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果沙棘造林技術研究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大果沙棘的培育與繁殖
1.1播種育苗選用具備灌溉條件的沙壤土作為育苗地塊。選取外表油亮,子粒飽滿的優良種子。通常選擇在寧南山區氣候回暖,土壤解凍的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為宜。播種前,需預先進行浸種催芽,并對育苗地塊土壤灌足底水,種子上方覆蓋薄土。為了提高育種苗木的質量,保證移栽后的成活率,需在苗木栽種當年進行2次間苗,并進行灌水和松土處理。在大果沙棘育苗過程中,還可同時進行插條育苗以獲得較多數量的優質苗木。
1.2扦插育苗扦插育苗前,將育苗地塊修正為長10m、寬1.0~1.2m的苗床。根據土壤養分,適當施肥,并摻入砂質土壤改造。苗床整完后,灌足底水,鋪薄膜。選擇2~3年生的健壯枝條作插穗,剪成長15~20cm。扦插時,扦插深度3.0~3.5cm,株行距5cm×10cm。為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可在扦插前用0.01%的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插穗12h。此外,冷水浸泡插穗24~120h,也可明顯提高插穗的生根及成活效果。
2造林
2.1整地和苗木準備大果沙棘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不高,但是在造林前整地能夠明顯改善造林環境條件,對提高造林成活率,促進幼林生長有重要作用。
2.1.1整地時間:根據造林地土壤特性,按要求在造林前一年秋季進行整地,適當摻入部分砂質土壤,以利于蓄水保墑,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2.1.2整地標準:結合寧南山區退耕還林地塊的現狀,確定整地標準為全面整地。干旱砂壤土地帶,穴面可外高里低;濕潤緩坡壤土地帶,穴面可略呈丘形。
2.1.3苗木準備:根據造林要求,將苗木按要求(品種、數量、規格)落實到不同土壤環境的地塊。在運輸和栽植過程中要保證沙棘苗木根系的完整性,并確保不失水,對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林分質量,促進苗木良好生長具有重要的作用。
2.2樹苗選擇及栽植密度大果沙棘造林樹苗的選擇應著重挑選產量高、無刺少刺或軟刺的大果扦插苗或根蘗苗,要求苗木枝條健壯,無病蟲害及明顯外界損傷,須根發達完整。大果沙棘栽植密度應根據移栽苗木的樹勢確定,以便于后期撫育管理。為了保證苗木成活后的繁殖授粉,栽植應采取1行純雌株、1行雌雄株混合交替定植。栽植苗木時,最好采用雙栽植,以保證苗木位正干直,促進苗木根系舒展,以保證存活。
2.3栽后管理造林后要對大果沙棘苗木進行幼林撫育。新造大果沙棘幼林一般都經歷緩苗、扎根、生長并逐步進入速生的周期過程。幼林撫育管理的最基本任務是為幼林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周邊環境,滿足幼樹對水、肥、氣、光、熱的要求,使之迅速生長,達到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在定植苗木時,應保證苗木的水源灌溉;施肥過程中,根據苗木不同生長時期的要求調整肥料比例,如生長前期需氮肥較多,后期則需磷、鉀肥比較多,適時適量。為了便于后期大果沙棘林的管理,可在沙棘幼樹期對樹勢進行適當修剪,保留萌發的三大骨干枝,修去多余的雜生枝條。在苗木進入結果期后,在苗每年的休眠期中可對苗木進一步修剪,是沙棘苗木生長得更加粗壯。
3病蟲害防治
3.1干枯病的防治幼苗發病初期葉片發黃,莖稈干枯,最后導致死亡。成樹發病時表現在主干或枝條的表皮出現許多細小的桔色突起物和縱向的黑色凹痕,葉片脫落,枯干而死。干枯病主要是由于鐮刀菌對苗木的感染;另外土壤環境的營養過剩以及水分過多,根系透氣通風不暢也會引起苗木干枯壞死。根據苗木發生干枯病的不同原因,可通過改善土壤環境,增加通風透氣及灌溉頻率的調整等手段預防。針對于真菌感染,則可使用可濕性多菌靈粉劑或可濕性代森鋅殺菌消毒。
3.2沙棘木蠢蛾的防治該蟲害以幼蟲對大果沙棘枝干和根部的危害為主,初期幼蟲聚集在樹干,蛀食樹干,危害樹皮,甚至鉆入樹干內部,發病后期轉移到苗木根系部蛀食,最嚴重時苗木根部可被蛀空,導致植株枯死。如果在林區大面積發生時,可使用木蠢蛾趨光性強的習性,用黑光燈誘殺。
作者:趙紅艷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堡子山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