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低碳經濟與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必然選擇。本文首先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阻礙因素進行分析,進而探討以低碳經濟為引導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包括加強碳預算管理、打造低碳產業鏈、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宣傳和普及低碳消費理念等。
關鍵詞:低碳經濟;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要求在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全面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升能源使用率,并積極開發新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應從技術開發、制度建設、宣傳教育等各渠道著手,深化落實低碳經濟發展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一、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阻礙因素
目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的阻礙因素:(1)能源結構仍以煤炭能源為主,包括煤炭、石油等的大量消耗,不僅導致這些不可再生能源儲量快速下降,也容易引發環境污染問題;(2)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中,出現了較長時期的粗放式生產模式,大量高碳氣體的排放,導致溫室效應、霧霾天氣等顯現不斷加劇,已經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而目前關注于碳技術開發和使用的企業仍然較少,低碳經濟發展形式嚴峻;(3)雖然目前聯合國已經制定相關政策,指出發達國家有義務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低碳技術轉讓,但具體轉讓途徑仍然依靠國際市場購買。另一方面,許多發達國家將工業生產基地轉移至發展中國家,更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污染問題。這些因素都是阻礙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必須提高對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視,把握好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方向。
二、以低碳經濟為引導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分析
(一)加強碳預算和有害氣體排放控制我國政府從十二五開始正式將碳預算納入到政府預算體系,這標志著經濟發展必須以低碳經濟為引導,滿足碳預算的各項要求。政府在制定經濟決策時,需要以碳預算指標為依據,充分考慮經濟決策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方面可能產生的影響,平衡好經濟發展與碳排放控制的關系。各行各業中的企業決策也是如此,只有將碳預算指標切實作為發展指導依據,而不是僅僅考慮資金的投入和回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以往的粗放式發展問題。
(二)借鑒國外發展經驗打造低碳產業鏈低碳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是一個全球性的課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更多的借鑒發達國家在低碳節能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果。不僅要借鑒其發展經驗,同時也要積極引進先進生產技術,為低碳節能發展提供基本保障。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下,我國積極與沿線國家開展合作,共同打造低碳產業鏈。同時,也要盡快制定相關技術標準,推動低碳產業發展,做好整體的規劃布局。
(三)加大力度推進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碳能源儲備有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積極尋找碳能源的代替品。在此方面,需要加大力度開發新能源,推廣新能源的利用。包括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在內的清潔能源開發與利用,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其中,太陽能的開發利用相對較為成熟,目前市場上的產品較多,在電力、建筑、汽車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應用。應在政府的節能減排政策引導下,完善相關保障措施,推動新能源更廣泛的利用,并不斷提升技術研究水平。
(四)廣泛宣傳和普及低碳消費理念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每個社會成員的支持和參與,在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下,必須樹立全民低碳消費理念,積極使用低碳產品,采取低碳出行方式,減少生活中的碳能源消耗。在此方面,也需要發揮政府、企業等的主體引導作用,積極宣傳和普及低碳消費理念,并將其具體化,比如不使用一次性用品、注重對廢舊物品的回收利用、隨手關燈節約電能等。在宣傳方式上,則應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新渠道,與傳統宣傳方式結合起來,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消費觀和低碳消費環境,從而確保低碳經濟發展策略的有效落實。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低碳經濟發展是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針對目前可持續發展存在的阻礙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整改策略,關注于低碳技術的開發與利用,形成全民低碳消費理念,可以實現對碳能源消耗及碳污染排放的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韓國峰.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7):5-7.
作者:李仁翔 單位: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