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相控陣雷達協同探測任務調度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雷達與對抗》2017年第3期
摘要:針對相控陣雷達協同探測資源調度問題,提出了一種協同探測任務調度算法。首先介紹了相控陣雷達協同探測相關內容;接著給出了協同探測調度模型。針對多節點協同探測,提出一種優化模型,權衡時間偏移量和時間利用率2個因素,在不顯著增大時間偏移量的前提下,提高時間利用率,提升探測性能。最后通過仿真驗證了算法的有效性。
關鍵詞:協同探測;任務調度;優化模型;時間窗;偏移量;時間利用率
0引言
隨著軍事科技的日新月異,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各探測設備的協同探測能力。相控陣天線系統具有無慣性的快速電子波束掃描、空間低損耗、大功率合成等優點,能夠克服傳統雷達協同資源分配不均,造成資源浪費、效率較低的問題[1]。將數字相控陣系統技術應用于協同探測系統,既可發揮相控陣系統高度靈活的系統資源調度優勢,實現遠距離、寬覆蓋、高數據率、高分辨、高精度探測,又能充分利用多基協同探測反隱身、抗干擾、抗摧毀能力強的優點[2]。雷達協同探測系統具有空間、體制、能量、頻率分集等諸多優勢,已成為當前裝備體系集成作戰運用的研究熱點之一。隨著協同探測技術的發展,探測資源優化管控正成為協同探測系統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3]。文獻[4-6]對雷達組網探測進行了研究,但主要是基于具體組網系統而言或僅考慮完成主要功能,尚未對協同探測資源調度提出具體算法。本文對相控陣雷達協同探測提出一種資源調度算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相控陣雷達協同探測
相控陣雷達協同探測,指的是為實現作戰任務目標,通過統一指揮管控系統,使多節點雷達在時間同步和空間同步下按照最優的時間序列、工作參數和工作方式,實現對目標遠距離、寬覆蓋、高精度探測的一種工作方式[7]。
1.1協同探測的優勢
身處高密集電磁信號和多方位、多層次威脅目標的復雜戰場環境,單一體制雷達和獨立單節點雷達在作戰使用上難以滿足任務需求[8]。多節點雷達協同探測系統將多頻段、多體制雷達在統一資源管控下進行資源優化,將獲得比單節點探測更大的性能優勢,具體表現為:(1)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多節點協同探測使各節點在最合適的時機,作用于相應的典型目標,從而節約了資源,提高了效率。(2)增強了探測系統的生存能力。當有節點無法使用或受到干擾、攻擊時,其他部分節點依舊可以提供探測信息,實現探測性能的可持續化。(3)提升了資源調度的靈活性。多節點協同探測將為資源管控提供更多的選擇方案,提升調度的靈活性。多節點協同探測打破傳統單節點雷達條塊分割界限,將多節點雷達資源進行集中管理,整合資源協同使用,從而充分發揮多節點雷達優勢互補能力[9]。
1.2協同探測多節點選配和協同策略規劃
相控陣雷達協同探測多節點選配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擴展頻率覆蓋范圍。多節點協同探測能夠擴大頻率覆蓋范圍,提升多節點間相互引導、寬覆蓋,增加整個系統的探測性能。(2)增加時間覆蓋范圍。當某個節點無法正常工作時,可通過其他節點進行彌補探測,增加整個系統的時間覆蓋范圍和檢測概率。(3)改善探測性能。通過多個節點相互引導,協同工作,增加探測的有效性、精確性和連續性。在實際作戰中,由于作戰任務不同和節點性能各異,對于同一種目標任務,在滿足任務需求的同時可能存在多種節點分配方式[10],需要相應的協同策略進行工作方式、節點分配的選擇,以達到更好的探測性能。
2協同探測資源調度模型
面對復雜的戰場環境,單個任務往往需要多個節點同時提供協同保障,滿足一種任務的協同策略是多樣的,而節點資源和性能是有限的;同時,多節點協同探測調度的靈活性與多樣性也增加了調度決策的復雜性。為了有效解決協同探測資源調度問題,需要對多節點協同探測建立資源調度模型,對調度策略進行優化,實現節點資源的統一管控,從而提高多節點協同探測系統的資源利用率和探測性能。
2.1資源調度模型
雷達任務是一系列有時間限制和時序要求的雷達事件序列,可以用若干屬性的集合表征。
3協同探測調度算法
3.1算法實現原理
