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利率市場化對城商行的挑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利率管制時期,商業銀行能夠穩定地獲得利差收入,各家銀行利潤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其存貸款規模的大小,銀行經營與競爭表現出明顯的“規模效益型”導向。但是城商行大力發展非息收入不可能像大型商業銀行一樣面面俱到,應結合其自身特點,突出重點領域。本文將主要對利率市場化對城商行的機遇與挑戰進行闡述,并提出加快推進市場利率化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利率市場化;城商行;機遇;挑戰
金融是現在經濟成長中重要的推動力量,其中,銀行利用存款等業務吸收社會中的游離資金,再貸放給企業,使之推動擴大投資或是技術升級等,換言之,銀行扮演著資金配置的角色,讓剩余或多余的資金能更有效率地被應用,然而銀行為營利事業單位,獲利來源除了中間業務及表外業務外,大部分則是來自于傳統存貸業務中的利差,尤其是我國的銀行,因許多銀行業務仍未開放,金融商品也趨于單調,故可預見存貸業務對我國銀行的獲利有重要影響。總而言之,我國的銀行獲利多寡取決于存貸利差,而存貸款利差又取決于存款、貸款利率的高低,因此商業銀行的獲利與利率存在著互動關系[1]。
1利率市場化對城商行的機遇
利率市場化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機遇。一方面,利率市場化為商業銀行合理配置資源提供了基礎,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商業銀行擁有較多的金融產品定價權,可以根據市場供需狀況來確定資金的價格,使資金價格能有效地反映供求關系和資源的緊缺程度。同時,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金融體制為大一統格局,中國人民銀行除了背負著中央銀行的職權外,也同時負責專業銀行的業務,除了金融體制上只有一家銀行外,利率也因政府政策而被人為地壓低,但在改革開放后,由于外資大量涌進,加上每年的巨額出超賺取了大量外匯,現有的金融體制無法應付改革后的經濟需求,因此金融體制漸漸轉變[2]。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有利于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以滿足客戶由于利率市場化而衍生出的新需求,加快結算、委托、、理財等中間業務的發展,增加非利息收入,實現收入結構的多元化。混業經濟的發展為銀行拓展其他盈利收入來源提供了新的渠道。從近年來的發展來看,類混業經營和新興業務對銀行的邊際貢獻逐漸加大。隨著混業經營的逐步放開,銀行通過參股或控股信托、保險、證券、基金等形式實現混業經營,相應的保險收入、基金管理收入等將對非息收入形成較大的邊際貢獻。類混業經營模式還可以通過實現交叉銷售合作模式吸引客戶,對現有業務形成良性促進。另外,金融脫媒在發展對銀行傳統業務提出挑戰的同時,也為發展財務顧問、債券承銷、資金托管、金融租賃等城商行業務帶來了較大的市場空間。金融脫媒使銀行不能完全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直接融資占比將不斷提升,也有利于銀行通過創新投行業務來增加收入來源[3]。
2利率市場化對城商行的挑戰
利率市場化與利率自由化的概念相近,兩者都主張利率交由市場資金的供需決定,但不同的是利率市場化卻又多了宏觀調控的概念,除了利率主要由市場資金供需決定外,政府也將視國家政策發展情勢再做調整,其中,利用中央銀行票據或是債券等進行公開市場操作,進而間接影響利率的漲跌。而與我國改革開放前實施利率管制相比較,利率市場化能加強資金的使用效率,也讓資金能有更佳的配置[4]。然而,觀察我國的金融體制,由于在改革開放前采取利率管制措施,銀行業在制定利率的保護下通常有超額利潤,即使因政策性因素出現虧損也會有政府財政資金,但在改革開放后金融體制出現變化,許多股份制商業銀行成立,同業開始互相競爭,加上利率市場化的結果,利率波動比以往更頻繁,利率波動造成的利率風險使銀行獲利面臨壓力,而國有商業銀行也在自負盈虧的原則下失去了政府的保護,變革對銀行帶來了營運風險,也對銀行獲利產生了沖擊。在利率市場化的趨勢下,將對我國銀行業的營運方式出現重大變革,目前我國銀行業主要業務仍為傳統存貸業務,主要獲利來源為存貸利差,而利差收入又與利率存在密切關系,利率的頻繁波動,銀行也必須隨之調整存貸款的大小與持有期限,以避免可能出現的利率風險缺口;另外,金融市場的開放,不同類型的銀行由于專注的業務不同,所以可能有不同的資產負債結構,進而缺口調整速度也不盡相同。
3加快推進市場利率化的政策建議
3.1調整商業銀行“規模效益型”的經營戰略在原有經營戰略下,銀行在負債端單純地做大存款規模,在資產端堅持低風險偏好,發展傳統的大項目、大客戶信貸業務。但在未來利率進一步市場化后,銀行的凈息差將進一步縮小,單純依賴擴大規模已無法確保利潤的持續增長。為此,我國商業銀行要從客戶結構、業務創新和全球化布局等方面著手調整經營戰略。第一,優化調整客戶結構,維持信貸業務一定的利差水平。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深入,大項目、大客戶貸款需求將相對減少,且這部分貸款的收益水平會隨著強勢客戶議價能力的提高而下降。為此,銀行要在提高風險定價能力的基礎上調整風險偏好,擴大小微企業和個人貸款比重,拓展“三農”領域和消費領域貸款,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保持信貸業務一定的利差水平[5]。第二,加強金融創新,提高非信貸業務收入比重。