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互聯網融資可行性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小企業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融資難的問題阻礙了企業發展。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各種新興網絡融資模式逐漸演變成滿足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有效途徑。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概念和特點,然后分析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模式進行融資的可行性,并給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互聯網金融;互聯網融資模式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一)互聯網金融的定義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型金融模式,即依托網絡手段和工具在網絡平臺上提供款項支付、資金借貸及中介服務等業務的模式,互聯網金融正在影響和變革著整個金融市場。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第一,利用互聯網模式進行融資,無須服務費用,這就降低了雙方的成本;第二,通過計算機處理業務,流程規范,處理方式具有針對性,在速度、效率方面都比人工辦理更勝一籌;第三,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時間不長,市場上存在很多有待挖掘的客戶群體,因此互聯網金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互聯網金融自身也存在局限性:第一,互聯網金融的違約成本較低,在信用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容易增加風險;第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尚處在起始階段,約束性的政策并不十分完善。
二、中小企業互聯網融資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小企業利用互聯網金融模式融資的優勢
1.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中小企業不易通過傳統融資模式籌集到資金,一個重要的理由就在于信息的不對等,互聯網融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此外,通過互聯網,貸款方能夠以低成本快速獲知更為準確的信息分析結果,以便做出決策。
2.降低交易成本互聯網金融對交易雙方都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互聯網平臺能自動進行數據的分析和總結,商業銀行利用互聯網平臺可以輕松獲取中小企業的信息,降低了貸款方收集信息的成本;融資平臺和中小企業之間通過網絡進行交易,節省了人力物力,而且一般沒有手續費,這就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3.緩解信貸配給問題信貸配給即銀行出于預防風險的目的,會拒絕一些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融資平臺的供求信息真實可靠,企業的信息由互聯網平臺通過專業的技術進行審核,不會形成差別化對待,因此可以有效解決信貸配給問題。
(二)中小企業利用互聯網金融模式融資存在的問題
1.增加了信用風險互聯網融資的門檻較低,借貸流程不夠完善,對具體步驟的把控不夠細致,再加上監管力度的缺失,導致該融資方式的違約成本較低,這就引發了信用風險的問題。
2.增加了金融風險融資的運作流程依賴互聯網技術,網絡技術的安全性決定了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由此引發了安全風險問題。此外,盡管計算機技術相當準確,但仍然無法脫離操作風險問題。
3.監管缺失,相關政策不完善近幾年,互聯網融資平臺數量快速增加,而相應的監管和政策法規的出臺相對滯后,使得監管陷于困境。
(三)中小企業利用互聯網金融模式融資的可行性路徑
1.中小企業自身的可行性路徑第一,提高企業信用水平。互聯網融資盡管門檻較低,但在項目的審核過程中,融資平臺也需要對企業的資信狀況進行評估。因此,中小企業想順利獲得貸款,需要提升信用水平。企業需著力完善自身制度中有缺陷的方面,在融資過程中應該對項目情況實事求是,向外界展現出良好的信用水平。第二,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企業可以強化信息系統,搭建優質的網絡平臺,從而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2.互聯網融資平臺的可行性路徑第一,提高融資服務水平。從服務投資者的角度來說,互聯網融資平臺應該更注意保障投資者的權益,網絡融資平臺應向投資者解釋相關的金融知識,培訓投資者的理財能力,加強其防范風險的意識;為了分散客戶承擔的風險,平臺可以對客戶的資產進行投資組合,將資金分配給不同的融資者,即使其中一位融資者無法按時還款,客戶也不會損失全部資金。從服務融資者的角度來說,互聯網融資平臺為保障自己的口碑,應著力吸引更為優質的中小企業。第二,完善風險控制及補償機制。首先,管理者應完善自身機制,平臺一旦由于系統性風險或經營不善而對投資者造成了損失,應當通過風險處理機制進行補償。其次,融資平臺要重視審查資金來源,防止投資者利用融資平臺進行洗錢等違法活動;融資者獲得貸款后,平臺應及時監督,確保企業能夠按時還款。
3.政府層面的對策第一,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對于中小企業,政府部門應根據企業資信狀況,建立企業信息檔案和信用記錄,建立健全誠信獎懲機制。對于融資平臺,監管機構應健全信用評級體系,使融資平臺能對企業信用進行客觀的評定。第二,保障互聯網信息安全。監管部門必須加大對網絡安全建設方面的投入,運用專門的技術監督網絡環境的安全,加大對于非法竊取信息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培養中小企業和投資者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辨別信息的能力,盡量避免客戶因為虛假信息而上當受騙。第三,完善政策法規。政府建立信用體系、構建安全的網絡環境,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歸根結底都需要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來實現。政府應該通過立法來確定交易各方的權責范圍;對融資各環節進行監管,當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時,及時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約束;引導各融資平臺規范發展,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總之,政府應通過政策手段為投資者和中小企業的創造一個安全的交易環境,并引導互聯網融資模式高效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慧雯.互聯網金融平臺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24)
[2]全穎,鄭策.中小企業互聯網融資機制創新研究[J].財政金融,2016(01)
[3]王明國.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與問題[J].宏觀經濟,2015(05)
作者:徐曉萌 單位:天津財經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