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通州物流經濟狀況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近年來,北京市發展速度較快,新城建設已成為北京市工作的重點。通州新城的建設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對通州的物流發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這些現狀,怎樣利用區位和資源的優勢,迎接新城建設所帶來的機遇,促進物流經濟的發展,使其成為通州經濟發展的動力,是通州物流產業必須重視的問題。
2通州區經濟環境分析
2.1經濟規模分析2009年通州區GDP為278.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3.5%,占北京市GDP的2.5%(2008年在18個城區中處于第12位),2001年至2009年GDP的幾何平均增長率為15.7%。全區人均GDP達到21257元,比上年增長5.9%,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5.0%,說明通州區居民生活質量不高,經濟發展水平仍處于落后階段。相比于其他城區,地區GDP不高,但近年經濟發展速度較快。
2.2產業結構分析通州區產業結構變化如圖1所示。2009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4.1億元、118.0億元、146.8億元,構成為5.1%、42.3%、52.6%,占北京市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比例分別為12.2%,4.0%,1.1%。可以看出,通州區第一產業增加值呈逐年下降趨勢,但在北京市占有一定的比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已經成為通州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2.3基礎設施分析通州區位于北京市東南部,京杭大運河北端,是北京東部的重要節點和重點發展的新城之一。區位優勢顯著,處于京津塘高速公路與北京城市六環路交匯處,并與京沈、京哈、京開、京石等11條高速公路相連,擁有京秦線、京承線等鐵路線及八里橋鐵路貨場,是北京鐵路、公路和航空多式聯運的重要節點。通州區內聚集了北京煙草物流中心、出版發行物流中心、蘇寧電器華北總部等多家大型物流企業。同時,北京通州物流基地位于通州區馬駒橋鎮,規劃面積5.04km2,是北京市物流發展規劃確定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為北京市進出貨物的集散和大型廠商在環渤海地區、全國采購和分銷提供物流平臺。
3經濟指標的計算
3.1經濟聯系強度的計算
依據北京市行政區域劃分,選取首都功能核心區(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城市功能拓展區(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和城市發展新區(通州、順義、大興、昌平、房山)共14個城市進行經濟聯系強度的計算,結果見表1。根據表1進行聚類分析,可以將13個城區分為四類(如圖2所示)。第一類:朝陽區;第二類:東城區;第三類:西城區和海淀區;第四類:順義區、豐臺區、大興區、昌平區、房山區、門頭溝區、石景山區、宣武區和崇文區。從聚類結果可以看出,從第一類至第四類,與通州區的經濟聯系強度依次遞減。朝陽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同時與通州區相鄰,距離上的優勢使得朝陽區經濟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帶動著通州區的經濟發展;由于東城區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帶,經濟規模、基礎設施及高素質勞動力資源等各方面都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因此對通州區的經濟起到了一定的輻射作用,這對通州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3.2區位商的計算
根據2008年相關經濟數據計算出通州區三大產業在北京市的區位商,可以進一步說明通州區產業結構的特點以及物流發展條件。具體計算結果見表2。通州區的第一產業區位商為6.35,表明通州區的農產品可以自足,農業生產較為集中,具有絕對的產業競爭優勢;第二產業和工業的區位商分別為2.10和1.90,說明通州區的工業具有一定的優勢,部分工業品可以輸入其他地區,第二產業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為通州區發展現代物流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條件;第三產業區位商為0.58,而第三產業內部的批發零售業與住宿餐飲業的區位商分別為0.88和0.80,仍需要進一步發展。
3.3工業化率
2008年,通州區的工業化率為36.47%,排名第7。工業產業的良好發展態勢,主要是因為多年來通州區對工業區的投資與建設、大型項目的大量引進及擁有雄厚實力企業的注資加盟。通州區的五個市級以上開發區(通州工業開發區、北京市光機電一體化產業基地、北京永樂經濟開發區、北京西集開發區、北京縣金三角開發區)200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61億。工業的發展是拉動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原動力,因此通州應不斷提高自身工業化水平,從而促進物流經濟的發展。
4斷裂點、場強及輻射半徑計算根據斷裂點理論,物流基地可以對相鄰區域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也由于各基地規模的不同而不同,并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有減弱的跡象。應用以上公式,對通州馬駒橋物流基地與房山良鄉物流基地和順義物流基地之間斷裂點、場強及輻射半徑進行計算。可得出,通州物流基地與良鄉物流基地相互作用的斷裂點距離為28.06km,場強為7.96;與順義物流基地相互作用的斷裂點距離為22.83km,場強為12.03,于是計算出通州馬駒橋物流基地在北京地區的平均輻射半徑為25.45km,基本滿足北京市南部各城區(大興區、通州區、朝陽區等)對物流服務的需求。