針對多節點協同探測,提出一種協同調度算法。首先,先進行協同任務調度。將協同任務填滿各節點的調度間隔,以獲得最好的探測性能;然后,對于各個單節點都能滿足探測性能的任務,將申請隊列中的任務按優先級依次加入執行隊列,遍歷各節點,按照期望時間進行任務調度,使參與調度任務的時間偏移盡可能的小;最后,將剩余的申請任務按2.3節描述的調度優化模型進行調度,依次插入時間碎片,進一步壓縮時間碎片,在不顯著增加時間偏移量的前提下,提高時間利用率。
3.2協同調度算法實現流程
4仿真分析
基于以上研究,對算法進行仿真分析。假設進行3節點協同探測任務調度仿真試驗,任務調度間隔SI=50ms,仿真時間為1個調度周期,設置5類任務,總共40個任務請求,其中5個為協同任務。具體參數如表1所示。得到的任務調度仿真結果如圖2所示,且經過100次蒙特卡羅仿真,得到如表2所示的性能比較,其中算法1為時間窗調度算法,算法2為本文提出的協同探測任務調度算法??梢缘贸?,算法2時間利用率(TUR)、調度容量(SV)和調度成功率(SSR)。
5結束語
本文針對相控陣雷達協同探測任務調度需求,提出了一種協同探測任務調度算法,針對時間窗任務調度算法中時間偏移量和時間利用率這一矛盾問題,通過將任務插入時間碎片來提高時間利用率。仿真結果表明,基于本文提出的協同探測任務調度算法,在不顯著提高時間偏移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時間利用率,提升了探測性能,對協同探測任務調度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光義.相控陣雷達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2]石章松,王輝華,王航宇.協同傳感器管理體系結構及方法[J].電子器件,2005,28(3):571-576.
[3]程小楓,涂剛毅,吳少鵬.雙波段旋轉相控陣雷達任務調度算法[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4,14(23):73-80.
[4]周文輝.相控陣雷達及組網跟蹤系統資源管理技術研究[D].長沙: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
[5]孫國偉,謝軍偉,孫博.一種新的組網雷達優化布站方法[J].計算機仿真,2013,30(9):22-25.
[6]梅發國,樂園園,吳青松.基于任務的雷達網資源管理系統設計[J].指揮信息系統與技術,2013,4(3):35-39.
[7]胡小全,劉欽,孫建軍.雷達組網協同探測范圍研究[J].雷達科學與技術,2015,3(6):223-237.
[8]葉朝謀,丁建江,呂金建,等.基于模式化的雷達組網資源管控功能模型[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13,35(9):1979-1982.
[9]衛楊勇,徐世友,陳曾平.面向任務的層次化機載多傳感器智能管理策略[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1,47(8S):295-298.
[10]王發龍,姜寧.艦載多傳感器協同探測資源調度模型構建[J].現代防御技術,2016,44(1):205-212.
[11]曾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自適應調度算法研究及應用[D].長沙: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3.
[12]何金新,邱杰,王國宏.相控陣雷達事件調度中的時間窗研究[J].雷達科學與技術,2010,8(1):80-86.
[13]盧建斌,胡衛東,郁文賢.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實時任務調度研究[J].電子學報,2006,34(4):732-736.
[14]盧建斌,胡衛東,郁文賢.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實時駐留的自適應調度算法[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5,27(21):1981-1984.
[15]陳希祥,邱靜,劉冠軍.基于層次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判的測試設備選擇方法研究[J].兵工學報,2010,31(1):68-73.
作者:李靖舒1;高貴明2;廖衛東2;潘瑞云2 單位: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南京船舶雷達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