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利率市場化下的銀行主動負債管理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收官,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和利率管理模式的改變,將對商業銀行的傳統資產負債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商業銀行迫切需要由以往以存款為主的被動負債模式轉向主動負債模式,加強對基礎利率的研究及跟蹤,根據風險偏好,強化主動負債意識,充分利用完善的金融市場功能,探索多元化負債來源,控制負債成本,降低流動性及利率風險。
關鍵詞:
主動負債;金融市場;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
我國央行于2015年10月23日宣布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而貸款利率下限已于2013年7月放開,這意味著我國近20年的利率市場化進程收官,利率調控會更加倚重市場化的貨幣政策工具和傳導機制。利率市場化的環境對銀行的經營和管理模式會帶來較大影響,對于負債來講,將會使國內銀行逐漸從以存款為主的被動負債模式轉向被動負債與主動負債相結合最終轉向主動負債模式。
一、利率市場化環境下的幾個顯著特點
理論上講,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它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
(一)利率市場化伴隨著利率管理方式的重大轉變。縱觀全球各國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中央銀行都在同步進行貨幣政策中間目標和操作目標的轉換,在改革完成后,央行對利率的調控從直接轉為間接,即不再通過行政性手段來實現,而是運用自己擁有的金融資源,以市場參與者的身份,通過市場交易來改變金融市場的供求狀況,并通過影響基準利率來調控整個市場利率水平。如美國當前在貨幣政策操作中,公開市場委員會通過比較一般均衡利率水平與實際利率水平來決定是否需要加息或降息,以使經濟達到潛在的產出水平。據此調整聯邦基金利率以達到聯儲目標利率,進而通過市場傳導至包括國債利率、商業票據利率、衍生品利率在內的批發利率及大額存單、最優惠貸款利率在內的零售利率。此外,日本的無擔保隔夜拆息利率、印度的回購與逆回購利率,均在本國利率體系中發揮了基礎性重要作用,通過這些基準利率的變化,影響各種金融產品合理有序定價。在中國,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越來越深入,中央銀行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越來越豐富,其重要的目的就是扶持市場利率發現功能,同時央行在整個利率定價過程中可以利用市場化工具對整個利率曲線進行有效引導。目前央行貨幣政策利率的調控將傳導至兩個市場的利率:一是貨幣與債券市場,即同業拆借利率(Shibor)、質押回購利率(交易所及銀行間)、債券收益率等;二是信貸市場:貸款基礎利率等。利率傳導機制將從央行政策利率到各類市場基準利率,從貨幣市場到債券市場再到信貸市場,進而向其他市場最終至實體經濟。
(二)利率市場化將帶來金融市場的穩步發展和效率的提高。利率是金融市場業務的定價,利率市場化進展是否順利與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密切相關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完善的金融市場可有效地分散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釋放出來的風險,而金融交易工具的多樣化可健全價格發現機制,金融市場參與主體類型越多,不同主體的風險偏好越豐富,利率定價的風險計量就越充分。從國際上利率市場化實踐中不難看出,利率市場化大都發生在金融監管環境較為寬松、金融市場創新較為活躍的時期。從我國金融市場改革進程看,1994年改革了外匯管理體制,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亞洲金融危機后直到2005年7月21匯改前,銀行只能在央行指定的匯率下調節外匯余缺,銀行間外匯市場發展相對緩慢。2005年以來,相繼引入了人民幣外匯遠期交易、人民幣外匯掉期交易、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交易和人民幣外匯期權交易。2014年銀行間外匯市場衍生品交易量首次超過即期交易量,達到4.7萬億美元。目前銀行間外匯市場支持人民幣對13個外幣的即期交易,人民幣對11個外幣的遠期和掉期交易,人民幣對5個外幣的貨幣掉期和期權交易。在逐漸完善的金融市場環境中,商業銀行可主動負債管理中通過充分利用衍生工具有效對沖匯率風險及利率風險,同時降低籌資成本。
