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次貸危機中國外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2007年8月以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全面爆發,美國、歐洲金融市場受到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并導致美歐經濟放緩甚至衰退。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特別是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提高,將首當其沖的受到負面影響。
一、次貸危機對我國外貿影響日益加深
次貸危機的爆發與蔓延,從國際需求、人民幣匯率、生產成本等多個方面對我國外貿進出口都產生了嚴重影響。
1.國際經濟放緩縮減了我國外部需求。隨著次貸危機逐步向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轉化,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也進一步加深,正如格林斯潘所說,次貸危機的真正根源在于全球經濟擴張。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大經濟體經濟增長前景黯淡甚至出現衰退跡象。國際經濟低迷,日漸收縮我國外部需求,出口增速減緩和貿易順差的縮減將不可避免。
2.人民幣匯率升值導致喪失價格優勢。為應對次貸危機,美聯儲不斷降低利率,為銀行注入流動資金,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人民幣升值步伐也因此明顯加快。同時,次貸危機引發的美國資金市場調整及可能的貨幣政策的放松也會增加我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并可能引發對華投資的新一輪高潮,將對人民幣升值形成更大壓力,從而直接導致我國出口產品喪失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
3.成本上升擠壓利潤空間。受全球范圍內投資和消費需求強勁、部分資源產品供給公司壟斷,以及航運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市場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能源資源產品,以及糧食、大豆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一直以高位運行,直接導致世界范圍內的通貨膨脹形勢嚴峻。由于我國對初級產品進口依賴不斷加大,結果導致我國輸入型通脹壓力進一步上升。作為制造業大國和貿易大國,中國已成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承擔者,出口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對我國外貿運行的影響將日益加深。而且我國勞動力成本、環境資源壓力等要素價格調整具有不可逆轉性,這使得我國出口企業的利潤已經到了極其微弱的境地。
4.經濟下滑使得貿易保護措施進一步加強。近年來,隨著我國出口的快速增長和貿易順差的持續擴大,美歐的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我國與美歐等國的貿易摩擦不斷發生。富裕國家中保護就業免遭低成本國家競爭的呼聲越來越高,美歐遙相呼應,紛紛高筑貿易壁壘。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當前,世界經濟環境復雜、全球貿易可能出現持續滑坡,必將引發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潮流,導致貿易摩擦增多,我國外貿發展外部環境不容樂觀。
二、應對次貸危機的對策建議
盡管次貸危機給我國外貿進出口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也為我國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等諸多改革方面提供了契機。
1.加強內外貿易政策的協調性。從化解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來看,要綜合考慮外貿政策(出口退稅、加工貿易政策等)與匯率政策、貨幣政策、資源價格、勞工和環境政策的協調與配合,增強協調性,使國內改革與政策調整要充分考慮出口產業和企業的承受能力。如貨幣政策在對投機性大的房地產行業繼續從緊的同時,可以對關系國計民生的,有助于穩定物價、擴大就業和技術進步的農業和相關制造業實行區別性靈活政策。還可考慮將出口退稅政策回歸到“出口貨物零稅率進入國際市場”的制度設計中,將優化外貿結構、提高出口質量和效益的主要任務由國內的資源價格、勞工和環境政策來承擔。
2.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保持人民幣匯率水平的基本穩定,有利于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除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的匯率傳導機制,避免匯率成為美國轉嫁危機的政策工具。同時,要密切關注美元兌歐元、日元等其他主要貨幣匯率的變化調整,特別是美元匯率可能出現的觸底反彈引起的國際貨幣匯率關系新變化。加快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弱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管理,合理確定人民幣對不同貨幣的比價關系,完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框架。
3.深化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目前,中國正在同亞洲、大洋洲、拉美、歐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2個自貿區,這些自由貿易區涵蓋了中國外貿總額的四分之一。因此,我國外貿發展戰略在繼續鞏固和深化發達國家市場的同時,應當加快借助于新興市場擴大出口,通過向中東、俄羅斯、拉美等地區的出口增長,來緩解對發達國家出口的放緩。相信隨著我國自由貿易區網絡的逐步形成,將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空間,增加貿易渠道,分散出口過度集中少數發達國家的風險。
4.積極推動產品升級。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產業結構,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推動外向型產業由勞動密集型逐步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升級。而且從長期來看,轉變我國外貿發展方式,把外部的壓力轉換成出口產品升級的動力,以及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減少對外部市場依賴,才是化解外部危機對我國經濟貿易影響的根本途徑。
5.有效防范貿易壁壘,化解貿易摩擦。次貸危機惡化后,發達國家未來的貿易壁壘會更多,貿易保護措施會更加頻繁使用,中外貿易摩擦也會進一步增加。為此,我國政府和企業應有預見性地做好應對措施,要加大對外經貿交涉力度,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和貿易制度體系的建設,務實、有效化解中外貿易可能出現的糾紛。如有必要,還可聯合其他相關國家,在WTO框架下聯合抵制發達國家可能出現的通過貿易保護向國際社會轉嫁危機的做法。例如建立統
一、協調的多雙邊反應機制,實現公平貿易信息交流和共享;健全進口監控體系;完善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制度等等,以及時應對和主動防范各類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