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艦載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加固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研究了艦載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在隨機振動過程中跳點的現(xiàn)象,并提出相應的加固方式和設計方式。首先,通過試驗對比總結得出將紅外電路板、濾光條、光學組件三者加固在同一結構件上形成一個整體,并用泡棉加固膠等填充三者間的間隙,以減少在振動環(huán)境下的三者相對位移,進而有效避免艦載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的振動跳點。然后借助分析軟件計算出隨機振動條件下紅外電路板的扭曲位移,據此提出一種紅外濾光開口的設計方式,以滿足艦載環(huán)境下艦載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的應用要求。
關鍵詞:紅外觸控模塊;隨機振動;跳點;加固技術
引言
艦載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需要在強振動、沖擊環(huán)境下工作,艦載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比較嚴酷,振動量級較大,強烈的振動環(huán)境會使紅外觸控模塊出現(xiàn)跳點無法正常使用觸摸功能[1-4]。因此需要對艦載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進行加固,提高艦載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的環(huán)境適應性。針對艦載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的加固方式,基本可分為兩種:將紅外觸控模塊加固于顯示器已有的結構件上;單獨設計結構件固定紅外觸控模塊并將此結構件固定于顯示器結構中[5-6]。相較于單獨設計結構件固定,將紅外觸控模塊加固于顯示器已有的結構件上可提高觸摸效果,但同時也需考慮整體結構的剛度及其振動環(huán)境下的位移變形。本文根據艦載環(huán)境的振動實驗,總結得出一種艦載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的加固方式和設計方式。針對紅外觸控模塊的振動跳點,通過理論計算,提出一種紅外濾光開口的設計方式。提高艦載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的使用可靠性。
1紅外觸控模塊的加固方式
紅外觸摸方式相對于電容觸摸和電阻觸摸,具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和環(huán)境適應性。不受電流、電壓和靜電的干擾,適應惡劣環(huán)境條件,使用壽命長,高度耐久,不怕刮傷,觸控壽命長等特點,在軍工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7-9]。為提高其在振動環(huán)境下的使用可靠性,需對紅外觸控模塊、光學組件、結構件這三者加固方式著重考慮。
1.1光學組件的加固方式光學組件是紅外觸控顯示器的顯示單元。為減少紅外觸控模塊相對于光學組件的振動位移,需先對光學組件進行加固處理,加固方式如圖1所示。結構件與光學組件的四周間隙可以滿足光學組件尺寸公差,保證裝配可行性。光學組件包裹于結構件中,光學組件四周及底面位置的間隙貼覆緩沖泡棉及加固膠,光學組件的頂面貼覆一定厚度的硅膠墊片,限制垂直于顯示方向的位移。間隙采用有一定彈性的泡棉和硅膠墊片等輔助材料,可以緩解一定的沖擊力度,減少光學組件振動位移的同時又可避免振動時擠壓造成顯示白斑等現(xiàn)象。
1.2紅外電路板和濾光條的加固方式紅外觸控模塊包括紅外電路板和濾光條,紅外電路板可以加固于前端的面板結構件,也可加固在固定光學組件的中框結構件。為減少紅外觸控模塊相較于光學組件的振動位移,選擇將其固定于加固光學組件的結構件,其加固方式如圖2所示。紅外電路板通過螺釘固定于與光學組件裝配的中框架結構件上,電路板與結構件的間隙貼覆緩沖泡棉,濾光條頂面與中框架用膠帶粘合。紅外電路板、濾光條、光學組件三者加固在同一結構件上形成一個整體,可以減少其在振動環(huán)境下的相對位移,進而有效避免液晶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的振動跳點。分別將紅外觸控模塊加固于中框架結構件上和加固于面板結構件上進行對比試驗。前者的振動平均無故障時間為7min,后者的振動平均無故障時間為4min。因此將紅外電路板、濾光條、光學組件三者加固在同一結構件上的加固方式振動效果更好。
