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農業人力資源提高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報告中強調,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人力資源對現代農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目前,我國農村人口的知識、技能、培訓、教育明顯比較落后,人口素質離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上,再次強調,繼續實施振興國家,領導人民創造美好事業的戰略,是我們黨的不懈奮斗目標。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人民的利益,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應該讓全體人民共享。目前中國農村人口的知識、技能、培訓和教育滯后。人口素質與需求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因為這個原因中國農業人力資源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1農業人力資源的基本理論
1.1人力資源的概念
所謂人力資源是指能促進整體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工人的能力,即能夠直接投資于建筑業和尚未投入建設的人,特別強調“可投入生產,創造財富生產條件”,可以稱之為經濟領域的資源[1]。
1.2農業人力資源的理論
農業人力資源的理論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它是基于農業人力資本理論產生的。國內外關于提高農業人力資源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種理論[2]:1.2.1二元經濟結構和勞動力的轉移理論。二元經濟結構指的是傳統和現代、發達和不發達的經濟部門以及較落后的農業與較發達的工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共存。發展中國家出現此種雙重性經濟結構的可能性比較大。1.2.2人力資源使用的理論。人力資源的經濟功能是從事社會勞動和財富生產。如果社會能充分吸收人力資源的供應,社會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將基本滿意,也不會存在部門的人員短缺。1.2.3人力資源配置的理論。合理分配人力資源是很重要的,作為一種社會和經濟行為者自身所擁有的特殊資源,人力資源必須直接影響競爭機制的分配,而且比一般資源的分配更要有直接影響。1.2.4勞動力市場理論。它的核心就是市場競爭機制。
2農村農業人力資源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農村農業人力資源的現狀
2.1.1農村農業人力資源素質偏低農村人口普遍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城鄉教育投入的差距正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農村學生不能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3]。農村人口的文化水平相對來說比較低,他們恰恰還是農業生產的核心力量。2.1.2農村鎮農民的職業教育和成人培訓條件差鄉鎮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中,大多數只有中等學歷,每個接受科技教育的農民平均每天學習時間不到一個小時[4]。此外農村只有少數人掌握了先進農業機器的操作原理。由此可見,農民掌握的技能知識較少,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充分重視。2.1.3農村農業人力資源稀缺現有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難以滿足農村需要,大部分農民因為農業收成產生的收入偏低,選擇外出打工,這將不可避免地減少農村農業人力資源短缺。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較差,因而不能夠吸引外來優秀人才。
2.2影響農業人力資源提高的主要因素
2.2.1農村的基礎教育不足農村農業人力資源提高的重要途徑之一是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但農村農業的基礎教育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資金的不足致使農村農業基礎教育發展緩慢,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農村義務教育缺乏專門的農業課程或相關的技術培訓,農村的農業基礎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教師的教育水平有限,農業教育相關工作進行會有一定難度。2.2.2勞動者對在職培訓缺乏足夠重視在職培訓是指勞動者在保留原工作的基礎上參加專業技能培訓,換句話就是工人接受再教育[5]。主要是幫助勞動者學習相關的技能知識。目前農村的在職培訓還不夠完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農民工在職培訓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法規,立法依然存在漏洞。雖然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農民工的在職培訓,各部門也出臺了相關規定,但尚未上升到法定的水平。2.2.3農村勞動力轉移,導致農村勞動力數量銳減近年來農村勞動力數量不斷下降,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已轉向城市,而且這種趨勢一直在繼續。在農村種地收益少,投入大,而且都是靠天吃飯,隨著物價水平的不斷提高,種地都已經快解決不了溫飽問題了;部分地區生產資料短缺、生產方式落后,沒有穩定的收入,已經滿足不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3提高農村農業人力資源的對策
3.1追加對農村基礎教育的資金投入
人們成長的起點是教育。農村的基礎教育落后,無法與城市基礎教育相比較。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把農村基礎教育放在重要環節是不可缺少的。還應該建立多種籌集資金的方式,資金要準確運用到農村基礎教育各個位置。對于因家庭困難無法支付教育費用的村民,政府必須提供精神和物質幫助,保證每一個村民都可以接受教育。
3.2積極呼吁高素質農村勞動力回到農村
目前農村留守的大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的勞動能力較低,整體綜合素質較差,不能夠適應如今科技化、機械化的農業生產,難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的新目標,所以應當積極鼓勵高素質的勞動力返回農村,投入到農村的經濟發展建設中去。首先政府應當相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二是應當提高回到農村工作的人員的待遇水平,并在一些職位評定、社會福利方面采取優先的原則。
3.3積極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
擺脫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才能夠讓農民富裕起來。要大力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對農民進行培訓并鼓勵其積極使用農業先進技術。政府需要派遣對農業生產技術熟悉的人才到農村中去,對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指導,用科學生產方式代替傳統的生產模式,優化農業生產結構。
4結語
隨著中國城鎮逐步進入現代化和信息化,農村無法避免會受到高新技術的影響。農業人力資源的改善有益于加快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業發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快社會主義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美]西奧多·舒爾茨.論人力資源投資[M].吳珠華,譯.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2]張文賢.人力資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3]徐麗杰.中國農村人力資源形成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4]程玉英,任愛華.高等教育服務農村人力資源的路徑選擇[J].發展研究,2014(7).
[5]楊英,崔西偉.農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農村人力資源投資的路徑選擇[J].中國勞動,2017(05).
作者:程曉闊 王一民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