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生態修復與保護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點源修復點源修復主要采用清潔生產技術進行節能減排,優先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小的生產方法。對于企業增加水資源的利用率,采用中水回用技術,添加或改進污水處理設施,降低污染物排放。農業采用先進生產技術,種植耐旱、抗蟲、高產作物,減少對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優先施用農家肥。對畜禽養殖場合理布局,資源優化配置,糞便集中處理,同時做好防水防滲工作,減少污染物對水環境的破壞。
1.2線源修復對河流進行截污導流,防止外境污水流入武城縣,保證受污染的河水不進入其他河流,及時調水降低河流污染物濃度。合理種植本鄉水生植物,實踐證明,水草茂盛的水體,往往水質較好,而且清澈見底。適當放養水生生物,在水質較好的河流養魚蝦。在放養魚蝦時,要注意食草性、食雜性、食肉性之間的搭配。魚蝦在水里自由洄游,在水面泛起陣陣漣漪,使河道、湖泊顯得生機蓬勃。同時,模仿原有生態環境,適量放入曝氧細菌。這些細菌可以將水中的有機物質分解成無機物質和水,以達到分解降低水中有機污染物濃度的效果,改善河流的水質。
1.3面源修復針對武城縣農村實際,進行合理規劃,優化群落結構,進行新農村社區建設,使農村居住更加合理,建設、健全鄉鎮垃圾中轉站。為解決農村生活垃圾問題,2012年縣環保局編制了《武城縣貧困鄉鎮、貧困村垃圾處理一體化體系規劃方案》,預計申請資金465.42萬元,惠及全縣3個鄉鎮,48640人。水生態修復不僅包括生態恢復、生態更新、生態控制,還包括開發、設計、建立和維持新的生態系統等內容,同時使人與環境、生物與環境、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達到持續的協調統一。
2水生態保護
水生態保護的重點是保障生態系統維持正常水循環所需的水量平衡關系。大氣降水量中只有一部分形成水資源量,其余部分為自然生態系統所利用,這部分天然生態系統直接利用的降水對維持區域生態系統穩定十分重要。
2.1保持水量要保護好水生態系統,對水體及涉水部分進行保護,加強水土保持,保持原有水量;疏浚河流,改造塘壩,增大蓄水量,增強河流、塘壩等的水調節能力。
2.2保證水質保證轄區水源的質量,防治水污染,使其質量不再下降,同時提高直排環境污染物的排放標準。督促排污量大的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加大全過程的污染防治力度,突破高污染、高耗水的發展瓶頸。嚴格項目審批制度,對排污量多、用水量大的建設項目實施限批制度。建立企業污水處理廠,將全縣的企業污水納入污水管網,實現雨污分流。
2.3保全物種保護水系和河流的自然形態,對水中生物進行保護,保持生物多樣性和水生物群落結構。適當放養原有水聲生物,增加生物數量。保護本地歷史物種、特有物種、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生物棲息地。
3制度保障
3.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資源法》《水行政許可實施辦法》。建議縣政府出臺有關水生態保護的規章制度,各相關執法部門加強對水環境的監管力度,充分利用職權,認真履行職責。
3.2加強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行動涉及與水生態系統有關的多個部門,如水務局、環境保護局和企業、團體、學校以及社區等,因此需要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做到勤溝通、多聯系、多協調。建議制定詳細的水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注重水利工程與環境的協調。
3.3建立環境資源數據庫,實現水環境信息共享建議由縣環保局和水務局合作建立全縣水環境網上數據庫,將全縣的水系、水量、污染物濃度和定期監測數據進行公布,實現全縣的水環境信息共享,便于各有關部門的查閱和對水環境的監督管理,便于對突發水環境事件作出及時處理,防止水環境變化,維護現有的水生態環境。
3.4各種政策手段的綜合運用對水生態修復和保護采用防治結合,綜合治理,修復和保護同時進行的方法。號召全民參與,提高公民的水環境保護意識;建設節約型社會,充分利用社會監督權力,提高執法部門的執法力度。總之,水生態修復與保護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公眾的參與,也需要實踐和經驗的積累,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對水環境的保護會越來越好,人民的生活質量也會越來越高。
作者:李成亮李金燕董大鵬單位:武城縣水務局武城縣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