(三)利率市場化短期內將影響銀行的風險偏好進而影響銀行的經營模式。利率市場化初期銀行的存款成本上升,利差縮窄。為減少對利潤的沖擊,銀行一方面傾向于以量補價,不斷擴大貸款在生息資產中的比重,但巴塞爾協議Ⅲ實施后資本監管的約束使銀行的風險資產不可能再無限制增長;另一方面,短期內,銀行更加偏好高收益,同時也是高風險的客戶及業務,從而使資產質量風險加大。日本在實行利率市場化后,銀行為彌補存款成本上升帶來的損失,將大量貸款投放于高風險的房地產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房地產泡沫破裂后,銀行呆賬大量增加,銀行資產大幅縮水。從長期來看,利率市場化后銀行逐漸調整自身經營模式,通過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減少對存貸利差的依賴,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利率市場化初期,美國銀行業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只有9.5%,利率市場化完成初期,中間業務占比提升至13.5%,目前美國銀行業的中間業務占比已高達30%。放開利率管制后,銀行的風險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都將面臨巨大挑戰,很多國家在利率市場化初期都出現了因中小銀行風險管理薄弱而引發的一定規模的銀行危機。因此,如何在適應利率市場化環境下調整自身經營模式的同時,加強各類風險的控制成為商業銀行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利率市場化對銀行負債管理的影響
1.存款成本增加。在利率完全市場化的背景下,對銀行存款的成本及穩定性的沖擊是首當其沖的。尤其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初期,銀行還未形成主動負債的經營模式,對存款市場的爭奪必將會抬高存款的成本。但與此同時,隨著存款市場競爭的激烈及金融市場的開放與產品的完善,商業銀行開始由被動負債轉向主動負債,存款在總負債中的占比將呈下降趨勢。2.銀行負債結構改變,由被動負債向主動負債轉變。利率市場化將促使金融產品與工具不斷創新,直接融資工具和市場出現較快發展,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社會融資結構出現明顯示變化。日本利率市場化完成后,企業通過證券市場籌集資金占全部外源性資金的比例迅速上升,從1970-1974年的18.4%上升到1980-1984年的36.6%。從1981-1994年國際信貸和資本市場的趨勢可以看出,商業票據與歐洲中期票據從無到有,且發展迅速,到1994年已分別為364億、1570億美元;國際債券發行從440億美元增長至4221億美元,增幅為859%。3.籌資成本將成為決定NIM及風險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目前國內銀行的負債結構仍是以存款為主,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完成之后,隨著存款市場的競爭短期內將壓縮銀行的NIM空間,銀行一方面力圖保持原來的NIM水平,則會提高整個銀行的風險偏好,去追逐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以提高資產收益率來彌補負債成本率的上升,從而引起信用風險的加大。如1980-1986年間,美國銀行平均存款成本超過7%,付息負債成本超過9%。為了消化負債成本增加壓力,自1986-2008年間美國銀行業風險偏好上升,房地產等高風險貸款比重逐年提高,為之后的次貸危機埋下了隱患。另一方面銀行會通過加大資產與負債的錯配程度,以獲取較大的流動性風險與利率風險的溢價方式維持原有NIM水平。總體來而,銀行的風險偏好是上升的。在這種背景下,商業銀行通過主動負債管理可直接控制負債規模、期限結構和利率定價方式,提高資產負債的匹配程度,鎖定資金業務凈利差;同時利用不同幣種、方式、渠道、產品組合降低籌資成本。
三、利率市場化背景下的主動負債管理策略
在主動負債策略下,銀行可根據自身資產業務發展的需要及資產負債表的特點,自行決定主動負債的產品、期限、金額、利率等要素,在市場中選擇相對有利的主動負債形式及渠道。與被動負債經營下銀行的資金來源與運用同質化特點不同,主動負債的發展可拓寬商業銀行差異化經營的空間,形成各自領域的比較優勢。
(一)靈活運用多種主動負債工具,優化籌資結構,滿足日常資產負債管理的需求。不同的籌資產品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目標客戶,可根據銀行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靈活運用各個債務籌資工具的特點,互為補充,從而使籌資結構日趨合理。1.債券發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發行的債券主要集中在長期次級債和可轉債,其目的主要是用來補充附屬資本,銀行發債動機不強,不能滿足對長期資金的需求,對改善銀行負債結構的效果有限。同時,債券種類單一,不利融資渠道多元化。在主動負債策略下,由于發行債券的自主性很強,其融資規模、融資期限、成本都能由銀行自主確定,這就使得銀行能夠根據其經營情況來決定債券的發行,迅速調整負債結構。發行債券應該用于吸收中長期資金,改善“借短貸長”的現象,減少期限錯配程度,降低流動性風險與利率風險。2.對央行負債,指商業銀行從央行融入資金的業務行為。一般來說,基于兩個目的,一是出于銀行流動性考慮,一般占比都比較小;二是央行調控市場貨幣供應量,實施貨幣政策意圖。在主動負債策略下,這個渠道主要用于銀行的短期流動性支持。3.對同業負債,指商業銀行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的業務行為。主要有同業拆借、大額存單、商業票據、回購等。其中,除回購業務外,同業資金的往來一般建立在信用基礎上,即以授予交易對手額度為前提。在主動負債模式下,該渠道將發揮重要作用,在籌集資金方面,價格更透明,更便捷,違約概率較小。但當市場流動性緊缺時,易出現流動性黑洞現象,在到期日瞬間吸走流動性,形成系統性風險。同時,在計量流動性覆蓋率時,該渠道將被適用于100%的現金流出比率。