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棉農藝質量性狀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早熟棉花生育期相對較短,主要用于套作棉田種植,有限的溫度和光照資源限制了棉花產量和纖維品質的進一步提高[1]。為了能在不影響上、下茬作物正常生長的前提下,獲得較高的經濟產量,同時又能達到較高的棉花纖維品質,在育種過程中,就要求各性狀間協調統一。但由于多數目標經濟性狀為數量性狀,遺傳力較低,彼此間又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遺傳相關[2],因此,如何對各性狀進行有效地綜合選擇,成為中早熟棉花新品種選育的關鍵。典型相關分析法能對包含不同數量性狀指標的兩組變量進行相關關系研究,是進行多個數量性狀綜合選擇的有效方法[3-4]。曹新川等[5]曾對陸地棉品種數量性狀的典型相關進行了研究,王清連等[6]對夏棉早熟性、產量和纖維品質進行了研究,張志剛等[7]對不同生態點對棉株主要農藝及經濟性狀影響進行了研究,陳榮江等[8]對我國常規春棉棉花植株性狀、產量性狀及品質性狀進行了典型相關分析,但對中早熟棉花農藝性狀、產量性狀與品質性狀同時考慮進行多指標綜合分析還未見報道。本文試圖通過中早熟棉花新品種在黃河流域不同生態環境下的農藝性狀、產量性狀與纖維品質性狀的表現,采用典型相關分析方法,以探討它們之間的量化關系,從而為中早熟棉花新品種的選育和豐產栽培提供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本文利用2007—2008年黃河流域棉區中早熟棉區域試驗供試品種共32個,在9個不同生態環境進行[9-10],田間管理同一般棉田??疾?個農藝性狀、7個產量性狀和8個纖維品質性狀。農藝性狀包括播種—出苗的天數(x1)、出苗—開花的天數(x2)、開花—吐絮的天數(x3)、生育期(x4,d)、果枝始節(x5,節)、株高(x6,cm)、果枝數(x7,個);產量性狀包括單株成鈴(x8,個)、鈴重(x9,g)、衣分(x10,%)、子指(x11,g)、單位面積成鈴(x12,個)、皮棉產量(x13,kg•hm-2)、霜前皮棉產量(x14,kg•hm-2);纖維品質性狀包括長度(x15,mm)、比強度(x16,cN•tex-1)、麥克隆值(x17)、伸長率(x18,%)、反射率(x19,%)、黃度(x20)、整齊度(x21)、紡紗均勻性指數(x22)。纖維品質由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900)。所有性狀取平均值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分析采用典型相關分析方法,數據結果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處理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農藝性狀與產量性狀的典型相關分析
由表1可知,兩對典型相關變量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50和0.935,均達到極顯著水平,表明中早熟棉新品種農藝性狀與產量性狀間存在相關關系。為了進一步分析各組原始變量與典型變量兩兩之間的相關關系,求得其相關系數矩陣列于表2。由表2可知,在第一對典型變量的相關系數中,選擇開花—吐絮(x3,0.811)及生育期(x4,0.684)長的品種,可使鈴重(x9,0.567)和子指(x11,0.562)增高,但對增產作用不明顯。在第二對典型變量的相關系數中,選擇出苗—開花(x2,-0.491)、開花—吐絮(x3,-0.497)及生育期(x4,-0.696)短的品種,可有效提高單株成鈴(x8,0.557)和單位面積成鈴(x12,0.470)數,從而提高皮棉產量(x13,0.703)和霜前皮棉產量(x14,0.842)。
2.2農藝性狀與品質性狀的典型相關分析
根據兩組性狀間的典型相關分析結果(表3)和兩個性狀組分別與它們的典型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表4)可知,播種—出苗(x1,-0.836)期縮短,出苗—開花(x2,0.437)和開花—吐絮(x3,0.629)期延長,會相應延長生育期(x4,0.678),使果枝始節(x5,0.847)和株高(x6,0.422)增高,棉株個體生長健壯,纖維得到充分發育。纖維的主要品質性狀中,長度(x15,0.582)、比強度(x16,0.454)增加,麥克隆值(x17,0.173)趨于適中,但反射率(x19,-0.865)降低、黃度(x20,0.524)增加,纖維外觀品質受到影響,值得引起注意。
2.3產量性狀與品質性狀的典型相關分析
從兩組性狀間的典型相關分析結果(表5)和兩個性狀組分別與它們的典型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表6)可知,選擇衣分(x10,0.553)高的品種,會使鈴重(x9,-0.566)減小,子指(x11,-0.594)降低,皮棉產量(x13,-0.239)略有下降。此外,過度追求品種高衣分,會使纖維長度(x15,-0.634)變短,麥克隆值(x17,-0.474)、伸長率(x18,-0.448)和整齊度(x21,-0.341)降低,從而對紡紗均勻性指數(x22,-0.125)產生負效應。2.3產量性狀與品質性狀的典型相關分析從兩組性狀間的典型相關分析結果(表5)和兩個性狀組分別與它們的典型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表6)可知,選擇衣分(x10,0.553)高的品種,會使鈴重(x9,-0.566)減小,子指(x11,-0.594)降低,皮棉產量(x13,-0.239)略有下降。此外,過度追求品種高衣分,會使纖維長度(x15,-0.634)變短,麥克隆值(x17,-0.474)、伸長率(x18,-0.448)和整齊度(x21,-0.341)降低,從而對紡紗均勻性指數(x22,-0.125)產生負效應。進而使纖維長度變短,麥克隆值、伸長率和整齊度降低,對皮棉產量和纖維綜合品質略有影響,因此在育種過程及栽培實踐中應盡量促使高產與優質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