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水生態環境質量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除險加固;水環境;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柴河水庫
中圖分類號:S942.3 文獻標識碼:A
水環境問題形勢嚴峻,江河、水庫的水質呈現出惡化的趨勢,在滿足水庫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美化環境、改善庫區水質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1概況
柴河水庫位于遼寧省鐵嶺縣柴河中下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工業和城市供水為主,兼顧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樞紐工程。控制流域面積1355km2,總庫容6.36億m3,興利庫容3.36億m3,水電站裝機容量7430kw。壩址區位于東經124°24′,北緯24°24′。冬季寒冷干旱,夏季溫熱多雨,雨熱同季,日照豐富,干濕季節分明。多年平均氣溫8.1~9.3℃,多年平均年降雨737mm。流域內多低山丘陵,屬長白山余脈。以松、柞、樺、楊等天然次生林為主。20世紀70年代由于只注重糧食生產,森林面積遭到大量破壞,森林涵養水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劇。
1.1庫區水環境狀況[1]
水庫局配合鐵嶺市環保局、鐵嶺市水文局對柴河水庫水質進行了長期的監測,根據各年度監測結果,對柴河水庫地表水環境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八五”期間,主要超標項目為PH值。“十五”期間,五年均值超標項目有總磷,五年中PH一次值超標率54%,溶解氧一次值超標率13%,高錳酸鹽指數超標31%,總磷一次值超標率56%,生化需氧量一次值超標率15%,2000年石油類監測一次值超標率100%。水生生物狀況檢測,“八五”期間共見到藻類28屬,隸屬于6個門; “十五”期間共檢出浮游植物5門46種。水生生物評價結果,溶解氧很高,化學需氧量低,底質不呈黑色,無硫化氫,植物有硅藻、綠藻,優勢種為小環藻、顫藻等,動物以鰱魚、鯉魚、螺類為主,屬輕污染。
1.2污染源管理和污水治理情況
柴河水庫上游原有污染源在水庫局和有關部門的積極努力下,已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對水質影響較大、污染嚴重的企業已被取締或關停。庫區內原有的采石場、石灰生產場,也在水庫局和環保部門的支持、協助下,經說服、教育,最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最大程度減少了入庫石灰水的排放。隨著綠色農業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農藥、化肥的使用,旅游船只、生活垃圾的排放等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1.3柴河水庫除險加固
自建成蓄水以來,柴河水庫雖經多次補強,但主體工程存在的安全隱患,仍沒有徹底解決。2006年柴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得到了國家的批準,并于2007年7月開工。這次除險加固對柴河水庫的工程狀況、監測設施、管理手段、管理水平進行了比較全面徹底的改善。并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旨在通過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改善庫區環境[2]。
2利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改善庫區水環境質量
2.1廣栽樹木、退耕還林