要降低銀行對傳統信貸業務的依賴,大力發展低資本消耗、高經濟增加值的業務。一是加快存款替代型產品的創新,豐富財富管理業務品種,促進客戶資金在銀行體內循環;二是從“信用中介商”轉變為“金融服務提供商”,通過資產管理、私人銀行、投資銀行等綜合方式為客戶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在降低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資本占用的同時,大力提高交易業務和手續費收入,抵御利息收入增長放緩對盈利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三,謀劃全球業務布局,發展新興市場業務。雖然匯豐、渣打等一批國際銀行總部所在地的凈息差不高,但由于其新興市場的布局,整體的凈息差反而高于國內的銀行。當前,我國銀行業的全球布局主要還是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這雖然有利于提高我國銀行國際業務的綜合能力,但對增加利差收入并無裨益。我國商業銀行要抓住國際銀行業陷入危機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機遇,通過兼并收購和綠地投資等方式,在分散各經濟區域周期性風險的前提下,在利率水平較高的新興國家開辟業務,從而彌補因國內利率市場化而損失的利差收入。
3.2提高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率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必定加劇銀行之間的競爭,只有提高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率,才能對市場承諾更加優惠的利率水平,從而獲取更多的盈利。目前我國銀行內部經營效率仍具備較大的增長空間,今后將優化運作機制,進行科學管理。就未來發展而言,銀行將從專注于吸存轉變為促進資金的成本控制和有效運用上來,把效率管理理念貫穿于日常經營當中[6]。
3.3建立同業定價協調機制從經營的角度來看,政策性銀行有幾項特點。首先是融資的數額決定于經濟計劃的指令,并不受市場法則的約束。其次是經營風險全由國家承擔,本身無需自負盈虧。最后是業務僅受上級單位的監督,而不受銀行法規的約束。至于其融資的對象則為:經濟效益欠佳的產業,如基礎產業;或是具有潛在長期經濟效益的建設,如河川整治或灌溉設施。還有政策指定的業務,如西部建設及農牧產品的儲購。近年來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建立并逐漸成熟后,經濟的運行已經從過去的短缺經濟轉向剩余經濟,政策性銀行的傳統經營方式因此出現改變,漸漸從政策性金融轉為開發性金融。開發性金融與傳統政策性金融的不同之處在于,開發性金融不是像過去是以保本微利為目標,以優惠的存貸款利率結合然后配合國家的社會發展政策,而是將國家信用和市場業績相結合,資金的利用加入了現代商業銀行經營概念,不再是創立初期的傳統政策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按照市場、效益原則自主選擇客戶,同時也針對中小型企業和外貿導向型企業擇優扶植,共同合作。另一方面也注意國家重點項目,參與建設項目和基礎設施的資金供給,這強化了市場機制在資金配置中的作用,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促進市場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其次,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建立使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出現轉變,過去銀行由于為數不多,因此在信貸上為比較強勢的一方,然而現在銀行壟斷的型態被打破,所以企業變成了銀行爭取的對象。
4結語
在利率管制時期,商業銀行能夠穩定地獲得利差收入,各家銀行利潤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其存貸款規模的大小,銀行經營與競爭表現出明顯的“規模效益型”導向。在原有經營戰略下,銀行在負債端單純地做大存款規模,在資產端堅持低風險偏好,發展傳統的大項目、大客戶信貸業務。但在未來利率進一步市場化后,銀行的凈息差將進一步縮窄,單純依賴做大規模已無法確保利潤的持續增長。為此,我國城商行要從客戶結構、業務創新和全球化布局等方面著手調整經營戰略。
參考文獻
[1]李勝年.利率市場化視角下的中小城商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4(18).
[2]魏涪雷.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城商行的應對策略——基于供應鏈金融的視角[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5(05).
[3]張玉坤.聚焦二利率市場化對城商行發展的影響[J].中國銀行業,2014(06).
[4]劉永生.城商行五策略應對利率市場化挑戰[J].中國銀行業,2014(06).
[5]翟敏,吳勝.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城商行利率風險度量及應對——以浙江省為例[J].金融教育研究,2015(04).
[6]慈亞平,賈瑞躍.利率市場化對城商行的影響:基于凈利差率的實證分析[J].價值工程,2014(05).
作者:張文鵬 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