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閑暇經濟理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閑暇與城市圖書館資源再配置的關系
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城市居民時間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閑暇結構調整”成為現階段能否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積極穩妥地進行閑暇結構調整,需要沿著閑暇的雙重性與文化的雙路徑協同展開。其調整的路徑依賴于文化型閑暇的形成過程,無論是市場還是政府,一方面,通過具體的制度安排影響城市生活方式,導致整個閑暇結構的形成或變動;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參與調整時所具有的能動性來自文化,城市圖書館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文化產物,這種與文化與生俱來的依存關系使得圖書館成為社會文化的象征,也使城市圖書館從誕生之日起就具備固有的文化屬性,主要表現在城市圖書館作為文化機構承擔著文化的保存和傳承,推動著文化研究與文化創新。同時,城市圖書館作為收集、整理、儲存、傳播、交流文化成果的社會信息服務設施與機構,提供了閑暇消費模式向消費生產模式轉變的第三空間,從而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三維變量整合。城市圖書館第三空間的作用:生態—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與生態的關系主要表現為具有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生態文明理念,從而提高實現從開環的末端性治理到閉環的全過程控制改變的可能性;與社會的關系表現為社會福利增加和社會和諧,實現社會福利要素的改進;與經濟的關系表現為知識經濟的重要推動力,實現從數量型的物質增長到知識型的服務增長的變革。
2閑暇視角下的城市圖書館資源再配置效應分析
2.1概念模型城市圖書館第三空間中文化型閑暇活動是通過對社會及他人精神財富的消費,同時這種消費過程又是對精神財富的消化、繼承、積蓄、再造和創新過程,提升個人信息素養、技能素養和文化素養。它并非是一種單純的閑暇健身、健心行為,更為重要的是溝通感情、獲得信任和尊重或是地位的象征,實現城市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轉化型累積。由此可得,文化型閑暇視角下的城市圖書館資源再配置傳導機制是指通過城市圖書館的文化型閑暇消費生產,實現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的轉化性積累,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加速資源再配置效率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從文化型閑暇視角對圖書館的資源再配置機制進行研究,可以整合生態—社會—經濟變量,促進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全面推行。其主要包括:人力資本傳導機制、社會資本傳導機制以及通過溝通機制和學習機制,還存在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的聯動機制。
2.2人力資本效應分析閑暇時間增加,但并沒有明顯地使效率損失的原因在于,人們延長了學習時間,特別是各種正規教育以及在職培訓活動等,而日益減少了進入勞動市場的時間。學習時間是教育過程的一種投入要素,通過這種要素使用產生人力資本的積累。人們之所以選擇閑暇,是基于有限理性假定,人們相信通過受教育閑暇時間利用可以提高其未來享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對自己未來的評價,從而降低對未來的貼現率。受教育閑暇時間增加人力資本的積累,同時人力資本的積累也會增加閑暇的動態需求。但需要指出,用于人力資本的閑暇時間使用量隨著年齡增加而趨于下降,其原因在于兩個方面:其一,當壽命周期一定時,未來收益的當前價值將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其二,投資成本將隨著人力資本的增加而上升。交易費用理論認為,在市場上所進行的交易可看作是締約各方之間關于產權的部分或全部轉讓,這些轉讓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合約安排來進行。然而,這些轉讓以及各種作為生產要素投入的相互協調都是有成本的,其中包括契約制定過程中當事人之間討價還價的成本,以及執行契約條款的成本。契約的存在并不是因為物的交換的損益,而是隱含于物的背后的產權變動所引致的利益關系的調整。產權的核心是關于人的行為的約束條件,是對交易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利益關系的明確界定。給定制度環境,那么產權分配直接與參與人的談判力有關。假定給定制度環境,則資產的專用性一般是產權談判結果的決定性因素。人力資本尤其異質性人力資本的累積可以提高其資產專用性,從而降低交易成本。
2.3社會資本效應分析閑暇時間往往代表了非市場時間的有價值利用。這種非市場時間的有價值利用會產生行為人之間的非市場相互作用的經濟效應即社會資本。需要強調這種非市場時間利用的經濟效用可能并不是行為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初衷,具有偶然性和隨意性。例如一個人利用閑暇時間參與圖書館服務,如在大量閱讀過程中,進行“重復的社會性相互作用”,產生彼此溝通和信任而獲得正外部性;以及這種正外部性感染到讀者周圍的人而獲得正外部性。此外,閱讀過程中能夠明顯改善人的緊張情緒和壓力,給人帶來快樂,這種快樂會波及相互作用的行為人而獲得正外部性。讀者獲得的外部性即社會資本。社會資本與交易費用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良好的社會資本可以降低交易費用,反之,社會資本不足,會增加交易費用。社會資本對交易費用的節約表現在它有利于成員間的合作與彼此信任,從而節省了協議談判、擬定和執行的時間、精力和費用。首先,市場體制下僅存在經濟交換,雙方是相互獨立的,沒有任何依賴關系,一次交易的完成就意味著關系的終結。網絡體制下不僅存在經濟交換,也存在關系交換,交換建立不但是物的量與量的關系,而且建立的是人與人之間質的關系,即使完成一次交換,彼此之間依然存在持續的互動。由此網絡交換同市場交換相比,網絡交換變為一種重復博弈。經過一系列博弈之后,博弈方就能找到合作解。社會資本對交易費用的節約還表現在可以節約信息費用。在不完全信息條件下,社會關系網絡在信息獲取這個意義上說就是一張信息網絡,較易于發現需求和供給,故交易搜索成本減少,甚至接近于零。
3結語
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中國城市居民時間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積極穩妥地進行閑暇結構調整,需要沿著閑暇的雙重性與文化的雙路徑協同展開。其調整的路徑依賴于文化型閑暇的形成過程和城市圖書館第三空間作用發揮即培養城市居民的信息素養、文化素養和技能素養,實現城市居民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積累,從而降低資源再配置交易成本和加速資源再配置效率,推進社會城市化、循環經濟和生態文明三維空間協調發展。
作者:王穩琴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