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少林文化旅游發展戰略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研究目的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以一定的物質基礎為前提,其內容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同時,長期積淀的豐厚文化資源,又能促進經濟的不斷進步。“興國之途,首在經濟之道。”作為具有悠久歷史,囊括儒、道、釋三教的少林文化,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以文化興旅游,以旅游促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路子。本研究旨在將少林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經驗進行分析,總結出以旅游為橋梁,實現文化和經濟良性互動的規律,同時,為促進中原文化的發展戰略,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根據調研目的和內容,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以及論著,以此為本研究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2.2專家訪談法針對少林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其走向訪問眾多相關專家和領導,以期提供某些建議與對策。
3結果與分析
3.1少林文化的博大內涵嵩山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重要發祥地,馳名中外,嵩山少林文化的產生與嵩山少林寺密切相關,它包括民俗傳統、宗教、哲學、文學、歷史、考古、經濟、科技、教育、人物、醫藥等方面內容,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具有時代性和階段性,體現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結構。〔1〕
3.1.1嵩山少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縮影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是特殊而具體的文化。中國是歷史悠久、地域遼闊、多民族統一的文明之國,但經濟發展很不均衡,文化發展也很不平衡。也正是在這種不平衡中,經濟和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特色。長期積累起來的各民族的文化精髓,鑄成了中華民族的靈魂,凝聚著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各具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偉大的中華文化。黃河流域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而位于黃河南岸的嵩山少林文化
,以其豐富的內涵呈現出獨特的風韻,成為中國文化的縮影,擁有中華優秀文化的主要特征。在中岳嵩山不到10公里的距離內,就可以看到中國釋、儒、道三大文化1000多年發展的軌跡,這里不僅有中國佛教禪宗祖庭的少林寺,而且有中國道教文化的主要圣地之一中岳廟,更有中國宋代儒學的中心活動場所嵩陽書院。〔2〕從嵩山少林區域文化的特殊性里,可以找出中國文化的統一性。
3.1.2嵩山少林文化具有深刻的哲學內涵從少林寺孕育出的眾多英雄豪杰,可以歸納出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現象,總結出“尚武報國、振興中華、助善懲惡、崇尚武德、精益求精、注重美學”的武術精神。同時,在少林寺的大組建筑群中,“少林山門景平分”,從佛教建筑的“對稱”,可以聯想到儒家的中庸,道教的和諧,以及政治家對矛盾的協調、平衡,進而體味出生活的哲理。
3.1.3嵩山少林文化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從漢三闕以至當代碑刻中,可以看出中國諸年代的政治經濟發展風格;從嵩山大法王寺的興衰史,可見佛陀東來,文化融浸,巧為無形賦新形的歷程;〔3〕從清朝初年的中岳《廟會圖》中,則可以找到古代商品經濟發展的“備忘錄”;“少林秘方”作為中國醫藥學跌打救治的科學總結,從中可以看出中華醫藥文明的不斷發展。
3.2少林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歷程登封市的發展起源與嵩山少林文化,得益于旅游。其堅持從本地實際出發,面向國際國內大市場,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旅游名城這一奮斗目標,走出了一條以文化興旅游,以旅游促開放、促建設,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路子。其中歷經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9年以前)。此階段文化處于純文物和自然狀態,由于客觀條件限制及政治運動的影響,多數文物景點均未對外開放,潛存于歷史的塵封之中,主要服務于政治活動和外事接待。同時,開展一些民間文化活動,廟會高峰期,參會者多達幾十萬人,對文化、經濟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第二階段(1979~1991年)。一部《少林寺》電影揭開了登封旅游的序幕。一夜之間,“天下功夫出少林”家喻戶曉,形成了強大的沖擊波,使慕名者蜂擁嵩山少林,每年到此參觀旅游的國內外游客突破200萬人次。登封黨政領導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1984年提出了“以旅游業為突破口,全面振興登封”的發展思路,把旅游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排上了議事日程。以少林寺為重點大規模進行景區、景點建設,并舉辦了九屆少林武術節,持續不斷地加強對外宣傳,使少林寺成為全國的旅游熱點。
第三階段(1992年至今)。1992年以來,登封市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動力,確立了建設現代旅游名城的奮斗目標。把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龍頭”、先導性支柱產業來抓,制定了先建衛生城、再建園林城、最后建成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的三步走發展戰略。旅游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同時,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至此,登封市以少林文化興旅游,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3.3少林以文促經的發展戰略歷史悠久,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是登封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岳嵩山巍然屹立,儒、道、釋三教薈萃,文物古跡比比皆是,涉及歷史文物、文學藝術、科教經濟、天文地理、山水風光等領域。依據豐厚的歷史文化發展旅游,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是登封市歷屆黨委政府的不懈追求。
3.3.1加強領導管理,實施“旅游立市”旅游是登封興市之本、成市之基。登封市委、市政府從國內外旅游業發展的大趨勢出發,明確提出了“旅游立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旅游名城的發展戰略,把旅游業作為全市發展的“龍頭”和主導產業,按照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把全市旅游活動分為武術、登山、考古、宗教、天文、地質六個系列,落實具體措施,加快進行開發建設。
