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這次危機對經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2007年上半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已經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繼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提出申請破產保護之后,美國最大保險商AIG集團陷入困境,全球股市不斷深度下挫,美國、歐洲、日本以及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中央銀行先后通過注資、接管或人股來穩定市場。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說:“美國這次金融危機是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直到目前為止,這場危機仍然還在繼續當中,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在這種大背景下會給中國經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對于中國來說又應該得到哪些啟示?
1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
全球這次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實際上起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次貸危機是美國房地產市場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簡稱,而所謂次級抵押貸款又是相對于給資信條件較好的客戶提供的房地產抵壓貸款而言的,在美國,房地產抵押貸款按照借款人的信用因素,主要是收入和信用記錄被分成優質、類優和次級三類。次級抵押貸款就是對信用記錄不全或比較差、收入未達到申請標準、還款額與收入比例偏高的客戶發放的貸款,由于信用要求不高,貸款人可以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購房,僅需申明其收人情況,無需提供任何有關償還能力的證明。因其風險比較高,貸款利率也比較高,其貸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出2%至3%。在巨大的利潤誘惑下,次級貸款機構為獲得高收益而大量地為信用評級低或收入過低的客戶提供貸款,導致美次貸總量超過8000億,但是,高利率和低信用、低收入也使得次貸的還貸風險大大高于優惠貸款,從而為次級貸款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具體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1利率長期較低、房貸政策寬松
2001年至2003年間,美聯儲為防止9·11事件和IT產業泡沫破裂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連續17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低至1%。從2002年起,美國房價以每年10%的幅度上漲,2005年房價上漲17%,2003—2006年四年間美國平均房價漲幅超過50%,由于房價節節攀升,大量次貸公司進入房貸市場,不斷推出諸如零首付抵押貸款、若干年只付利息的抵押貸款等產品,使得那些信用記錄不佳或者根本無力償還貸款的人也可輕易地獲得抵押貸款來置業,造成次級抵押貸款急劇上升。
1.2政府不斷加息、房地產市場降溫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熱度不斷增加,資產市場的泡沫現象產生并加劇,美聯儲發現這一情況以后,于2005—2006年間進行反向操作,通過連續17次加息,將聯邦儲備基準利率迅速抬高至5.25%,這導致次級貸款借款人的還款負擔驟然上升,房價下跌又導致借款人很難將自己的房屋賣出,即使能賣出,房屋的價值也跌到不足以償還剩余貸款的程度,結果貸款違約率迅速上升,在2007年4月至6月,次級貸款違約率達到14%左右,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產生了大量的房貸違約和銀行壞賬。
1.3房貸金融創新帶來風險擴散
美國次級房貸在2003年推出時,曾被認為是一項了不起的金融創新,因為它圓了沒有充分財力置業且信用欠佳人的購房夢想,在眾多次級市場貸款公司“創新精神”的推動下,各種新的房貸產品大量涌現,這些貸款具有共同特點,就是降低貸款初期的貸款利率,一般在還款的開頭幾年,每月按揭支付很低且固定,等到一定時間之后,還款壓力陡增,很多炒房地產短線的“信用優質”人士認定房價短期內只會上升,自己完全來得及出手套現,還有眾多“信用一般”的人,用這類貸款去負擔遠超過自己實際支付能力的房屋。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這些貸款就可能變成高危品種,就會出現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
2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的影響
2008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持續籠罩全球金融市場,不僅導致美國房價大跌,資金緊縮,還對全球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造成極大的沖擊,造成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的巨額損失,其逐漸增大的負面影響給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造成了超乎預期的打擊,美國經濟衰退所導致的全球需求增長的大幅放緩必然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影響。
2.1金融危機加重人民幣升值壓力,使我國外匯儲備大幅降低