柴河水庫擁有自管荒山5000余畝,在開山造田的年代,很多林地被開墾種植。后來,由于“地”多人少,曾對外承包。盡管收入很少,但掠奪式種植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水資源涵養功能嚴重降低,水土流失加劇了對水環境的破壞。,特別是國家提出使全國水生態系統得到基本修復的目標以后,水庫局各屆領導對庫區的水環境建設非常重視,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封山固土、植草育林。如今,當年開墾起來的“糧田”已全部被果松、落葉松、油松等人工林取代。據林業部門測算,柴河水庫庫區森林覆蓋率已達到了99.5%。
2.2壩址區舊石場處理
水庫壩址區上游舊采石場面積約2.8萬m2,巖石,嚴重影響了環境美觀。而且,的石灰巖被雨水沖積進入庫內,對PH值的影響很大。
柴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對于巖石、風化嚴重的部位,進行削坡清除,盡可能使山坡放緩到可栽植樹木的程度。然后,鑿坑換土,栽植耐寒、耐旱、耐貧瘠的松樹、杉樹等樹木。達到恢復植被、改善庫容庫貌、降低沖刷、減少入庫泥沙和石灰巖水進入庫區,改善水環境的目的。對于相對平坦的部位,在徹底清除石材殘渣的基礎上,填入可供植物生長的壤土或富含壤土的復合土。然后,種草種樹,恢復植被。
2.3大壩兩端山體的處理
大壩左右兩端山體在水庫興建期,由于爆破,留下了很大的切痕。特別是被稱為“蛇山”的左壩端長200m、高20m的范圍內,巖石嚴重,由于風化,時常有巖塊脫落。不僅嚴重影響環境美觀,而且給管理人員、游覽觀光的客人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經除險加固,對大壩左右兩端山體進行了徹底的處理。首先清除風化嚴重的山體,然后利用鋼構骨架進行加固,再放上鋼網,填入壤土,最后根據山體走勢和地形特點,栽植樹木,種植花草。達到既美化環境,消除安全隱患,又封蓋了石灰巖體,截斷石灰水入庫途徑。從而,降低庫水PH值,改善水體質量。
2.4引濟柴明渠的改造
引濟柴工程渠道總長2.1公里,肩負著1010萬m3的設計年引水任務,為水庫的興利供水做出了重要貢獻。由于采用明渠引水,渠道穿過鄉村,被附近村民用作垃圾場,把生活垃圾、污水直接排放到引水渠道,對入庫水質產生了較大影響,水庫局、市環保部門對此非常重視。利用這次除險加固契機,對引濟柴工程進行改建。把已破損嚴重,原來用干砌石護砌的梯形明渠,改成全封閉的矩形鋼筋混凝土暗渠。整個渠道從引水閘,經節制閘,至入庫山洞口,除預留檢修井外全斷面封閉,徹底解決了引濟柴渠道水污染問題。
2.5墻后填土植生擋土墻的設計與應用[3]
被稱為“蛇山”的左壩端上游山體長200m、高20m的范圍內,山體接近垂直或倒懸,無法采用固網客土固化技術。經研究決定采用鋼筋混凝土高擋土墻外側填土植生,內側做壁畫、浮雕工藝的方法,利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改善這段山體。2007年采用墻后填土植生擋土墻設計方案處理,現已運行近4年,整個結構運行非常好,沒有任何變形、裂縫,墻后填土除在第一年汛后不同程度正常下沉外,栽植的樹木、花草長勢良好,很好地改善了庫區環境。2009~2010年冬春季節,柴河流域遭遇近40年來最惡劣的低溫、多雨雪、反復凍融破壞的天氣,很多露天混凝土面、樓房防水等工程遭受了嚴重的破壞,但這段墻后填土植生擋土墻工程沒有任何損壞。
3結語
隨著經濟發展及水利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國家提出了在本世紀末使全國水生態系統得到基本修復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以植物修復為主的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已成為當今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領域的熱點。柴河水庫把改善水環境質量作為除險加固工程的項目,利用工程措施和生態修復技術,完善庫區水環境。
參考文獻
[1]鐵嶺市環境保護局. 柴河水庫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報告[R]. 遼寧 鐵嶺:鐵嶺市環境保護局, 1996、2000、2006.
