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教育與青少年禮儀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是學生養成文明禮貌行為的重要場所,所以禮儀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的禮儀教育應是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公德、倫理道德和傳統美德于一體的禮儀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應該多措并舉,生動活潑,卓有成效地開展禮儀教育。
一、結合新課改,采取有力措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采取堅決措施改革課程設置,教材和教學方法,切實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創造良好條件”。現在我們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其核心內容就是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樣就為學校開展禮儀教育,創造了良好條件。學生只有擺脫了應試教育的束縛,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才能有時間參加禮儀教育活動,使禮儀教育有時間保障。
二、學校要成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各部門齊抓共管,協調聯動,形成合力抓好禮儀教育。在實踐中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在學校德育工作小組的領導下,由教育處負責,根據《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制定一系列適合學生身心的特點的禮儀準則,由共青團支部、年級組、班集體組織實施,形成禮儀教育的立體化網絡,通過多種渠道,多種辦法,使學生把《準則》牢記于心,內化為素質,外顯于行為,幫助學生盡快養成文明禮貌習慣。
三、開設禮儀課,學習禮儀知識。在禮儀課上我們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禮”什么是“儀”,明白“禮儀”的具體含義。讓他們為生活在中華民族這個禮儀之幫而感到驕傲。禮儀的教材可由教育處組織教師和學生自己編寫,這樣的教材,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容易理解,樂于接受。另外學生通過參與編寫禮儀教材也更豐富他們的禮儀知識。在禮儀課上我們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提高學生對禮儀課的興趣。
四、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禮儀教育的載體很多.在中小學思想品德、語文、歷史等學科教學中都能滲透禮儀教育內容,如語文教材的《陳太丘與友期》就是很好的禮儀教育短文。我們廣大教師應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禮儀教育內容。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生動活潑地進行禮儀教育。如開展禮儀知識競賽、禮儀訓練、小品表演“一元錢獻愛心”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這些禮儀教育活動學生非常樂于接受。
六、改革德育教育的評價辦法,注重形成評價,通過建立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家長評價的評價體系,促進禮儀教育的開展。以往我們的德育評價方法是期末由班主任老師在家長通知書上寫出操行評語,對學生的優點往往是放大了說,對學生的不良習慣、不文明表現委婉地說。這樣,年復一年學生的不良習慣沒有什么改進。現在我們采取形成性評價方法,關注學生起點,即起點存在什么問題。制定目標,加以改正。如何改正,在形成過程中學生要根據目標進行自評,一個小階段還要召開座談會,由教師、家長、學生在一起進行座談式評價。這樣三位一體的評價辦法,使學生能夠隨時了解自己的情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另外,在禮儀教育的實踐中,我們還應按照科學的規律糾正青少年已形成的不文明的行為習慣。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一個人要有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禮儀是一個人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表現形式,我們青少年要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做一個文明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