從匯改以來的情況看,人民幣升值明顯加速。2006年全年,人民幣兌美元僅升值了3.37%;2007年全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已加速至7%,而自2008年初據統計,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達4.26%,2007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加速升值,很大一方面的是原因是受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經濟受次級債危機拖累,正在陷入衰退,為了刺激出口,抑制進口,縮小巨額的貿易赤字,美國方面放任美元匯率貶值,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美元加速貶值,非美元貨幣中,歐元、瑞郎等前期均紛紛創下歷史新高,而日元也一度升破100日元兌1美元,美元的持續貶值給人民幣帶來了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升值幅度與人民幣存款利息之和一旦大于美元資金成本,就意味著人民幣升值的過度或存款加息的過度。人民幣升值的直接損失不是出口商品減少、沒有換到美元,而是中國的1.9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像冰雪一樣不斷在融化,國民財富在被弱勢美元所蠶食。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大量海外在華資產在完成增值之后可以換取更多的美元,可以在不久的將來輕易地兌換走國家的外匯儲備,從而把中國依靠消耗資源和勞動力掙得的財富瞬間消失。
2.2金融危機給國內投資人帶來巨大損失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業經營業績和資金實力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銀行、保險、證券和基金公司的業務,逐步向國外擴張,資產多元化的步伐也不斷加快,為獲得更高的效益,一些銀行、保險、債券和基金公司在美國的資本市場購買了大量房地產債券,當這些債券的市值在次貸危機中不斷下跌的時候,我國金融業所持有的這些債券資產必然大幅度縮水,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工商銀行投資于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的金額為12.29億美元,全部為第一留置權貸款支持債券,中國建設銀行持有美元次級房貸支持債券總共10.62億,其中有4.6億美元屬于引發市場風險的債券,中行持有的次貸規模總計高達96.47億美元,其中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89.65億美元,投資于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相關的債務抵押債券為6.82億美元。
2.3金融危機使我國出口呈不斷下降趨勢
我國直接出口對美國市場依賴較大,據美國普查局測算,2006年我國對美國出口占我國GDP總量的7%左右。我國央行研究顯示,我國對美出口與美消費數據變化高度相關,美經濟增長放慢1個百分點,我出口會下降6個百分點。很明顯,美國經濟下滑和美元貶值對中國出口需求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目前中國對美出口主要以電子產品、家具、玩具、鞋類以及服裝等消費品為主。美國需求下降,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中國外貿企業很可能遭遇訂單不斷縮水的尷尬,次貸危機的負面影響從金融領域向實體經濟領域擴展,根據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2008年6月我國貿易順差21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6%,降幅超過5月份的10.1%。當月出口總額為1215.3億美元,同比增長17.6%,較上月的28.1%大幅回落,降低外匯需求,對我國出口企業產生影響,從而對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產生沖擊,間接影響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
3美國金融危機帶給我國的啟示
3.1增強住房抵押貸款安全性,避免信用風險
“住房抵押貸款是優質資產,安全性很高”,一直是我國房地產業大部分金融機構的意見,起源與美國次貸危機的這場金融危機將居民按揭貸款的風險暴露無疑,這種資產的優質性受到嚴重質疑。將資金貸給不具備還款能力的貸款人并將其證券化,并且不斷地擴大是次貸危機產生的根源,這種次貸危機最終又導致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人的信用有等級之分,而中國沒有信用分級制度,這幾年在我國辦理住房抵押貸款,只要帶上身份證,收人證明(可能與實際工資收入不符、夸大)、購買房屋協議(可能是和開發商惡意串通好的假協議,如“假按揭”),即可獲得銀行貸款。而目前過高的房價掩蓋了風險,一旦房價有所逆轉,其潛在風險必將暴露,那樣的話將會對我國金融機構造成很大的沖擊,所以必須提高住房抵押貸款質量,防患于未然。
3.2金融創新不能忽視金融監管
近十多年來金融衍生工具品種越來越多,交易規模擴張加速,但是與此同時,對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評估和監管手段卻遠遠滯后,金融衍生產品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夠發揮促進交易、轉移風險的能力,又可以憑借杠桿效應掀起金融波瀾,對衍生金融品的監管失控,這也是造成美國次貸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金融危機提示我們,現代金融體系的監管應改更多地增強功能監管和事前監管,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化,金融創新的開發已不單是一個金融企業或部門的事情。它將涉及到多個部門和機構,比如,次貸產品被證券化以后進入到資本市場,這樣就使只屬于銀行的風險擴展到了整個金融體系。由于金融體系中可以相互傳導的原因,監管者如果只關注一個產品表面上的風險,這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要求能夠審慎地評估金融產品,洞悉其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對各類金融機構的同類型的業務進行統一標準監管,以減少監管的盲區,提高監管的效率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