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執政思想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們應該向陳云學習什么?陳云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博大精深,我們必須學習和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他的執政思想。執政,是政黨政治的核心問題,是政黨通過合法途徑在國家權力中占據主導地位,并將自己的政治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貫徹到國家政務管理過程的活動。執政,是通過執政黨成員擔任國家領導職務來實現的,因此具體的執政活動,往往在反映執政黨政治共性的同時,又會反映出國家領導者的鮮明個性,是兩者完美結合的體現。尤其是,領導者對黨的政治主張的理解力和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力所形成的具有鮮明個性的執政思想,對實現一定時期的執政目標,對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勝利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都是不可或缺的,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和研究陳云執政思想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
一、以親民為民的務實風格妥善處理執政黨與人民的關系
作為執政黨生存和發展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是掌握人民并贏得人民的擁戴。曾經把這個問題解釋為政治的核心要義,就是把擁護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自己的人搞得少少的,這樣黨才能站住腳跟。然而,在實踐中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卻不是那么簡單的。由于我們黨戰略部署得當,1949年5月的上海役取得了軍政全勝,不僅消滅了國民黨守軍,還完好地保存了整座城市,創造了“瓷器店里打老鼠”的奇跡。不過在勝利后,對整建制接收的國民黨上海舊政權遺留下來的工作人員如何處置,一時間卻成了難題。有人提議:全部遣散。黨內有不同意見,舊政權遺留人員也心存疑慮。在這關鍵時刻,陳云提出:舊政權遺留人員要全部留下來。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政治背景下,陳云提出這個思想觀點是需要有理論勇氣和實踐膽略的,體現了他親民為民的務實風格。首先,這體現了為人民掌好權的強烈的政權意識。上海解放了,人民政權建立了,但要真正讓人民對人民政權由陌生到熟悉,由觀望到接受和擁戴,使新生的人民政權得到鞏固,還有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十分謹慎、妥善地處置各種矛盾和問題。所以,陳云認為,盡管全部接受在舊政權下工作過的人員,人民政府的財政負擔會很重。但是裁了這部分人,讓他們失業,沒有飯吃,問題更大?,F在留用這部分人,雖然在財政上是個負擔,但政治影響好,待解放地區的人看到,這些人生活都有保障,就不怕了,反抗的人少了,這樣戰爭可以更快結束,少損失好多人力物力,整個支出可以大大減少。
由此,民心就會被凝聚到共產黨和人民政府一邊來。其次,這體現了善待人民的科學態度。中國革命勝利了,勝利者作為新的執政者必然會受到人們的關注甚至擁戴。這些人有發自內心的,有隨大流的,自然也會有投機鉆營甚至別有用心者,這就要求新執政者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處理執政黨與人民的關系。所以,陳云認為,對待在舊政權下工作過的人員,即使要裁人,也不能全部裁掉,只能裁掉極少數劣跡昭彰為人民所痛恨的,而大部分還要留用。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這些人員沒有跟國民黨、集團逃走,說明他們是有正義感的,所以要區別對待,要理解廣大舊政權人員的心情,要讓他們繼續留在人民政權中發揮聰明才智為人民服務。解放以后,他們也是人民的一員了。即使曾經是反動營壘中的頭面人物,我們也要爭取他們反正么。在這個問題上,陳云把握得無疑是非??茖W、合理的。再次,這體現了為人民用好權的責任擔當。在處理上海舊政權遺留人員問題過程中,陳云留下了這樣一句震撼人心的話,值得我們好好回味:“現在是我們管理國家,人民有無飯吃就成了我們的責任?!睋?,陳云提出了處理舊政權遺留人員的一系列方法和原則。對此,表示完全贊同,曾經回電說:“中央同意此次上海會議決定的總方針及許多具體辦法……不輕議裁員……否則政治上對我們極為不利?!标愒婆c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宗旨的生動演繹。