(1)同業拆借。全國統一的銀行間交易市場于1996年1月3日成立,外幣拆借業務也于2002年開展,銀行間的拆借交易開始呈常態化、規模化、國際化的特點,有利于銀行資金來源多元化,改善負債結構。(2)同業票據發行。2013年底啟動了同業存單以來,發行明顯提速。同業存款發行的對象為金融同業,發行的期限也以短期為主,但其市場化的定價方式、發行的主動性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起到非常顯著的正向作用。(3)賣出回購(買入返售)。指按回購協議賣出的票據、證券等金融資產所獲取的資金,即利用原有的資產變成資金來源,其目的是用于補充流動性不足。衍生金融資產的情況與此類似,對銀行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改善負債結構、進行良好的風險管理有積極的意義。(4)協議存款。指商業銀行按政策規定從保險公司、社保基金、郵政儲蓄和貨幣市場基金等單位引進大額存放資金,并約定期限和利率。具有逐筆營銷、約定期限、利率和金額的性質,也屬于主動負債范疇。4.客戶存款,主要包括是大額存單、存款證、理財發品的發行等。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完成,金融市場的完善與金融產品的創新,存款類的產品線將更加豐富,基本能滿足不同收益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需求,不但能起到穩定基礎客戶群體的作用,還可吸引一部分存款回流銀行體系,為銀行應對金融脫媒的挑戰提供幫助。
(二)尋求主動負債渠道多元化,確保資金來源暢通。在日常籌資活動中,要注意多渠道并通,如短期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存款、大額定期存單、存款證、商業票據、回購等渠道,中長期資金來源主要靠發行中期票據、債券等渠道來滿足。在票據發行方式上,要利用公開發行和定向發行兩條腿走路,不斷擴展合作機構和交易對手的數量,從而保持資金來源通暢,同時分散風險,降低籌資成本。定向發行方面,主要通過私募(對投資者及經紀商)滿足日常資金籌措的需要;公開發行方面,特別是發行后在交易所掛牌上市,其目的主要是增加銀行的知名度,因此要與當地知名度較高的銀行及承銷商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協作關系。在交易對手的拓展上,應拓寬與當地央行及交易對手的業務合作領域對主動負債管理尤為重要。與當地央行主要是通過回購/逆回購、流動性支持工具,滿足銀行日常流動性管理要求,同時,也充分利用該籌資渠道壓降籌資成本。與當地主要交易對手主要是通過簽署國際掉期與衍生品協議(ISDA)、全球回購主協議(GMRA),開展不同貨幣、不同期限的互換、回購等業務。
(三)充分利用完善的金融市場定價功能,多幣種并舉,尋求籌資成本最小化。在銀行經營日益國際化及金融市場不斷放開的背景下,銀行在日常業務中進行主動負債時,要多幣種并籌,密切跟蹤主要幣種匯率、利率走勢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籌資幣種的種類,尋找成本最優的籌資幣種以提高資產收益率。理論上講,各貨幣之間是遵循利率平價定率的,但在現實的金融市場中,由于受外部環境、央行政策調控及市場供需因素影響,各貨幣之間利率與匯率處于均衡的狀態是少數,大部分時間是處于不均衡的狀態。因此,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要密切關注各貨幣利率及匯率走勢,抓住不同貨幣之間掉期點的有利變化進行籌資,同時掉期成與資產端相同的貨幣。如對一年期以上的籌資需求可敘做交叉貨幣掉期,一年及以下的籌資需求可敘做外匯掉期。如下圖為3年期人民幣對美元的掉期點變化趨勢圖,如果能在3月及8月份人民幣貶值預期較強的時刻,而人民幣利率的上升又遠沒有趕上掉期點上漲速度時,融入人民幣掉成美元,即可籌到低于市場價格的低成本資金。如某銀行在8月份公開發行3年期美元成本約在3MLibor+92bps,而運用此策略籌集人民幣掉成美元成本僅在3MLibor+50bps,節約成本42bps。
(四)尋求合適的衍生金融工具,對沖主動負債形成的市場風險。在完善的金融市場環境中,主動負債中的市場風險可通過尋求合適的衍生金融工具進行有效對沖,在降低籌資成本的同時,鎖定利率及匯率,或根據整個銀行的資產負債重定價缺口或匯率風險敞口尋求合適工具進行有效對沖。如,根據資產發展需要及流動性管理要求,需籌集一筆3年期美元,如果直接發行MTN或Bond籌集成本約在3MLibor+100bps。但如發行3年期人民幣債利率水平約在3.9%,在當前匯率狀況下(6.3917)及掉期點水平下,可選擇交叉貨幣掉期(CrossCurrencySwap)衍生工具,鎖定遠期匯率與不同幣種的利率交換價格,為3個月Libor+74.95bps(如下圖)。一方面相比較直接融入美元可節省約25bps的成本。另一方面鎖定了美元與人民幣的遠期匯率及三年內的利率水平,有效規避了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
參考文獻:
[1]張健華等,利率市場化的全球經驗(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4月.
[2]MooradChoudhry,銀行流動性風險與資產負債管理導論(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2年11月.
作者:李琳 單位: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悉尼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