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經濟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日益為各界人士所重視。特別是在80年代后期至今,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東部,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高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資本相對缺乏的特點使得中小企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但中小企業與經濟增長究竟有多大的內在聯系?本文將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利用東西部8個省市1990-1999年的工業產出數據建立數量經濟模型,對工業產出增長與中小企業的貢獻進行回歸分析,試圖從理論上說明中小企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內在相關性,指出西部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的必要性。
2東西部GDP增長與中小企業的貢獻率
由于大、中、小企業在經濟中所占比例不同,它們的積累能力進而增長能力也不同,各類企業產出的增長對經濟增長的總體貢獻也就不同。我們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來簡單地計算各類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以Y代表某個地區在某時期的GDP,L、M、S分別代表大、中、小企業的產值,則。該式兩端對時間t分別求導并運算可得:
(1)
其中,為X量的增長率;為X在產值Y中所占比例;就是X的增長對Y增長的貢獻率。使用該方法我們可以計算出各類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然后就可以比較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在整個經濟增長中貢獻的大小了。這里,我們采用了1990-1999年東西部幾個典型地區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的數據,計算出1990-1999年各地區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產值的平均增長率和大、中、小型各類企業對增長的平均貢獻率。我們用圖表示如下:通過表1、2的分析結果我們還可以發現,中小企業的貢獻率與總的經濟增長率有很大的相關性(東西部均如此,東部相關系數平均為0.794,西部相關系數平均為0.759)。圖1到圖8也恰好描述了計算的結果。從圖1到圖8我們可以看到,工業產出增長與中小企業貢獻率擬合最好的是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等東部地區,而這一地區恰恰也是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區域。其余西部諸省則擬合得比較差。這種結果也正好反映了西部的經濟發展滯后,與我們通常的觀察相符。可以看出,在東部地區中小企業的貢獻率一般都大于大企業的貢獻率,而西部則不明顯。并且中小企業貢獻率較大的年份往往也是產出增長率較高的年份。對于這一點,東部也較西部更為明顯。由于數據上的限制,我們在上述討論中使用的中小企業數據全部為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數據。但是,考慮到其它產業中的中小企業比率一般會大于工業企業中小企業比率,并且東部省份的服務業等行業無疑會比西部更為發達,所以我們對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發揮作用的分析結果應該不會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
3、結論
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找出了東部地區經濟高速發展與中小企業發展之間的相關關系,指出在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小企業的發展明顯滯后是阻礙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發展中小企業是實現技術創新,推動技術進步的重要手段。與二戰之前不同,本世紀
六、七十年代以來逐漸興起的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主要是在中小企業中、至少是在大量中小企業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
第二,發展中小企業是防止壟斷,保持經濟效率的必要措施。國有大企業普遍效率不高,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能夠對大企業形成競爭壓力,加快大企業的改革步伐。
第
三、發展中小企業也是提高大企業產品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現代生產是在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分工合作的體系中完成的。大企業通常把其產品組件中比較標準、勞動較為密集、技術含量比較低的零部件分包給許多中小企業,以減少自身的投資規模和管理難度、增加經營的靈活性。因此,如果一國的中小企業不發達,大企業的競爭力也必然要大打折扣。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由于西部地區中小企業發展滯后,使得西部地區在改革開放后發展速度明顯較東部地區緩慢的多。因此,西部應當出臺政策允許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中小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出臺西部地區的相關法規,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給予法律保護,并給予各種優惠政策,以促進西部地區發展和完善中小企業,最終實現西部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