二、以總攬全局的戰略能力科學處理執政黨與經濟的關系
執政黨要生存與發展并長久地執政,必須擁有和贏得人民。而擁有和贏得人民的關鍵,是維持和推動經濟發展,讓人民安居樂業。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在剛剛解放的上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上海解放初期,由于盤踞臺灣等海島的國民黨集團不甘心失敗,對上??诎哆M行武裝封鎖,對上海的戰略目標、甚至是民用建筑實施狂轟濫炸,導致城市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遭到嚴重破壞。面對嚴峻局勢,有人提出,為避免損失、化解困難,應將上海的工廠搬遷到內地去。陳云對這個建議堅決反對,并作出了“上海工廠不搬家”的重大決策,保證了上海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維護和實現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展現了高超的總攬全局的戰略能力。首先,對復雜局勢的科學分析與判斷。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是一部不斷遭遇挑戰、戰勝挑戰的歷史。出現各種挑戰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面對各種矛盾與挑戰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其性質特征和發展規律,這樣才能夠掌握主動權。陳云對上海工廠要不要搬家的問題的處置,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他明確表示:“這件事情要慎重。應將解決目前困難與全國長期建設看成兩回事,分開來處理。”
這就抓住了問題的“牛鼻子”。解決問題,必須首先分清問題的性質特征,上海的困難究竟是自身矛盾引發的,還是外在因素催生的。如果是前者,當然要從內部著手,整頓企業,調整產業結構與方向。但現在,上海面臨的困難明顯地是由于受到外因而誘發的,這就不能把解決目前的困難同自身經濟的長期發展混淆了,更不能為了解決目前的困難而打斷甚至打亂自身的經濟發展步伐。其次,對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與運用。經濟,是指一定范圍(國家、區域)內,組織的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系的系統之總稱。在復雜的經濟體系中,生產作為人類創造社會財富的活動和過程是居第一位的,一旦生產環節出了問題,將影響整個經濟體系的運行。深刻把握這一點,陳云對上海工廠搬家所要具備的條件系統地作了分析。他認為,工廠生產需要原料。從原料供應來說,紡織廠可以搬到棉花產地,但工廠生產需要有適當的廠房,還需要有電力、機械等有關的企業與之配合,這些條件棉花產地就不一定具備。所以,估計上海工業的主要部分不能搬,“不能因為目前有困難,就把許多工廠搬走了事。要完全具備搬廠的經濟條件并不容易”。
確實如此。在歷經數十年的戰亂以后,上海作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工業基地尚且面臨這樣大的困難,其它地方也就可想而知了。事實上,舊中國給新生的人民政權留下的是一個爛攤子,當時沒有一個地方能夠提供搬遷上海工廠所需要的大量充足的電力、燃料、原料及廠房等必要條件。如果盲目地搬了,結果只能是“這里工人失了業,那里半年也開不了工。因此,我們決定不搬了,要全力維持生產……現在心要定下來,就按這個方針布置工作”。這免除了上海工人階級可能面臨的失業之苦,更避免了工廠搬家可能對上海乃至全國經濟帶來的嚴重影響。陳云同時還要求:要“力爭上海主要行業(紡織、印染、紙煙等)的開工率維持到三分之二……改造舊上海,主要的是使生產事業得到恢復和穩步發展”。[8]貫徹“上海工廠不搬家”的重大決策,為了克服面臨的困難,在黨中央、政務院的領導下,上海成立了防空司令部,落實了反封鎖、反轟炸的具體措施,使上海的生產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穩步發展。
三、以細致嚴密的辯證思維妥善處理執政黨與社會的關系
中國革命勝利了,但用的話來說,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革命勝利以后的路更長、更難走。這個“長”與“難”從根本上來說,在于革命黨思維如何實現向執政黨思維的轉化。在成為執政黨后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的問題是,身體已經是執政黨了,但腦袋依然是革命黨的,革命黨思維會以其強大的慣性,影響著執政黨的理論和實踐。深刻領會的思想,陳云以其細致嚴密的辯證思維,在處理執政黨與社會的復雜關系過程中,努力引領和推動全黨執政黨意識的確立。首先,引導黨員干部正確認識和對待私營經濟。解放初期的上海,我們一些黨員干部在處理私營企業勞資糾紛矛盾時只站在工人方面,認為對資本家就要“斗得兇、訓得嚴、管得緊”,存在“對老板不必統,只有戰”的思想,因此一有勞資糾紛,就認定責任在于資方。由此帶來的后果是嚴重的,其核心,就是如何處理執政黨與私營經濟的關系問題。陳云告訴黨員干部:“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和對待私營工廠呢?私營資本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經濟的不可缺少的部分?!?/p>
