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河蟹安全飼養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總結了河蟹的健康養殖技術,包括池塘準備、蟹苗選擇與消毒、科學放養、飼養管理、病害防治等內容,以期為養殖戶健康養殖大規格河蟹提供參考。
關鍵詞河蟹;健康;養殖技術
江蘇里下河地區水產養殖水平較高,其養殖單產位于江蘇省的前列,長期以來一直以傳統的養殖品種為主,20世紀90年代以后,通過大力推進漁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名優水產品養殖,特水養殖的產量和產值逐年提高,極大地豐富了市場經濟,促進了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河蟹的養殖也逐漸發展起來。目前河蟹已成為各地的水產養殖品種,河蟹養殖業已由追求產量的“大養蟹”向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養大蟹和健康蟹轉變。所謂健康養蟹,就是把保持造就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科學飼養管理全過程,按照生態平衡的要求,緊密結合在一起,養出肥大健康的蟹。
1池塘準備
池塘一般以0.67~1.33hm2為宜,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注排水方便,土質以黃壤土為好,盡可能選擇高位池,坡比1.0∶(2.5~3.0),深水區比例20%左右[1]。清塘的目的是為了消除養殖隱患,是健康養殖的基礎工作,對種苗成活率和生長健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清塘必須把好三關:消毒滅菌除雜、解毒、生物凈化。放苗前的肥水培藻(施基肥)是河蟹養殖過程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使用量一般為發酵的有機肥3t/hm2。該環節不僅關系到蟹苗的成活率、健康狀況,還關系到養殖過程中河蟹的抗應激和抗病害的能力及河蟹回捕率的高低,更關系到養殖產量乃至養殖成敗。近年來,許多成功的養殖戶普遍認為,施足基肥是肥水的關鍵,基肥不施足,肥力就不夠,營養供不上,藻相活力弱,新陳代謝的功能低下,水質容易清瘦,不利于蟹苗健康生長。水草種類一般以輪葉黑藻、伊樂藻、黃絲草等沉水植物為主,在清明前種植。根據各種水草特點,搞好池中水草茬口安排,使其覆蓋面始終保持在60%左右。2—3月水溫低時,在環溝種植輪葉黑藻和伊樂藻旺發;3月底水溫升高時,在中間淺水平臺種植的苦草旺發。養殖過程中確保池中不脫草。
2蟹苗選擇與消毒
蟹苗的規格對成蟹規格影響較大。目前養蟹生產中流通的蟹苗,其繁育的親本有長江蟹、遼蟹、甌蟹等,不同品系的河蟹在不同的養殖環境中其個體大小、生長性能存在不同的特點。因此,在不同地域養殖河蟹應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水質特點,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養殖,以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2]。長江里下河地區蟹苗一般選擇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規格100~160只/kg,活力強、無病、無傷、新鮮,最好是當地培育,不用海水培育的蟹苗(海水培育的性腺易早熟,影響成蟹的規格)。蟹苗下塘前要進行嚴格的消毒,以防帶入病原菌。消毒的藥物有很多,可用50mg/L的高錳酸鉀消毒2min即可,用15mg/kg福爾馬林浸洗19min。蟹苗消毒時應注意,苗種運回后,不能立刻消毒,因為處于缺水狀態,要先用池水浸泡,待吸足水后再消毒。蟹苗到達池口后,先將蟹苗箱放入池水中浸泡2~3min,再放到岸邊20min左右,反復2~3次,避免蟹苗因突然吸水而脹死。
3科學放養
目前以冬放為主,最遲3月下旬前放養結束,最佳氣溫5℃、水溫3℃。3月底后,氣溫回升,蟹苗要蛻殼,運輸成活率低。氣溫過低,對成活率有一定影響[3]。合理密度為7500~12000只/hm2。放養模式:蟹苗7500~12000只/hm2,套放花白鰱魚種450尾/hm2左右;另可投放10~15尾/kg的鱖魚、異育銀鯽75kg/hm2,增收鱖魚75.0~112.5kg/hm2;或1500~2000尾/kg的青蝦仔蝦75kg/hm2,增收青蝦600~750kg/hm2;或100~200尾/kg的龍蝦75kg/hm2,增收龍蝦375~450kg/hm2。套養不同品種應采取不同技術措施。螺螄價格較低,來源廣泛,蟹池中投放螺螄可明顯降低養殖成本、增加產量、改善品質,從而提高養殖效益。在成蟹養殖池中,適時適量投放活螺螄,任其自然繁殖,能有效降低池塘中浮游生物含量,起到凈化水質、維護水質清新的作用;螺螄不但稚嫩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利用率較高,是河蟹最喜食的鮮活動物性餌料,可促進河蟹快速生長,提高河蟹上市規格和品質。螺螄的具體投放措施:分2次投足活螺螄。清明節前后,投放螺螄3570kg/hm2,讓其自然生長繁育;7—8月根據蟹池螺螄存塘量,再補投1次螺螄,投放量2250kg/hm2左右。蟹苗進池后1周要全池進行消毒。
4飼養管理
堅持“四定”、“四看”原則,兩頭精,中間青。3—4月恢復體力階段,以顆粒飼料+小雜魚為主;5—7月,以顆粒飼料為主;8—9月,顆粒飼料+植物性飼料;10—11月,顆粒飼料+小雜魚。早開食、投喂高質量餌料,恢復體力,蛻好第1次殼。高溫期間以植物性飼料為主,做好水質調控、保證成活率。后期增加鮮活飼料,催肥促膘,提高鮮美度。正常生長階段每天投喂2次,上午、下午各1次,沿池邊投喂,上午30%,投喂在深水處,下午70%,投喂在淺水處。陰雨天少投或不投[4]。河蟹對水質要求較高,要求DO保持5mg/L,pH值7.0~8.5,透明度30~40cm,水位調控做到“前淺、中深、后穩”,前期3—5月0.4~0.5m,中期6—8月1.0~1.2m,后期9—10月穩定在0.8~1.0m。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定期注水,早期每隔10~15d換水1次,每次換水1/4;高溫季節為確保水質清新,每天添加新水,且每周換水1次。另外,每隔15~20d用8~10mg/kg生石灰水全池潑灑,最好定期使用光合細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劑化水全池潑灑,以改善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