關鍵詞:環境監測;水質監測;質量控制;保證措施
我國的水污染形勢不容樂觀,隨著人們對于水資源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相關生態環境監測部門及個人需要采取有力的控制和保證措施,以提高我國的水質控制效果[1]。在水質環境的監測控制過程中,需要監測人員采用適宜的監測方法,規范化完成水監測工作,以提高水質監測的質量。
1環境監測中水監測質量控制與保證的重要性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由于生存的必要性和開拓性人類在此過程中,不得不對環境進行相應的變化與改造,以此促進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本身這樣的改造與發展是符合生態邏輯和社會倫理的。但是與之相反的是因為在此過程中自然資源受到了較大程度的破壞,導致淡水資源受到了污染和減少,導致當下淡水資源已經慢慢成為地球上一種珍貴的稀有資源。然而,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當下對淡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導致當下水質環境監測工作已經成為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手段和措施[2]。水質環境監測工作,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和防止水資源污染等工作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采取科學合理的淡水資源利用措施,并以此為前提加強水質環境監測,你以此加強對水質環境現狀的了解,也是促進水質環境治理和科學利用水資源的必要數據手段,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人們的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使淡水資源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講,水質監測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2環境監測水質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2.1水質監測管理缺乏完善的體系
水質監測和質量控制過程涉及多項復雜的工作內容,各監測管理部門的監測內容與分工不明確等問題一直存在,對水質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3]。這是由于在水質監測的管理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各監測管理部門僅僅根據自己所負責的監測工作內容進行相關管理,而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性和統一性,導致各部門工作劃分不夠明確,監測內容存在交叉、重復、冗余的情況,降低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環境監測質量控制與管理的難度。
2.2水質監測缺乏相關制度和法律約束
我國最近幾年一直大力推廣法治建設,但我國在水質環境監測和質量控制方面的法律沒有明確詳細的監測準則,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導致水質監測質量控制工作難以有效落實,難以有效指導監測工作開展[4]。對于水質監測缺乏相關制度和法律約束,許多監測人員沒有提高對于水質監測工作的責任意識,導致水質監測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2.3水質監測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加強
在水質監測工作中,數據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依賴監測人員的基礎工作質量。但在許多環境監測部門中存在水質監測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不達標的情況,對于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不強。
2.4水質監測設備和技術較為落后
水質監測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對樣品的數據監測和分析,而分析數據的準確性對設備的精確性具有一定要求。當前我國的水質監測工作中,所使用的相關設備和技術難以正確反映水質情況,設備和技術的先進性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5]。
3環境監測水質監測的質量控制措施
質量控制措施是提高水質監測數據準確性的關鍵,能夠從源頭上有效提高水質監測準確性,對提高水質監測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具體而言,水質監測的質量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3.1防止樣品在保存與運輸過程中出現質量變化
樣品是水質監測的基礎材料,樣品在存放與運輸過程中,可能會受周圍環境影響而發生質量變化。監測人員需確保樣品能避免被水解或還原氧化,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樣品中出現干擾物質,減少樣品中原有物質的揮發或吸附損失[6]。具體操作包括:(1)監測人員需將采集好的水質監測樣品放在穩定性良好的容器中嚴密保存,防止空氣或污染物進入樣品中。(2)監測人員需為每一個樣品貼好樣品標簽,并將采樣箱按順序放置,以防出現混淆或錯亂的情況,導致監測數據出現嚴重偏差,甚至出現需要重新采集樣品的情況。此外,保存運輸過程中還可采用冷藏法和化學法來充分保證樣品的質量,為不同樣品加入不同的保存劑,以緩解水樣的物質相互作用的速度。在樣品運輸到實驗室后,相關審核人員需要做好核實檢驗工作,與樣品管理員進行準確交接工作,提高樣品監測的有效性,確保水樣符合監測質量要求。(3)采用鏈式保管的方法,使樣品的變化可能性降到最低,避免裝運和分析中出現差錯,提高樣品追溯和查詢工作的可行性與準確性。
3.2控制水質監測的實驗室分析質量
隨著時代的不斷向前發展,科學技術每天都在不斷地更新。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各個行業的茁壯成長。隨著我國各個行業加大對于新興科學技術的應用力度,有效地實現了企業產品以及經營效益的極大提升。要想使得我國水質環境監測的相關工作能夠進一步提升,就要不斷加大對于信息技術以及科學技術的應用力度。不斷地采取措施對監測技術以及監測設備進行優化,從而使得當前水質環境監測的要求不斷得到滿足。相關部門要不斷加大在水質環境監測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不斷購買一些先進的監測設備,讓水質環境監測工作的精確度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面對要求越來越嚴格的水質環境監測工作,相關部門要不斷對水質環境監測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從而使得監測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
