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西部脆弱地區產業結構及競爭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一師阿拉爾市為師市合一體制,是我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文章利用2004~2015年生產總值和三次產業產值數據,運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分別在新疆地方體制下和兵團體制下分析一師阿拉爾市產業結構,一師第一產業在全疆和兵團中均處于領先地位,但農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產業化程度較低;第二產業處于中速發展期,對兵團經濟增長有較高貢獻率,但在全疆和兵團中都缺乏競爭優勢;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高且極度缺乏競爭優勢。因此,應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提升工業經濟發展水平,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
關鍵詞:一師阿拉爾市;偏離-份額;產業結構
阿拉爾自古以來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具有雄厚的農業基礎條件,周邊區域塔里木盆地油氣、煤炭和礦產資源豐富,現已逐步成為南疆區域中心和公路交通樞紐。2015年阿拉爾市被國家發改委批準為南疆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未來阿拉爾將成為“東聯西出、西聯東進”的重要節點。但阿拉爾地處極度干旱區,生態環境脆弱、社會環境不穩定、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阿拉爾2004年建市,為“師市合一”體制,自建市以來經濟發展狀況如何?產業變動情況如何?如何在不利的發展環境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的過程是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過程。高遠東(2015)運用1992~2012年間各省份數據構造空間計量模型發現,社會需求為產業結構高級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侯勝朋(2015)運用動態偏離份額法對西北五省的研究發現產業結構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于斌斌(2015)運用動態空間面板模型發現,空間溢出效應是影響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楊玲(2017)運用1984~2014年間數據實證結果發現我國經濟總量的提升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王卓(2016)運用動態偏離-份額法空間模型研究陜西省各個產業的競爭力情況。新疆同一片土地上承載著兵團和地方兩個體制不同的行政主體,體制機制差異使基層發展單元面臨的發展環境相異。從2004年阿拉爾市正式成立到2016年,跨越了兩個五年規劃發展時期,為深入分析阿拉爾產業結構變動以及產業競爭優勢,本文采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分別在新疆地方經濟體制和兵團經濟體制下分析一師阿拉爾市產業結構的優劣勢。
一、一師阿拉爾市產業發展現狀
阿拉爾市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279.61億元是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35.37億元的8倍,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從圖1顯示,阿拉爾市三次產業增加值呈現上升趨勢,但第一產業的增速遠大于二產、三產,并且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大,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一)第一產業農業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業的發展對阿拉爾市經濟發展有極大的意義。阿拉爾市建市以來,第一產業生產總值基本呈上升趨勢,2009~2013年上升明顯,2013年一產總值達到歷年最高點,但隨后呈下降趨勢。阿拉爾市具有雄厚的農業基礎條件,農業優勢地位持續鞏固,農業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棉、糧、果、畜四大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畜牧業及果蔬園藝業比重上升,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位居第一。前些年紅棗比較收益較高,導致農業生產內部結構調整,隨著市場供求變化,紅棗產業進入震蕩期。另外,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導致棉花比較收益下降,棉花產業進入調整期。極端氣候變化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可預測的損失,因此近年農業產值呈下降趨勢。但就整體而言,第一產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是朝合理方向發展的。
(二)第二產業阿拉爾市第二產業增加值由2004年的7.5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110.91億元,所占比重由21.2%上升到39.67%。2004~2006年工業以及建筑業增加的比較緩慢,2007~2016年工業以及建筑業飛速增長。2004年以來,阿拉爾市工業增加值在波動中上升,隨著國家支持資金的大力傾斜、各類招商引資政策出臺,阿拉爾市工業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產業集聚能力顯著增強,對外開發水平不斷提高。阿拉爾市第二產業的發展主體是工業園區,2012年8月批準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了“五大板塊”和“一大支撐”的產業格局,從業人數從2011年的2000人增加到2015年的8300人,使得產業發展帶動了周邊區域少數民族的人口就業,對兵地融合不斷深化和推進民族團結的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第三產業阿拉爾市第三產業增加值由2004年的8.91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55.41億元,所占比重由25.2%下降到19.82%。阿拉爾市第三產業增加值總量在持續提升,但所占比例卻在下降,增長速度平緩。阿拉爾市服務業在不斷發展,但發展速度跟不上農業和工業的發展速度。建市以來,阿拉爾各項服務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過程。依托工業的快速發展,阿拉爾市第三產業得到持續穩步發展,但第三產業仍面臨現代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不足等問題。
二、數學模型構建運用偏離—份額分析法(Shift-shareMethod)
分析不同體制下阿拉爾市產業結構變動情況。該方法將經濟總量變動分解為份額偏離分量、結構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分量。
三、數據與結果分析
(一)數據來源本文選取阿拉爾市2004~2016年GDP、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產值數據,以2004年為初期、2006年為末期,進行偏離—份額分析。由于阿拉爾市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因此本文分別以同期新疆地方三次產業產值和兵團三次產業產值為標準參照系,分析一師阿拉爾建市以來產業結構的變化特征。
