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質災害區劃評價指標體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地質災害易發性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
1.1評價指標賦權方法的選取目前有很多定權方法,如專家打分法,調查統計法,序列綜合法,公式法,數理統計法,復雜度分析法等。在這些定權方法中,層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簡稱AHP法)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方法,其可利用數學方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值。因此,將AHP法應用于地質災害易發性區劃研究中,使復雜的地質問題層次化,使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1.2應用AHP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采用AHP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大體可分為以下4個步驟。
1.2.1建立層次結構將地質災害易發性區劃作為目標層,以孕災因素、致災因素、災害歷史狀況為類指標層,而將表征類指標的因素作為基礎指標層,建立了如圖1所示的層次結構模型。
1.2.2構造判斷矩陣將專家咨詢意見與1~9標度法相結合,對各層中的評價因子對上一層目標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出如下一級及二級判斷矩陣。
1.2.3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為驗證構造的判斷矩陣所求出的特征向量是否合理,需要對每一個成對比較陣計算最大特征根λmax及對應的特征向量W,利用隨機一致性指標和一致性比率進行一致性檢驗,如符合一致性要求則其對應的歸一化特征向量即為權向量;若不符合一致性要求則重新調整判斷矩陣,直到取得滿意的一致性檢驗。
1.2.4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1)層次總排序。在地質災害易發性評價指標體系的3層遞階結構,為確定基礎指標層對目標層組合權重及影響程度,需要利用該層所有層次單排序的結果計算出該層元素的組合權重,這個過程稱為層次總排序,可通過層次組合排序權重值計算公式獲得總排序權重值,其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綜上,從層次總排序計算的結果可以看出降雨量指標對地質災害易發性的貢獻最大,其次為地質災害分布密度、地形地貌及地層巖性等因素。這證明了每年7月份~9月份為地質災害高發期。
2結語
1)本文在闡述地質災害易發性區劃涵義和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對于地質災害易發性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進行了討論,并根據研究區內的地質災害發育現狀及地質環境條件,將影響滑坡、崩塌和泥石流3種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分為孕災因素、致災因素和災害歷史狀況,并采用目標分析法,將地質災害易發性評價的目標進行分解,以便于評價指標量化及建立3層結構評價指標體系。
2)根據建立的地質災害易發性區劃的評價指標體系,利用AHP法構造了各層次的判斷矩陣,并進行層次單排序、總排序及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其分析結果表明降雨量指標作用最為顯著,權重值為0.2533,其次為地質災害分布密度指標,權重值為0.2000,這也是綿陽地區地質災害發生的最重要的誘發因素之一。
作者:王哲 李海峰 單位: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