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重視多媒體在科學教學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科學》2017年第5期
科學課涉及生物、宇宙、地質等諸多方面的知識,有許多內容比較抽象,不利于學生理解。為了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可以把多媒體更多地應用到科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虛實結合的學習情境,再現學生熟悉的真實場景,更好地在科學教學中因材施教、解決實際問題。
一、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的聲形結合、動畫演示的優勢,能更好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活潑、好動、好奇、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運用視頻明亮的色彩、清晰的圖像和濃厚的趣味性、啟發性,引起他們的注意。例如,在教學“植物種子怎樣萌發”內容時,我引入動畫視頻,生動有趣地向學生展示植物種子萌發的過程。他們感覺非常神奇,看得非常認真,也很好地理解了有關知識。又如,教學《大腦》一課時,我先播放一段交警指揮交通的視頻,引導學生分析信息是怎樣進行傳遞的,實際體驗指揮交通的游戲。兩節課引入視頻后,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效果特別好。教材雖然內容豐富,但是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通過看書、聽教師的講解有時很難真正理解。教師可以引入先進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利用其“能動能靜,可分可合”的優勢,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學生從動靜變化中觀察事物特征,調動他們的求知欲,加深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自行獲取知識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更方便、快速地獲取資料并向學生呈現,使他們像科學家一樣探索未知,培養他們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例如,教學《種類繁多的動物》時,我組織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讓他們了解多種不同的動物,并讓他們從動物的生活環境、體表形態、繁殖方式、呼吸等方面比較,這樣的觀察和分析既方便又直觀。為了進一步擴充知識,我把有關動物分類的極其豐富的網上資料收集、整理后制成課件,讓學生了解常見的動物分類知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如,教學“植物的光合作用”內容時,在實驗演示后,我播放動畫課件:把綠葉體變成綠色工廠,這些綠色工廠在陽光下進行生產加工——二氧化碳和水從原料進口管源源流入,生產出來的養料從產品出口管道不斷輸送出去,同時還放出氧氣。課件把光合作用這一抽象內容用動畫的形式具體化、形象化,學生很容易理解。
三、再現生活場景
小學科學知識大多來源于生活,利用多媒體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多途徑地展示與學習內容有關的生活場景,促進他們在觀察形象、具體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發展他們的比較、分析、綜合、想象等科學思維。例如,在教學《抵抗彎曲》一課前,我了解到學生對建筑物的橫梁缺乏感性的認識,對橫梁的作用不明確。上課時,我首先準備了各種橋梁、房屋的視頻,介紹橫梁的作用,讓學生思考:說一說,橫梁有什么特點?想一想,橫梁的寬度和厚度對增強抗彎曲能力有什么作用?如果大家來當一回設計師,你會設計什么樣的橫梁?有了對前面生動形象的視頻的感知,學生就會探究橫梁的寬度、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順理成章地引出對比實驗,驗證增加橫梁的寬度、厚度后,抗彎曲能力有何不同。他們通過數據分析,知道了增加橫梁的厚度可以有效增強抗彎曲能力。接下來,教師繼續引導:如果橫梁設計得不結實會怎么樣?在學生思考后,再出示房屋或橋梁倒塌的視頻畫面,引導學生認識到若橫梁不結實,就會影響到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意識到依照科學規律辦事的重要性。
四、實現因材施教
傳統的教學內容單一,方法、進度一致,致使一部分學生“吃不飽”,而另一部分學生“吃不了”,無法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事實上,我在教學中發現,不少學生盡管成績不突出,但他們愛看書,上科學課時總問些奇特的問題,如太陽為什么總是東升西落?人為什么不能像鳥一樣在天空自由地飛翔?等等。為了滿足這部分學生的求知欲,我便靈活機動地教學,在課前先準備好與教學關聯的、將抽象的知識寓于生動的形象之中的多媒體片段,如《宇宙天空》《動物趣聞》等。課堂中,如果這些學生提出問題,我就會適時播放這些內容,帶他們“穿越古今”,領略“知識海洋”,使其主動地探尋大自然中的奧妙。
五、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在指導學生獲取知識之后,還要積極指導他們自己去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并在實踐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受到鍛煉,增長才干。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學以致用。《食物在體內的旅行》一課,是一堂“解暗箱”類型的課,需要分析人有哪些消化器官。材料室里雖然有實物模型,能向學生展示人有哪些內臟及其位置,但是,不能向學生展示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食物經過了哪些器官等。為了能讓學生自主學習,我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動畫:“標記的食物”沿著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消化的示意圖。學生看完課件后,很清楚食物經過哪些器官、消化器官有哪些、分別在人體的什么位置。引入多媒體后,課堂學習氣氛大有改觀,學生的思維普遍都很活躍,事后記憶效果極好。
作者:鄧尚杰;閔漫 單位: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