3.3引進先進的監測設備與技術
水質監測對于監測設備和技術的要求較高,我國的實際水質監測設備和技術水平上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相關監測機構或部門應當加大設備投入資金,積極引進先進的監測設備與監測技術,提升我國水質監測儀器和設備的水準,從源頭上控制好水質監測質量。在引進技術和設備的同時,注意相關設備操作人才的培養,確保設備和技術能夠得到正確的使用,價值能夠得到正確的發揮。我國之所以要進一步加大水質環境監測力度,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使得水環境污染治理的相關工作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下去。從以上的描述不難發現水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和水環境治理的工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進行水環境治理之前,必須要有工作人員提前采用合適的水環境監測技術對當地的水環境質量進行嚴格的監測,然后根據水環境質量監測的結果合理地采取一些措施進行水環境的治理工作。因此要不斷地采取一些措施,加大對于水質環境治理技術的研究工作,及時的引進一些國內外比較先進的技術以及經驗,從而為我國環境保護做出應有的貢獻。
4環境監測中水質監測的質量保證措施
水質監測的質量保證措施,主要需要相關部門提高對于水質監測工作的重視,盡可能完善相關的制度和體系,加強對監測人員的管理,從管理的角度提高水監測的質量。
4.1改善水質監測管理部門體系結構
水質監測管理部門能夠在水監測的各個環節中起到監管作用,其規范化管理水平對于水質監測的質量具有重要的保證作用,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做到幾個重要的工作方面:首先,嚴格要求環境水質監測人員的工作作風,在實際的監測工作中,采用嚴謹的工作態度,明確個人崗位職責,提高責任意識和專業水準,采用專業、適宜的監測手段,確保水質監測的準確性和數據分析的合理性。其次,水質監管部門應當重視對于監測人員的專業能力考查,確保相關監測人員的專業素質符合工作要求,為相關人才提供定期的培訓和進修機會,提升相關監測人員的專業素質。同時,采取激勵措施,為監測崗位的相關人才提供良好的晉升途徑,激發監測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進而為水質監測質量保駕護航。
4.2強化水質監測人員管理
在針對水質監測工作的管理過程中,需要對監測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崗位能力進行嚴格的考察,同時加強對于工作人員道德素質的強化,使得相關監測工作人員能夠明確水質監測工作的意義所在,提高對于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實際工作中,還應當定期對監測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抽查考核,如果發現有不規范的監測工作行為,應當采取相關教育和懲罰措施。在此基礎上,管理人員需要對監測人員的專業知識及其所掌握的操作技術進行定期的檢驗,通過多種考核來強化其專業的能力,同時拓展其知識層面,使之能夠勝任新時期下的工作需求。除此之外,管理人員考慮到監測工作極具嚴謹性與極強的操作性,所以借助現代化技術開展操作交流會,同時運用內部小組的合作完成經驗分享,通過互相學習的方式將全員的監測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管理人員還應重視監測人員信息能力的不斷提升,使之掌握先進軟件的操作技能,同時能夠對各類數據進行全面性的分析,有效提高監測人員對實驗數據的敏感度,在最大限度上保證水質監測結果的準確性與科學性。那么,管理人員應帶著前瞻性的思維重視監測人員素質的提升,從而對管理方案進行優化,保證與監測工作的要求相契合,也能提高全員的責任意識,發揮出監測工作的最大作用,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帶來極大程度的推動。
4.3宣傳重視水環境檢測工作
目前,因為人們對于水環境監測工作的認識不多,所以在整個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沒有獲得理想的成效,所以這就需要當地政府部門發揮好帶頭作用,對水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宣講,以此來增強人們對水環境監測工作的認識。同時,政府還需要通過實際行動為水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持,并在必要時候給予政策上的便利,以此來協助檢測人員做好水質監測工作。因為在政府支持下的水環境監測工作可以快速的開展,所以這就需要發揮政府的作用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水質監測工作中,以激勵性政策來激勵個人和企業參與到水質監測工作中,從人員招募到水質監測工作的各個環節來優化整體工作水平,以此來提升水環境檢測工作質量。
4.4對監制工作尤其注重基礎環節
水環境監測當中是離不開工作者對設備實施操作的階段,其涉及到樣品的布點、采集、運輸、存儲、試驗檢測及其標準曲線這些工作,這部分基礎工作需要有效且系統的分配,保障監測到的數據可以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完成,得到準確的數據,進而提升分析與評估的精準度。具體而言:(1)實驗室的操作環境應該依據國家有關標準來執行,實驗從事者應該擁有相應的資格證書,同時依據要求來進行實驗,對于溫度、濕度及其通風這些都需要依據實際要求來進行;(2)實驗室中的分析儀器在我國所規定的標準下開展,對于一些少數不夠細致的操作方式能夠結合領域情況及其自身情況,編制出較為細致的指導手冊,用以對操作流程的規范,提升設備使用的精準性。
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水質監測對于工業的發展和人民的安全用水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監測人員應當進一步提升業務素質,完善質量保證措施,提高水質監測質量,從源頭上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使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能夠根據水質監測數據,第一時間掌握水質變化規律與趨勢,對水環境進行準確分析和預測,進而提高我國的水環境治理科學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龔勝英.水環境監測中糞大腸菌群測定的質量控制探討[J].低碳世界,2020,10(07):9+11.