陳云所指出的這點是至關重要的。解放初期,私營經濟在上海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過去,這些私營工廠和商號是為舊上海、為達官貴人服務的;現在他們是為新上海、為人民服務的。盡管有些行業和產業與新時代、新上海的要求不相吻合,需要調整甚至取締,但是恢復上海經濟必須要發揮私營企業和商號的作用,這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此,陳云向黨員干部指出,要正確對待私營企業。在私營工廠中的工人,有權利要求實行勞資兩利,要求資本家尊重工人的民主權利,遵守人民政府的法令。但也有義務完成生產計劃,遵守勞資雙方訂立的契約,遵守政府保護私營企業的法令。陳云就此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不但要讓工人充分享受自己的權利,同時也一定要教育工人盡自己應盡的義務,“教育工人盡義務,要比教育工人享受權利難,但我們一定要這樣做”。其次,引導工人階級樹立主人翁思想。與我們的黨員干部存在革命黨思維一樣,盡管解放了,而我們的一些先進分子帶領著工人群眾仍然習慣于采用舊中國在中共地下組織領導下與資本家斗爭以爭取政治權利和維護經濟利益的方法,來對待新上海的私營企業。這導致勞資之間處于尖銳對立之中,私營企業處境艱難。面對這種情況,陳云努力啟發上海工人階級樹立主人翁意識:“在私營工廠中的工人,應該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生產。這不是幫資本家掙錢嗎?是的。但是從整個國家來講,生產的東西多好還是少好呢?當然是生產東西多好。工人不能單從個人來看,要看到整體利益。”
現在我們正面臨一些困難,工人階級要有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比如,對工人來說,工資就有降低的可能性。又比如,那些適應過去上海畸形發展的工廠,現在就很難維持了,這些工廠的工人就有暫時失業的危險。有些工廠則是可扶可倒,我們就要力求把它扶起來,使它不要倒。如果隨其自己倒下去,那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因為“對工人來說,在業無論如何苦,總比失業好。對那些一定要倒的工廠,工人、工會、資本家要好好協商,如何協助失業工人渡過難關……并且協助政府解決這些困難”。這就是作為主人翁的工人階級的歷史責任。再次,維護和實現社會各方利益,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黨員干部,陳云就克服財政經濟的嚴重困難,具體到化解敵人封鎖問題、工廠搬家問題、糧食問題、棉花問題、運輸問題、工業生產問題、金融問題、失業工人救濟和安置問題等,一一加以落實。對上海工人階級,陳云除了進行思想教育,進行失業救濟和就業安置外,針對整體素質偏低,文盲、半文盲約占37.5%,小學文化程度的占43.1%,兩者相加居然超過了80%的現狀,指導上海開展了工人的技術業務培訓工作,并將勞動力的使用與安置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計劃之中。對私營工商業,陳云積極扶持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私營工商業,妥善處理包括勞資兩利在內的“四面八方”關系。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陳云的執政思想在上海的實踐,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執政學說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根據黨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所擁有的環境和條件,從其所領導的工作出發,來研究和確立具體的政策與策略,從而保證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政目標的實現。在這當中,陳云發揮出了表現社會公平、社會正義和維護新的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各種社會角色中起著示范、導向和楷模的作用,代表了新社會的新形象,從而有效地鞏固了其所代表的執政黨的執政地位。
作者:袁志平 單位: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