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技工院校會計專業一體化教學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從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開展會計專業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途徑,從建立人才培養方案、設置課程體系、一體化實訓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模式、教學資源庫建設等六個方面,探討會計專業一體化教學改革思路。
關鍵詞:
會計專業;一體化教學;實踐
目前技工院校正在開展一體化教學改革,筆者學校會計專業在一體化教學改革中作了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問題。大多數技工院校會計專業原有的課程體系,門類多且課與課之間重復較多,很多教學知識點與實際工作脫節,原有課程重理論、輕技能,導致畢業生畢業時難以快速適應會計專業崗位工作。經過近兩年的一體化教學嘗試,筆者認為開展一體化教學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重修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信息化越來越普及,會計專業很多原有的手工作業被計算機信息技術取代,原有的一些重要課程如珠算、點鈔等技能有所弱化,而以用友、金蝶等軟件為主的會計電算化技能有所加強,原有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圍繞一體化教學改革進行修訂,通過開展企事業單位調研、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提煉會計專業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按一體化教學改革思路,建立適應現代化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二、設計會計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
會計專業原有的課程體系,如德育、計算機應用基礎、經濟法基礎、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這些課程占用了大量課時,大多數學生只是為了考試而應付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課程理論與實踐操作相脫節,學生被動接受,不易深入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難以解決實際問題,畢業時難以快速適應會計崗位工作。所以應該改革原有的課程體系,建立基礎會計、基礎會計仿真實訓、財務會計、財務會計仿真實訓、成本會計、成本會計仿真實訓、會計電算化、稅收基礎、會計綜合模擬實習等一體化項目課程,把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融入到每一個工作任務中,形成一體化的教學課程,實現知識、技能、崗位三融合。
三、建立適應一體化教學的實訓場所
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在會計工作中,計算機作業逐步代替手工作業,電算化會計的操作技能越顯重要,而原有的會計實訓場所多以手工作業為主,缺少電算會計這一環節,建立手工會計與電算化會計為一體的實訓室是非常必要的。在實訓室中應按財務主管、會計、出納等相應崗位,配置相關實訓項目設施,才能使學生全面學習系統知識,掌握財務會計專業技能,從傳統的記賬、報賬、算賬中解脫出來,提高會計專業崗位的學習工作效率。
四、配備一體化會計專業教師
一體化教學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和教學模式。一體化教學改革就要實現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科教材為中心轉向以目標能力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向模擬職業崗位實訓場所,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既能講授相關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學生進行操作訓練。打造一支優良的會計專業一體化的師資隊伍,才能實現一體化教學改革。
五、實現一體化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技工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必須構建“教、學、做”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從知識接受者轉為知識的探索者,“學中做、做中學”,按會計專業職業崗位工作過程安排教學流程,培養出貼近現代企業會計崗位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
六、建設教學資源庫
部分學校開展一體化教學,試行幾年,沒有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未能建立完整的教學資源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相應的教學素材、資源,實現起來,斷層較多,難以一氣呵成,降低了一體教學模式的優勢。因此建立會計專業一體化的教學資源,在一體化教學改革中尤為重要。只有建立完整的、充足的教學資源庫,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教、學、做”三位一體的一體化教學。
在一體化教學改革中,只有從人才培養方案、一體化課程體系、一體化的教學實訓場所、一體化的會計專業教師、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資源庫等六個方面不斷完善,會計專業一體化的教學改革之路,才能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甘超杰.一體化教學思路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11(8).
[2]陳美華.淺談會計專業課程設置[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6).
作者:梁潔 單位:廣西玉林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