3.3.2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旅游促銷以《少林寺》的播映為契機,堅持不懈地加強輿論宣傳。僅第五屆國際少林武術節上,就邀請了國內外126家新聞單位、280多名記者參加報道。近年來,塔溝武校的表演頻頻出現在央視春晚、奧運會等大型節目中,無形中又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誠邀海內外作家、藝術家到嵩山采風。文學藝術界的專家、學者滿懷激情登臨中岳,寫嵩山、畫嵩山、拍嵩山、唱嵩山。據初步統計,目前已拍攝嵩山少林題材影視片、歷史文化資料片30多部,分別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映。《少林寺》又被翻拍成電視劇登上了熒屏。
3.3.3制定優惠政策,擴大投資渠道通過獨資、合資、拍賣、股份、承包、租賃等各種投資形式,共同開發,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制定投資優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吸引中外客商。開辟新的投資途徑。1998年以來,登封市開始積極籌組嵩山少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抓緊包裝上市,以期在更大范圍內融通社會資金。
3.3.4弘揚少林文化,營造旅游熱點堅持把開發少林佛教文化、武術文化作為全市旅游的重點和突破口,集中力量打好少林品牌,實行“武術搭臺,經貿唱戲”。從1988年以來先后舉辦了8屆國際少林武術節,以武術比賽、武術表演為載體,引來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往登封觀光旅游,進行經貿洽談。同時開展廣泛的“武術外交”活動。〔4〕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登封市派往國外進行武術交流和武術教學表演的專門團隊有80多批,涉及亞洲、歐洲、美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上世紀80年代少林寺開放以來,已擁有海外弟子200多萬人,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有少林武術組織。
3.3.5拉長產業鏈條,發揮帶動作用在開展歷史文化旅游的基礎上,登封市推出自然風光旅游,大力發展旅游購物、食宿、娛樂、健身、休閑度假等配套項目,不斷培植新的旅游業增長點。在不斷豐富旅游產品的同時,充分發揮旅游經濟的帶動作用。將旅游開發與礦產資源開發等工業經濟發展結合,和農業經濟發展結合,和外經貿結合,和城市建設相結合,在創建優秀旅游城市的同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使兩個文明建設共同發展。
3.4以旅游促進中原經濟發展的建議河南地處中原,位置優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和華夏7000年文明史的縮影,是中國地下文物第一大省、地上文物第二大省。全國八大古都的洛陽、開封、鄭州、安陽四大古都都在河南。同時河南有以名列五岳的嵩山風景區為代表的一大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具有發展文化旅游經濟的獨特資源優勢。〔4〕因此,本人認為,河南應借鑒推廣登封市依托嵩山少林文化發展旅游促經濟發展的經驗,實施文化旅游經濟適度超前發展戰略,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議:
3.4.1拓寬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文化旅游產業的新路子政府應更好地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真正把文化旅游業確定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理順旅游業的管理體制。同時,要在做好文化旅游資源的評估工作的基礎上,論證一批開發價值大、投資回報率高的旅游項目,制定優惠政策,適時組織旅游招商活動,吸引國際國內眾多投資者共同參與文化旅游業的開發建設,形成以股份制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以骨干企業為龍頭,以資本為紐帶,組建大型股份制文化旅游企業,并盡快上市,廣泛融資。拉長文化旅游產業鏈條,尤其要抓好文化旅游紀念品的設計開發、星級賓館和休閑度假設施建設等薄弱環節,使食、宿、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成龍配套。
3.4.2加強文化旅游業的軟件建設應制定并實施一系列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著力引進和培養一大批本科以上學歷的高層次人才,對現有的服務人員、導游人員要進行系統的培訓和考核,堅決做到持證上崗。并且要集中精力做好旅游區和景點的治理整頓,解決市場秩序混亂以及坑騙游客的不法行為等問題,創造文明、安全、衛生的中原文化旅游新形象。
3.4.3實施文化旅游開發與城市建設一體化河南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眾多,中原城市群相對密集,交通便利,發展城市文化旅游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可以把文化旅游開發作為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各項硬件建設上應強化文化意識、旅游意識、園林意識和環境意識,用“旅游無限化”的新理念指導硬件建設,大到一個街區,小到一個建設項目,都要在建設的同時賦予其旅游功能。同時,應加強城市內在文化素質的營造,培育城市精神,規范市民行為,實現社會環境的安全有序、經濟環境的公平合理、人文環境的熱情好客,保證旅游與城市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
3.4.4努力實現和國際旅游大循環的全面接軌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中原文化旅游業必須走向國際市場。要在積極引進外資的同時,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旅游管理經驗,盡快掌握旅游業營運的國際標準和國際慣例,加快實現旅游業的現代化。要跨出國門,加入國際大型旅游集團,在國外主要客源地設立促銷機構,宣傳促銷、組織客源,研究掌握市場運行規律和發展趨勢,取得駕馭國際旅游市場的主動權。通過旅游業的發展,不斷密切同各個國家、地區的友好合作關系,展示中原文化的價值,為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1)少林文化的產生與嵩山少林寺密切相關,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它是中華文化的縮影,具有深刻的哲學內涵,并體現出中華文明的發展。
(2)少林寺歷史悠久,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是登封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少林寺》的播映為契機,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旅游名城這一奮斗目標,走出了一條以文化興旅游、以旅游促經濟快速發展的道路。
4.2建議
(1)河南地處中原,位置優越,具有發展文化旅游經濟的獨特資源優勢。應借鑒推廣登封市依托嵩山少林文化發展旅游促經濟發展的經驗,實施文化旅游經濟適度超前發展戰略。
(2)應拓寬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文化旅游產業的新路子。加強文化旅游業的軟、硬件建設,實施文化旅游開發與城市建設一體化,大力發展中原城市文化旅游。面向21世紀,努力實現和國際旅游大循環的全面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