5通州區的物流競爭力
按照北京市行政區域的劃分,同時,借鑒相關研究的評價指標體系,選取了包括通州區在內的14個地區,運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限于數據的可得性及是否具有代表性,選取可以較好地反映通州區物流競爭力的6個指標(總人口數/萬人、進出口總額/億美元、地區GDP/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億元)。采用主因子分析法對指標進行分析,目的在于對比各地區的物流競爭力,通州區物流競爭力各因子分析結果見表3。2008年通州區進出口額為18.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5%,漲幅較大。外貿依存度為1.41%,在北京市主要城區中排名第8;市場繁榮度為68.71%,排名第4,通州區外部經濟因子排名第9。以上數據表明通州區的經濟發展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很低,這與北京市屬于內陸城市的區位有關,經濟主要依賴于對內貿易,并且市場繁榮程度高,商品流通情況好。勞動力因子排名第5,城鎮化率為47.4%,農村人口比重過半,相對于其他城區,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通州區在14個地區的綜合因子排名中,處于第10位,說明其物流產業的競爭力與其他地區相比還較為落后,其物流產業發展仍然存在水平低、規模小等特征。因此,隨著新城建設的逐步推進,依托勞動力資源優勢,通過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為通州區經濟整體發展及現代物流產業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
6影響通州區物流產業的因素分析
在對通州區的經濟環境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選取從2001年到2007年通州區的六個數據指標,即:貨運量(萬噸、Y)、總人口(萬人、X1)、地區GDP(億元、X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X3)、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4)及道路長度(公里、X5)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進一步說明影響通州區物流產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得出回歸分析結果,其中判決系數為0.55,復相關系數為0.74,校正判決系數為-1.68,樣本的顯著性概率值為0.90,自變量顯著性概率均大于0.75,這表示回歸方程與樣本觀察值擬合度不高,自變量及回歸方程都不顯著,說明以上選取的指標均不是影響貨運量的主要因素。從近幾年物流行業的發展變化情況來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貨物流通加快,貨物周轉率提高,但產業的升級、行業的資源整合及運輸線路的合理規劃,促使在貨運量計算中,重復運輸次數減少。因此,貨運量總量呈下降趨勢,這主要是由于通州區高附加值產品的快速增長導致的。2001年至2007年的GDP/城市貨運量(萬元/噸)的比值依次為992.60、714.51、811.34、312.17、844.16、1340.46、1428.03,這說明高附加值產品逐步成為影響貨運量變化的主要因素。
7總結及建議
通過分析通州區的經濟規模、產業結構及物流基礎設施,對比計算通州區與周邊地區的經濟聯系強度、區位商等一些相關指標,分析物流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通州區現有產業結構不適合物流產業的發展,導致目前的物流經濟發展水平偏低。但擁有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和便捷的交通運輸區位優勢,說明通州區物流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作為北京市未來經濟重心及城市發展新區之一,應以此為契機,完善物流產業的發展,進而推動通州區經濟的發展。根據本文的分析,對通州區物流產業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發展農產品物流。通州區是北京市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近年來,牧草、蔬菜、中草藥、花卉苗木及特種養殖產業、生態旅游觀光、籽種、都市農業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同時休閑農業觀光園、各種以農業為主題建成的公園成為了農業發展新的亮點,通州區應以此為基礎,促進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2)以人口調入為契機。未來20年,東城區將向朝陽和通州等地疏散人口20萬,年均疏散1萬人,人口的增加將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消費量,擴大了物流需求。因此,把人口調入作為通州區經濟發展的一次新機遇,促進第三產業中的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等產業的發展。
(3)依托世界城市的建設。通州區應依托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設,推進通州新城建設,促進物流經濟的發展,引導北京市一些物流資源由城市中心區向通州區合理集中。同時,應以五個市級以上開發區為基礎,進一步加快通州區工業化進程,進而帶動第三產業、特別是物流產業的發展,最終實現通州區經濟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