[2]穆春輝.湖泊水庫生活用水水源地保護現狀及環境監測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19):234.
[3]李曉紅.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綠色環保建材,2020(06):38+41.
[4]舒麗紅.淺談環境監測信息化新技術的應用———以水環境監測為例[J].江西化工,2019(05):5-6.
[5]修池.黃河水院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水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賽項一等獎[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1(04):34.
研究區自然概況
白水河是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左岸的一級支流酉水河的上游,發源于湖北省宣恩縣椿木營鄉的火燒堡,分水嶺高程2014.5m.有觀音坪、沙坪、竹園和小河口水電站規劃梯級位于白水河干流的上游.流域的地勢為東北高、西南低,白水河自東北流向西南,全長89.9km.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豐沛,且雨熱同期.由于地形地貌的差異和海拔高度的變化,又呈復雜多變的山地氣候.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大,年平均氣溫越低.流域評價范圍內植物種類豐富,是湖北省植物區系較豐富的地區之一.植被類型屬湖北南部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鄂西南山地植被區,武陵山山原植被小區.其中海拔560~1500m區域地處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地帶和常綠闊葉林帶;海拔560~700m主要自然植物為灌叢和灌草叢,此外還有分布一定面積的農田、經濟果木林等,原生植被較少;海拔700~1200m主要自然植被為落葉闊葉灌叢.常綠闊葉林在本帶內低山、封閉溝谷有零星、小塊狀殘存分布;海拔1200m~1500m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下降,濕度增大,落葉樹種的比例逐漸增大,同時杉木林、馬尾松林等針葉林所占比例也較大.
研究資料及方法
研究資料本文所用數據來源于衛星遙感圖片,使用了2011年8月Landsat5-TM影像,精度為30m;評價體系中以縣為評價單位的二氧化硫年排放量、COD排放量、固體廢物年排放量源于2011年恩施州環境統計公報,其他數據來源于2011年宣恩縣統計年鑒.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ERDASImagine9.1軟件對衛星遙感圖片進行遙感處理分析,通過非監督分類法,并結合實地考察測得的地面GPS樣點數據和等高線、坡度、坡向等相關信息,對衛片(2011年8月)進行解譯,產生植被初圖,在植被圖的基礎上,進一步合并有關土地類型,得到土地利用類型圖.從而完成數字化的土地利用類型圖和景觀格局圖,最后進行景觀質量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依據《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試行)》[4](HJ/T192-2006)的評價指標篩選原則,本文選取生物豐度指數、植被覆蓋指數、水網密度指數、土地退化指數和環境質量指數5個指標分析流域內生物、植被、水資源、土地以及環境污染等情況,通過賦予各指標不同的權重,計算區域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綜合區域總體生態環境質量.
生物豐度指數生物豐度指數是指通過單位面積上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在生物物種數量上的差異,間接地反映被評價區域內生物豐度的豐貧程度[4].生物豐度指數的計算公式[4]為:生物豐度指數=Abio×(0.35×林地面積+0.21×草地面積+0.28×水域濕地面積+0.11×耕地面積+0.04×建設用地面積+0.01×未利用地面積)/區域面積.式中,Abio為生物豐度指數的歸一化系數,此處采用全國生物豐度指數歸一化系數Abio=400.62代入公式進行計算.