2紅外觸控振動跳點的分析與設計
2.1紅外觸控模塊跳點原因的分析紅外觸控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3所示,發(fā)射端的燈發(fā)射信號透過濾光條到接收端,手指觸摸顯示屏阻斷信號的路徑即完成一次觸控指令。固定于結構件上的紅外電路板透過濾光條向對側發(fā)出紅外信號。振動過程中電路板相對結構件發(fā)生形變,當形變過大,紅外燈被濾光開口遮擋,即會導致紅外燈的信號被結構件反射而發(fā)出錯誤的觸摸指令,造成振動跳點,影響正常使用。2.2紅外觸控模塊的振動形變及濾光開口的設計根據艦載裝備相關實驗要求,紅外觸控顯示器需滿足一定的隨機振動實驗要求。關于結構的隨機振動的求解方法有,在零初始條件下,對結構二階振動微分方程組兩邊進行傅里葉變換得式中:H(w)=1/([k]-[M]w2!"+[w][C])為結構的頻響函數;U(w)、F(w)分別是u(t)、f(t)的傅里葉變換。并且可以進一步得:Su(w)=H*(w)H(w)Sf(w)=H(w)2Sf(w)。(2)式中:Su(w)是結構響應的自功率譜密度函數;Sf(w)是激振力的自功率譜密度函數。由式(2)可知,響應的自功率譜密度函數等于激振力的自功率譜密度函數與結構頻響函數模的平方的乘積。利用分析軟件計算紅外觸控模塊在隨機振動環(huán)境下相對結構件濾光口的相對位移,在垂直于紅外電路印刷板的方向施加振動激勵,隨機振動譜如圖4所示。計算結果如圖5所示。由分析結果可知,紅外燈板相對濾光口的位移最大值約為0.6mm.此次分析所針對的紅外燈信號發(fā)射接收距離為423mm,對應顯示屏的尺寸為20.1in。計算紅外燈的焊接高度、裝配誤差以及計算出的振動過程中紅外燈板相對濾光開口的位移,確定濾光開口的尺寸為2.7mm。當顯示屏尺寸較20.1in大時可適當放大濾光開口的尺寸;當顯示屏尺寸較20.1in小時可適當減少濾光開口的尺寸。
3結論
本文通過試驗對比總結得出一種艦載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的加固方式,即將紅外電路板、濾光條、光學組件三者加固在同一結構件上形成一個整體,并用泡棉硅膠墊片等軟介質填充其中的間隙。可以減少其在振動環(huán)境下的相對位移,進而有效避免紅外觸控模塊的振動跳點。根據紅外觸摸的工作原理,分析出濾光開口的大小是造成振動跳點的原因之一。借助分析軟件計算出隨機振動條件下紅外電路板的扭曲位移,并據此提出一種紅外濾光開口的設計方式,當紅外燈信號發(fā)射接收距離為423mm(對應顯示屏的尺寸為20.1in)時濾光開口的尺寸不低于2.7mm。使艦載顯示器紅外觸控模塊滿足強震動環(huán)境下的使用要求。
[參考文獻]
[1]蔣愛國,夏顯忠,胡元剛.液晶顯示器加固技術探討[J].液晶與顯示,2002,17(4):292-296.
[2]趙玉冬,趙小珍.機載TFT-LCD振動Mura分析及設計[J].電子機械工程,2016,32(2):20-23.
[3]趙玉冬,趙小珍.機載TFT-LCD加熱系統(tǒng)的設計與分析[J].電子機械工程,2016,32(4):35-38.
[4]顧適夷,方俊,吳金華,等.機載TFT-LCD結構加固分析[J].光電子技術,2004,22(3):209-213.
[5]吳紅.輕型顯示器加固技術[J].電子機械工程,2007,23(2):18-22.
[6]王杰,劉小平,顧適夷,等.一種超大尺寸多功能機載液晶顯示器設計[J].電子機械工程,2011,27(4):28-32.
[7]曹允,王勇,范彬,等.加固液晶顯示器關鍵技術[J].光電子技術,2011,31(2):74-79.
[8]吳洪江,王威,龍春平.一種TFT-LCDVerticalBlockMura的研究與改善[J].液晶與顯示,2007,22(4):433-439.
[9]吳金華,王軍義,潘書山.大面積TFT液晶顯示屏的振動應力分析及其抗振加固[J].光電子技術,2009,29(1):60-65.
作者:徐鈞 王杰 孫振灝 黃震凌 單位:中航華東光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