的土壤含有充足的水分,適合那些邊遠的造林地區。在播種前還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浸種和催牙等處理,這樣可以保證早出芽、降低各種危害因素的發生同時還能夠增加幼苗的抗旱能力。以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的造林方法是植苗造林法,這是一種最為廣泛應用的造林方法。這種方法種植的苗木生長較穩定,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較強,對于造林地的要求也不是特別嚴格。但其對栽植技術要求頗高,而且在造林時苗木根系容易出現擠壓、變形、受損和失水現象植苗造林法適用于移植苗、營養繁殖苗和播種苗。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有些地區還嘗試發展營養器苗造林,也同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時也會使用野生苗用于采伐跡地上進行人工更新。苗木的成活率與其本身的水分平衡有直接的關系,所以一定要保證苗木從起苗、選苗直到運輸再到種植前的修剪等各環節苗根的濕潤度,以防止苗木失水過多。
利用樹木的枝、干、根等營養器官以及竹子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進行直接造林的方法。這種造林法操作簡單,技術含量不高,而且幼樹生長快、成活率高,同時還能夠保持母本的優良特性,可以大大地節省育苗的費用和時間。但其對造林地的立地條件要求較高,而且造林材料也會受到母樹的限制。另外,在土壤解凍、發芽前的春季以及落葉后、土壤凍結前的秋季還可以采用插條造林法。要選擇1到2年生的,1.5到2.0cm粗的枝條作為造林材料,并將側枝剪掉,其長度在30到40cm間,需要在整好的地里依照一定的行距進行扦插,然后再進行踏實處理。要保證插條上部露2~3cm。當造林地土壤較旱時需要采用細土對表層進行覆蓋處理,也可以用塑料薄膜進行壟作處理,還可以在扦插前對插條切口進行蠟封處理,以免插條水分發生散失,在進行扦插時還要保證插穗的大頭向下小頭向上,一定要插正;另外,還有一種和插條造林法差不多的造林方法即插根造林法,但其所使用的插穗要保證根粗1cm以上,并剪成15~20cm長作為造林材料,還需要挖深30cm、直徑在20cm的坑,并將根按45度角傾斜埋入,還要保證插穗的方向是大頭向上,同時要保證埋入土下2~3cm不能外露。
2.1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完善相關法律體系為了強化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以保護森林資源。對于林木要實行采伐限額管理制,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森林過量、過速的消耗;對于林地的總量和用途進行合理的控制,對于隨意侵占林地以及毀林的行為一定要依法嚴懲;要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保證科學依法、文明執法;同時還要加強對木材加工單位的監管力度,要嚴格依據相關制度進行木材運輸和砍伐。
2.2林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要以市場需求為中心,對林業產業結構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優化。除了要加強優質經濟林和速生豐產林這些原料林的發展力度,還要能夠將林木的栽植與深加工相結合,這樣可以提升林木的附加值。在發展林木的同時還要加大花卉市場的發展,并以其作為林業新的增長點,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3建立健全的監管體系要以森林資源監測為主體,并對現有的監管體系進行整合處理,建立統一的綜合監管體系,同時還要建立與之相應的評價體系。這樣有利在日常從事林木撫育工作時,能夠更全面地從整體出發,更好地把握我國森林資源狀況,為相關措施的調整提供可靠的依據。
2.4加大生態補償力度要對資源稅收進行不斷完善和調整,除此之外還需要開征環境稅,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個人和單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增強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同時要將環境保護方面的支出列入到財政支出內。以政府投入為主,開展多渠道資金投入以支持林業的保護性開發工作的進行。
作者:王志力 單位:伊通滿族自治縣伊丹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