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文水資源監測現狀及應對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由于水文監測設備的落后,使得水文監測對于水質、水量的檢測等都缺乏效率和準確性,因此國家應對水文監測的基礎設施的相關建設加以重視,以提高水文監測的精度和應急防范能力。本文主要論述了水文水資源監測現狀及其應對措施。
關鍵詞:水文監測;水資源;持續利用;應對措施
我國水資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我國國情需要,能夠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但是離我國的生態保護要求及滿足生態環境保護對水資源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還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必須加強對水資源的科學管理才能有效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對水資源進行實時監測,再針對問題進行綜合治理和優化配置才能確保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因此需要不斷完善水資源管理設備,提高水文監測系統自動檢測預報的功能,確保水文系統的快速性、智能性,并且加大對重點水域和地區進行自動化監測系統的普及,以提高水文監測的精度和應急防范能力,使水文水資源的管理符合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1水文水資源監測的特點
當代水文水資源監測有四個主要特點:傳統性、隨機性、標準性以及及時性。通過對水文水資源有規律的監測和記載,可以反映水文監測系統的傳統性,它是進行水文監測最基礎的工作。水文監測的隨機性主要體現在進行水文監測時,需要考慮很多不確定方面的因素,如發生旱澇等其他災害時,發生的時間、地點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水質的變化也存在一些突發性。標準性則是進行水文監測時要嚴格按照一定的技術標準,參照《水情拍報標準》、《水文測驗規范》等規范進行。水文監測的及時性主要指通過水文監測系統可以對一些突發事件的相關信息進行比較快速準確的傳達,以提高對某些事件的相關決策和調度工作。
2水文水資源監測的實施
(1)地下水監測。傳統的地下水監測主要采用人工監測,在自動觀測逐步普及的情況下,這種監測方法有一定的缺陷性,監測時間較長,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其次,在監測時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根據分級管理的不同要求進行改正。水量監測主要包括兩項監測,即泉流量和開采量。通過對這兩項水量的監測就可以判斷出水文水資源整體狀況。
(2)地表水監測。需要根據其不同的情況選擇監測方法,如針對流速較小或流量較小的不同河道采用不同方法。針對一些漂浮物較少、含沙量較小的渠道,可利用聲學多普勒儀器或超聲波法進行自動監測。在有建筑的地方,可以通過流量有關公式,利用探測到的水深、水位或水頭代入有關公式計算出相應的流量值。含沙量小的情況下可采用量水堰施測,含沙量較大的情況下可采用量水槽。此外,還有如電磁法、稀釋法及浮標法等其他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選擇。
(3)空中水監測。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人工增雨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空中水監測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在水文水資源監測中尤其要注重人工降雨和云層方面的監測,對于實際降雨和云層檢測等立體監測需要通過雷達、氣象、衛星進行,以更好地對天氣狀況進行更新。此外,由于溫室效應及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原因,還應該加強海洋監測及大氣監測等。
3水文水資源監測現狀及相應的措施
(1)水文監測引進了新技術。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在對水文水資源監測時,引入了先進的系統和技術,如計算機網絡、超聲波水位計、遙測系統、固態存儲和微機測流系統等,大大提高了監測的效率,縮短了監測時間。但是這些先進設備對水文監測人員是一個挑戰,有些監測人員沒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導致設備的利用率降低甚至無法使用。因此水文工作單位在引進新技術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本單位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使他們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
(2)防洪工程的建立改變了水文要素。中國很多地區為了防洪對重要河流和大型水庫進行了加固和治理,部分地區甚至為了美化城市或保護生態建立了水土保持工程及攔河樞紐工程等,對地下水超量采取,對水流量進行了控制,改變了水文要素的相關規律,使水文要素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從而間接影響到人們獲取相關數據的準確性及對水文資料的分析。針對這種現象,要采取相應的對策,管理部門要對包括測流方式、水位流量單值化、水位流量關系的變化等進行相應的資料收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
(3)人類活動影響了水文監測模式。目前在全國建立了很多的橡膠壩和攔河壩,已經嚴重影響了水文監測工作的進行,對一些河道沒有準確的相關信息,不能及時掌握河道的洪期規律。此外,人類的活動如跨流域調水、開發灘地、河道引水等給水文監測工作帶來了不確定性,使獲取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偏差,這就要求有關人員要改變原來的工作模式,拋棄原來陳舊的工作方式,采取新的應對措施,提高相應水文監測工作。
(4)相應資料的整理存在問題導致和實際情況不匹配。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水文資料幾乎都由電腦計算進行編整,計算機編整造成了原始資料的檢查、流域內所有的測點的一致性檢測等都存在一些不足,個別觀測點以及上下游水流的資料出現偏差,所以在用計算機進行相關資料的編制時,要通過上下游水量的核對、參照降雨流徑、分析水量是否平衡等方式嚴格審查相關資料的合理性,以此提高計算機編制水文資料的質量水平和可信度。在日常的水文監測中,要將日常的監測工作和相應的資料分析相結合,避免勞動重復。對于各水文站點的單值化、水位流量關系等進行分析時要利用相應的技術手段,減少水文監測站相應工作人員的勞動量,提高水文監測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4結語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定不能忘記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首先就是對于水資源環境的保護,水資源在生態環境中占有極高地位。由于以前人類只顧發展經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導致生態失衡、自然災害頻發,水文災害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為了解決水文災害帶來的嚴重后果,必須加強相應的水文監測。監測過程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必須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加強有關管理,促進我國水文水資源的更遠發展,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參考文獻:
[1]趙志農.加強水文資源勘測,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00(4):220-221.
[2]王訓博,熊路,黃海兵,等.現代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現代農業科技,2012(19):307.
作者:張陽陽 單位:安徽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