植被覆蓋指數植被覆蓋指數指被評價區域內林地、草地、農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5種類型的面積占被評價區域面積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評價區域植被覆蓋的程度[4].植被覆蓋指數計算公式[4]為:植被覆蓋指數=Aveg×(0.38×林地面積+0.34×草地面積+0.19×耕地面積+0.07×建設用地+0.02×未利用地)/區域面積.式中,Aveg為植被覆蓋指數的歸一化系數.此處采用全國植被覆蓋指數歸一化系數Aveg=355.24.
水網密度指數水網密度指數是指被評價區域內河流總長度、水域面積和水資源量占被評價區域面積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評價區域水的豐富程度[4].水網密度指數的計算公式[4]為:水網密度指數=Ariv×河流長度/區域面積+Alak×(湖庫)近海面積/區域面積+Ares×水資源量/區域面積.式中,Ariv為河流長度的歸一化系數.此處采用全國河流長度歸一化系數Ariv=46.43.式中,Alak為湖庫面積的歸一化系數,此處采用全國水資源量歸一化系數Alak=17.88.式中,Ares為水資源量的歸一化系數,此處采用全國水資源量歸一化系數Ares=61.42.
土壤退化指數土壤退化指數是指被評價區域內風蝕、水蝕、重力侵蝕、凍融侵蝕和工程侵蝕的面積占被評價區域面積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評價區域內土地退化程度[4].土壤退化指數的計算公式[4]為:土地退化指數=Aero×(0.05×輕度侵蝕面積+0.25×中度侵蝕面積+0.7×重度侵蝕面積)/區域面積.式中,Aero為土地退化指數的歸一化系數,此處采用全國土地退化指數歸一化系數Aero=146.33.
環境質量指數環境質量指數是指被評價區域內受納污染物負荷,用于反映評價區域所承受的環境污染壓力[4].環境質量指數的計算公式[4]為:環境質量指數=0.4×(100-ASO2×SO2年排放量/區域面積)+0.4×(100-ACOD×COD年排放量/區域年均降雨量)+0.2×(100-Asol×固體廢物年排放量/區域面積).式中,ASO2為SO2的歸一化系數,此處采用全國SO2的歸一化系數0.06;式中,ACOD為COD的歸一化系數,此處采用全國COD的歸一化系數0.33;式中,Asol為固體廢物的歸一化系數,此處采用全國固體廢物的歸一化系數0.07.
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cologicalIndex,EI)生態環境指數是指反映被評價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的一系列指數的綜合.生態環境指數的計算公式[4]為:EI=0.25×生物豐度指數+0.2×植被覆蓋指數+0.2×水網密度指數土0.2×(100-土地退化指數)+0.15×環境質量指數.
數據計算
土地利用類型面積2011年10月筆者制定了詳細的野外考察計劃,通過GPS定位,對各種土地類型進行定位.通過衛片解譯得出評價區內有林地、水域濕地、耕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地5種土地利用類型,下分13種結構類型。
計算結果生物豐度指數=400.62×[0.35×(139.27×0.6+82.43×0.25+4.16×0.15)+0.28×(5.89×0.1+1.96×0.6)+0.11×(3.78×0.6+12.20×0.4)+0.04×(0.16×0.3+2.65×0.4+0.31×0.3)+0.01×(0.3×0.49+0.2×0.33)]/253.63=60.04.3.3植被覆蓋指數的權重及計算方法3.3.2計算結果植被覆蓋指數=355.24×[0.38×(139.27×0.6+82.43×0.25+4.16×0.15)+0.19×(3.78×0.7+12.20×0.3)+0.07×(0.16×0.3+2.65×0.4+0.31×0.3)+0.02×(0.3×0.49+0.2×0.33)]/253.63=57.58.
水網密度指數計算方法水網密度指數=46.43×153.29/253.63+17.88×1.57/253.63+61.42×173.35/253.63=70.15.
環境狀況指數(EI)計算方法
EI計算結果EI=0.25×60.04+0.2×57.58+0.2×70.15+0.2×(100-24.14)+0.15×99.76=70.69.根據EI的計算結果,評價范圍內的EI為70.69.在生態環境狀況分級為良,植被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性水平較豐富,基本適合人類生存.
主要生態問題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