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極不完善,大大影響了農民的消費水平,制約了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當前中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很不健全,覆蓋面相當窄,保障資金嚴重不足。占中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很大部分至今無法享受到全面的社會保障,農村的社會保障無論在范圍上還是在標準上都大大低于城市。“占總人口20%的城鎮居民享受著89%的國家社會保障資源;而占人口80%的農村居民,僅享受11%的社會保障投入。在縣城以下集體單位的1000多萬職工和2000多萬城鎮個體經營者基本得不到應有的社會保障權利。”所有問題中最根本的就是保障資金投入不足,從資金來源看,最根本的是國家投入資金不足。從國外先進國家來看,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主要來自個人、企業和國家,而國家承擔了投入的主要部分。中國“國家財政用于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財政投入的增長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狀況不適應,投入總額不但沒有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增加,反而下降”[2],另一方面,長期以來,社會保障資金投入重城市輕農村、重重工業輕農業現象非常嚴重。從國家的投資看,對農村人均國家社會保障投資僅為城市的1/15左右(見表1)。我們知道,政府支出中有很大比例屬于政府轉移支付,用于對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失業保險、社會福利等支出。此外,公眾從政府獲得的轉移性支付屬于社會保障等,其活躍性非差強。分到居民手中很快直接或間接地用于消費,從而擴大了社會總需求。從表1中我們可以得知,農民獲得國家轉移性支付遠遠低于城市居民,而且其差距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從而大大限制了農民的消費水平和福利水平。
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基礎
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建設新農村的重點內容,同時農村社會保障建設也是拉動內需動力的新引擎,所以筆者認為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已是迫在眉睫,時機已經成熟。
1.通過增加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加大了對農民的轉移性支出,直接提高了農民收入,縮小了城鄉差距,提高了農民的消費水平。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容之一就是公平正義,社會保障體系就是調節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農民的社會保障收入與其消費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相當于直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會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購買力,擴大居民的邊際消費能力。長期以來,工農之間的剪刀差嚴重阻礙了農民的購買力,對農民造成上事實上的不公平。如果能以擴大內需為契機,完善農村社保體系,將直接提高農民的收入,縮小城鄉差距,提升億萬農民的消費水平。如果建立了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國家就可以通過發揮其收入調節功能,不斷加大對農村居民的轉移性支出,這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增加了農民收入,在客觀上會有效擴大農民的消費需求,增強農民的消費能力。
2.通過增加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完善了社保體系,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農民的預期未來收入增加,提高了農民的消費積極性。“一般來說,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影響居民戶的當期和未來收入預期而影響合意總消費Cd的。”農民對未來的收入和支出預期是制約其消費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地,消費需求隨預期收入的變動而變動,兩者呈正方向變動;與收入預期相聯系,農民在消費中還要考慮到對未來支出的預期,支出預期和消費需求呈反方向變動。假如人們預期未來收入會穩步增加或至少不會下降,支出可預見度較高且較穩定時,其消費意愿就會增強,即期消費就會增加;反之,當未來支出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且可能大幅增加時,其消費意愿就會減弱,從而削減即期消費,增加儲蓄。所以,只有人們對未來有一個比較穩定的預期時,才愿意增加即期消費。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降低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抑制過高的儲蓄,增加消費。一方面,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將為農民增加收入創造多重有利條件,使農民收入穩中有升;另一方面,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將會使農民未來支出的不確定性降低,如醫療、養老、基本生活等可以得到保障,他們便會將一部分原本要進行儲蓄的收入和一部分前期的儲蓄轉為消費,從而提高消費水平。
3.通過增加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和完善,將使廣大農民獲益終生,改變了農民的持久性收入,將會極大地提高消費的積極性。我們知道,社保收入對農民來說是持久性的收入。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費里德曼(MiltonFriedman)提出過的“持久收入理論”,該理論認為,“家庭(消費者)的收入只能通過改變其一生收入現值來影響其消費、儲蓄決策。因此,收入的永久改變對消費的影響要大于收入的暫時改變。臨時性的收入、意外獲得的財富中大部分將轉化為儲蓄。相應的,永久性增加的收入則會有更大的比例用于消費。”根據該理論,對于消費者而言當期收入的改變與持久性收入的改變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是不同的,持久性收入對決定消費需求的影響更大一些。
三、結束語及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農村社會保障與擴大內需有著緊密的聯系。健全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加大對農村居民的轉移性支出,提高農民收入,增強農民的消費能力;可以完善社保體系,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使農民的預期未來收入增加,提高農民的消費積極性;可以使廣大農民獲益終生,改變農民的持久性收入,將會極大的提高消費的積極性;可以促進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增加農民收入創造根本條件。必須大力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為解決農村消費需求不足、擴大內需創造條件。這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義。由此我們認為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提高農民福利水平重要前提,是擴大內需的必然選擇和重要基礎。
作者:林超單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