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故此,“綠色發展”逐步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金融行業自然不例外,近年來,我國的農村商業銀行在綠色金融方面進行了多方面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仍舊存在服務范圍受限、專業人才缺乏等各類問題,筆者將就目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探討。
1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1.1綠色金融發展規模
據相關報告顯示,2017年全年中國在境內外累計發行綠色金融債券規模達2486.797億元,同比增長7.55%,約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25%。另外,2018年全年我國部分農商行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平均水平僅達到2.5億元,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如表1所示。
1.2綠色金融覆蓋區域
僅由2018年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來看,我國東部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較為迅速,遠超過中西部地區,由表2不難發現,我國東部地區(包括有河北、江蘇、浙江、廣東)在2018年農商行的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可達18.5億元,而中西部(如青海)則僅發行有1.7億元綠色金融債券,綠色金融服務覆蓋率呈現有東高中西低的特點。為實現我國各地區全面均衡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不懈地鼓勵中西部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由東部地區帶動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進步,最終實現共同發展。
2阻礙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因素
2.1綠色金融服務范圍受限
2.1.1覆蓋區域不均衡由表2可知,當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呈現有東部地區快而中西部地區緩慢的現狀,覆蓋區域極不均衡。從農商行發展方面來看,農村商業銀行始終更加傾向于將大量資金貸放給經營狀況良好、信譽較高的大型企業,然而中小型企業在發展初期尚且處于高能耗、高污染階段,難以與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的大型企業相競爭,故而,綠色金融覆蓋區域偏向于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然而,我國政府一度號召“鄉村振興”“普惠金融”,以上情景與國家倡導的戰略方針相違背,亟待解決。
2.1.2資金規模受限農村商業銀行受區域限制,資金規模相對較小,難以滿足綠色金融發展中的大規模資金需求,進而導致農商行缺乏大型客戶資源,能力不足以開發縣域以外的服務區[1]。
2.1.3產品不足且缺乏創新農業生產特有的季節性特點導致農商行在資金配置管理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在生產經營需求相對旺盛的春、秋兩季保持有較高的資金流動性,然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銀行的貸放資金量,進而給具備長期性資金需求的綠色項目發展形成較大阻礙[1]。另外,“三農”問題近年來備受矚目,而農商行作為推動鄉村振興、解決“三農”問題的主力軍,其金融產品大多帶有“三農”特色,而在綠色金融方面存在產品創新不足以及綠色金融債券、碳金融等新興綠色金融領域涉獵尚欠等問題[2]。
2.1.4綠色信息獲取困難目前存在的綠色信息共享機制不夠完善,金融信息市場與環保信息市場割裂,農村商業銀行難以及時了解更新環保信息。不能及時掌握綠色項目的金融業務需求,自然在金融服務供給方面難以做到盡善盡美,綠色金融信息的互不相通導致了供需脫節,不利于我國實現綠色金融的持續健康發展[3]。
2.2相關法規制度不完善
2.2.1綠色信貸分類標準客觀性不強針對《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中提及的12種用途分類,銀行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會作出不同的理解及判定標準,存在較大的主觀性,不利于我國綠色信貸業務的順利開展。
2.2.2法律體系不完善,內部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才剛剛起步,各方面仍存在較大缺陷。其中,法規體系建設方面,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缺乏具體明確的責任劃分,對經濟主體的社會行為尚未形成法律層面的約束機制。同時,農村地區政府宣傳力度不足以及居民金融素養較低等問題也導致綠色金融發展效果不盡如人意[4]。
2.2.3綠色信貸管理存在較大風險綠色信貸項目通常存在開發周期長、政策變動大、項目建設難[2]等風險,信貸資金及時安全收回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然而,我國目前現有的信貸跟蹤及責任追究機制不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潛在風險,不利于我國農商行發展綠色金融。
2.3缺乏專業人才
綠色金融業務是近幾年逐漸出現的新型業務,專業人才相對缺乏。因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業務特點,對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也較高,而主要坐落于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村地區的農商行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相對欠缺,又受到農村本地居民金融素養不高的限制,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缺乏專業型人才,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2.4外部性影響
深究綠色金融的興起淵源,主要是近幾年隨著經濟的加速發展,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當下我國深受環境污染的迫害,故而綠色金融應運而生,用以支持改善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由此可見,綠色金融具有正外部性,然而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正外部性會降低農商行進入綠色金融市場的主管效用。
3促進綠色金融在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的政策建議
3.1拓寬我國綠色金融服務范圍
3.1.1拓展覆蓋范圍首先,農商行加強自身與當地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增強特色農產品、生態旅游等的宣傳效果;其次,打破原有的綠色金融服務時空限制,拓展綠色金融服務渠道;最后,建立并延伸農村綠色產業金融鏈,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3.1.2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首先,要積極學習各大商業銀行的綠色金融業務開辦經驗,在深入貫徹國家在綠色信貸方面的政策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本地特色發展綠色信貸;其次,主動與當地保險機構及基金機構加強合作,開展綠色保險業務及基金業務,拓展業務范圍;最后,注重以客戶需求為主,依托自身渠道優勢實現綠色金融服務的供給優化。
3.1.3建立健全綠色信息共享機制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當前我國各行各業的運作與發展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分析愈發受到重視,故而建立健全綠色信息共享機制迫在眉睫。從外部講,銀行要積極與政府及環保部門加強聯系,以政府牽頭建立綠色金融信息交流制度,實現信息的及時溝通共享。從內部講,銀行可以通過建立金融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信息的溝通交流。從客戶角度考慮,農村商業銀行則應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及時并更新綠色金融信息。加快加強信息共享機制的完善,對于實現各類綠色信息的共享以及提高共享綠色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與完整性等都極為重要。
3.2健全相應法律法規制度
3.2.1完善農村綠色金融法規體系各級政府部門,要根據我國政府制定的各項政策,同時結合于本地特色,并以農村商業銀行的特點為基礎,制定恰當的發展規章。同時可以在現有金融法規基礎上,賦予農村商業銀行在發展綠色金融業務方面的特權,以期推動其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
3.2.2落實貸后跟蹤及責任追究機制首先,在日常貸后管理工作中,要注重環保風險管理,從環保信息的搜集、核實、分析等各環節進行風險評價和管控;其次,針對綠色金融的新型產品及創新業務,金融監管部門應實施嚴格監控,對綠色項目資金的實際流向及具體運用加強監管,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積極引導綠色金融的健康全面發展。
3.3壯大專業人才隊伍
面對綠色金融業務人才短缺的現狀,農商行要積極培養并引進相關人才。培養人才方面,要注重結合農村地區的本地特點,增強專業人才的區域獨特性,同時定期進行專業短期培訓,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關于人才引進,政府應加強政策支持,提供相應的資金輔助優惠,鼓勵高校優秀畢業生到農商行就業[5]。同時,農商行自身應積極加強與高等院校的合作,選拔高素質人才。另外,拓展人才引進渠道,可以從國外引進相關素質人才等。
參考文獻
[1]桑志鑫.綠色金融發展與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J].中國經貿導刊(理論版),2017(32).
[2]鄭權,黃瑛琦.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實踐探討[J].金融縱橫,2018(9).
[3]蔡則祥,張洪波.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業務的難點與對策[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7(3).
[4]廖子貞,蔡洋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商行發展綠色金融掣肘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8(4).
[5]寇舒雅.綠色金融發展與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J].經貿實踐,2018(22).
作者:楊雪琪 蔡洋萍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