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土保持生態系統成效評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水土保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內部價值主要是農林牧業增加的產值與效益。根據研究區的統計資料,項目實施前(2009年)、實施后(2011年)后的農業總產值、增加值與農民人均純收入等數據見表3、表4。從表3、表4可以看出:農業增加值是水土保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內部價值即經濟效益的直接體現。項目實施后研究區內農業總產值有較大幅度增長,按可比價格計算,農業總產值增長了50.1%。
2水土保持生態系統外部服務價值評價
水土保持生態系統功能的外部價值是產生于水土流失治理流域或區域外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結合研究區實際情況,確定水土保持生態系統外部服務價值包含兩方面,即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效益及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水土保持調節水文循環的效益及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2.1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效益及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有關研究成果表明,土地利用/覆被變化(LUCC)對土壤有機質含量有著顯著的影響。因此,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效益主要體現在植被改良土壤過程中固定碳與積累氮素的作用上。根據趙建民的研究成果,黃土高原丘陵區林草植被固定碳的邊際效益為91.31元/hm2,固定氮的邊際效益為105.46元/hm2,合計為196.77元/hm2(土層深度按60cm計算)。因此,通過計算研究區林草植被面積(不包括果園與覆蓋率很低的荒坡草地),其改良土壤作用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14.35萬元,見表5.研究區內林木每年新增長期生物量約為4.12t/hm2,木材含碳量按43%計算,經計算林木固定碳的邊際效益約為555.64元/hm2。因此,計算研究區項目實施后林木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為34.81萬元(見表6)。綜上所述,研究區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在改善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方面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由33.72萬元增加到49.16萬元,增加了15.44萬元。
2.2水土保持調節水文循環的效益及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水土保持調節水文循環的效益主要體現在水土保持減洪效益及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以及水土保持減沙效益及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方面。根據項目實施前后水土保持措施面積與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減洪效益的生態系統邊際服務價值,可以計算項目實施前后研究區水土保持措施減洪效益的總價值,見表7。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減洪效益的生態系統邊際服務價值取值采用王浩等、張勝利等、吳欽孝[17]、趙建民的研究成果,分別為梯田247元/hm2、林地378元/hm2、草地234元/hm2。由表7可見,研究區水土保持措施防洪效益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76.03萬元,較項目實施前增加了41.04萬元。根據水保法計算研究區項目實施后的水土保持年減洪、減沙量,見表8、表9。減洪、減沙定額來源于常丹東對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的研究成果。研究區水資源利用邊際效益按0.85元/m3計算,研究區水土保持減洪、減沙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增加情況見表10。由表8、表9可知,項目實施前后項目區水土保持減洪量由13.20萬m3/a增加到30.99萬m3/a,增加了17.79萬m3/a;減沙量由3.76萬t/a增加到8.57萬t/a,增加了4.81萬t/a。由表10可知,如果按當地水資源利用邊際效益0.85元/m3計算,那么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增加了87.09萬元。
研究區水土保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外部價
值綜合評價研究區處于農村,空氣污染源相對較少,空氣品質良好,點源污染及面源污染對河流水質產生不利影響輕微,因此水土保持措施在吸收大氣污染物、凈化水質等方面的效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綜合考慮水土保持措施在物質循環、減洪、減沙(保土)等方面的功能,從實施前到實施后研究區的外部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由137.39萬元增加到280.96萬元,增加了143.57萬元,增長幅度為104.5%,見表11。人均生態系統外部服務價值為223.94元。
由表11可以看出:項目實施后3種水土保持措施中,梯田的外部服務價值最高,林地高于草地。林地的生態系統外部服務價值中,保土的效益最高,約占總價值的41%;其次為物質循環效益,約占35%;減洪效益最低,占24%。梯田的生態系統外部服務價值主要為保土,占總價值的69%,其余為減洪。由于梯田的土壤肥力未從根本上得到改善,因此梯田在調節生態系統物質元素循環方面的效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草地的三項生態系統外部服務價值均較低,但調節生態系統物質元素循環的效益最高,占總價值的71%,其次為減洪與保土的效益,占總價值的29%。在減洪與保土方面梯田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最大,其次是林地與草地。
結語
(1)利用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理論評價了甘肅省秦安縣水土保持建設項目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結果表明:項目實施后,研究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使用價值都有了顯著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得到改善。項目實施后研究區內人均生態系統內部服務價值由2173元增加到3272元;外部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由137.39萬元增加到280.96萬元。研究區生態系統外部服務價值增長的幅度要大于內部服務價值。
(2)3種水土保持措施中,梯田的外部服務價值最高,林地高于草地。林地的生態系統外部服務價值中,保土的效益最高,其次為物質循環效益,減洪效益最低。梯田的生態系統外部服務價值主要為保土效益,其次為減洪效益。梯田的土壤肥力未從根本上得到改善,梯田在調節生態系統物質元素循環方面的效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草地的三項生態系統外部服務價值均較低,但調節生態系統物質元素循環的效益最高。
(3)由于研究區域面積較小,因此水土保持項目在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方面所產生的價值顯得相對較小。
作者:尹亞坤單位:甘肅省水利水電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