(二)新疆地方體制下一師阿拉爾市產業結構分析表2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阿拉爾市GDP、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的原始數據。由表2可知,2004~2016年一師阿拉爾市GDP占全疆GDP由1.60%增長到2.91%,第一產業比重由4.25%增長到6.87%,第二產業比重由0.82%增長到3.09%,第三產業比重由1.05%增長到1.26%,其中第一產業在全疆中的地位提升最快。把表2中的原始數據代入數學模型進行計算可得出以新疆地方為參照標準的偏離-份額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3的計算結果,可知:阿拉爾市三次產業的份額偏離分量(Nij)均為正值,說明阿拉爾市三次產業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均高于全疆的平均增長水平。三次產業的份額偏離分量(Nij)排列順序為: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阿拉爾市的第三產業的偏離份額最高,第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第一產業次之。阿拉爾建市僅十多年,第三產業起步晚且基礎差,第一產業基礎薄弱,第二產業發展滯后,和全疆水平相比具有較高增長率,并向相對穩定的狀態收斂。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因此和二產、三產相比,具有較高增長率。阿拉爾市的三次產業的產業結構偏離分量(Pij)值均為正值,說明三次產業結構質量相對較好,能促進阿拉爾經濟總量的增長。對三次產業的產業結構偏離分量(pij)進行排序: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說明阿拉爾市在第一產業上對新疆的經濟增長貢獻率最大,而第三產業只有1.32結構質量相對于第一、第二產業來說差很多;阿拉爾市三次產業的競爭力偏離分量(Dij)均為正值。表明阿拉爾市三次產業相對于全疆來說處于有利地位,且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對全疆的經濟增長貢獻大。競爭力偏離分量排序為: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阿拉爾市第一產業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在全疆處于農業領先地位;第三產業發展雖然滯后且質量不高,但新疆特殊地理位置導致第三產業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南北疆發展水平不均衡,地區之間發展差異大,阿拉爾第三產業在全疆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阿拉爾處于天山南麓,和北疆工業相比,發展水平滯后且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因此,第二產業競爭力不高。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和全疆相比,阿拉爾市第一產業具有較高增長率和較強的競爭優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大;第二產業雖然在13年間產值增加了將近14倍,但在該區域內占有較小的份額,尤其在競爭上缺乏優勢;第三產業在13年間經濟總值在穩步提升但是在份額和競爭上都缺乏優勢。對經濟貢獻很小。在未來,應保持第一產業的現有優勢,力求穩中有升,調整第二產業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并通過第二產業發展帶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三)新疆兵團體制下一師阿拉爾市產業結構分析表4為新疆建設兵團和阿拉爾市GDP、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的原始數據。一師阿拉爾市GDP位居兵團第二,僅次于八師石河子市,且在南疆地區四個師中位居首位。由表5可知,2016年一師GDP占兵團13.1%,第一產業占比24.2%,第二產業占比11.5%,第三產業占比7.9%,可見一師農業為兵團優勢產業,具有典型示范作用。把表4中的原始數據代入數學模型中進行計算可得出以新疆兵團為參照標準的偏離—份額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由表5的數據可以得出:一師阿拉爾市三次產業的份額偏離分量(Nij)值均為正值,說明一師阿拉爾市三次產業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均高于新疆建設兵團的平均增長水平。三次產業的份額偏離分量排列順序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一師阿拉爾市的第一產業偏離份額最高,第二產業偏離份額幾乎與第一產業持平。這表明,相對兵團來說,一師阿拉爾市的三次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其中一產和二產的增長速度較快。一師阿拉爾市的三次產業的產業結構偏離分量(Pij)值均為正值,說明一師阿拉爾市三次產業結構質量較好,但發展質量差異大,對經濟增長貢獻由大到小分別為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對兵團經濟總量增長貢獻最大,其次是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結構質量相對來說差很多。2016年,一師阿拉爾市GDP總量排名第二,人均GDP排名第四,一師阿拉爾市GDP的高速發展有賴于雄厚的農業基礎和快速發展的工業水平。一師阿拉爾市第三產業的競爭力偏離分量(Dij)為負值,第一、第二產業為正值,且競爭力偏離分量排序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的競爭力偏離分量遠遠高于第二產業。可見一師阿拉爾市第一產業在兵團中具有較高的競爭優勢,而二產缺乏競爭優勢,三產競爭力低于兵團平均水平。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和兵團相比,阿拉爾市第一產業較高增長率,對兵團經濟增長的貢獻能力最強,且有極強競爭優勢;第二產業在兵團中有較大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高,但缺乏一定的競爭優勢;第三產業貢獻率不高且極度缺乏競爭力。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本文利用2004~2016年一師阿拉爾各產值的時間序列值,分別在新疆地方經濟體制下和新疆兵團經濟體制下采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分析一師阿拉爾市產業結構特征,主要得出以下結論:阿拉爾市第一產業有較高增長率且有絕對競爭優勢,在全疆和兵團中都處于領先地位。但農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產業化程度低仍是未來阿拉爾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第二產業處于中速發展期,對兵團經濟增長有較高貢獻率,但在全疆和兵團中都缺乏競爭優勢。產業結構單一,深度轉化不夠,高端人才缺乏、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制約著阿拉爾工業產業發展。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高且極度缺乏競爭優勢。服務業組織數量不多,質量不高,效益不好是阿拉爾服務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在阿拉爾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生產環境惡劣、水資源緊缺、綠色農產品產銷體系不完善、生態工業及綠色工業發展滯后是阿拉爾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建議因此,為提升一師阿拉爾市經濟發展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各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提出以下建議:1.加強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實現穩中求升。加快糧棉果畜基地提質增效工程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構建資源與生態環境一致的可持續增長農業產業體系。2.加快提升工業經濟發展水平。構建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產業體系。充分利用“互聯網+”推動傳統行業向信息化、網絡化、品牌化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型綠色產業,利用絲綢之路戰略、對口援疆及兵地融合發展的機遇,加強與內地經貿往來,有效承接東部產業轉移。3.通過利用區位空間優勢,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重點發展鄉村、文化、休閑度假、生態等新型旅游業態;積極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兩端不斷延伸,加大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圍繞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提升職工群眾生活質量;加快商務金融發展,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參考文獻:
[1]高遠東,張衛國,陽琴.中國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地理,2015(06).
[2]侯勝朋.基于偏離份額分析法的西北地區產業競爭力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01).
[3]于斌斌.產業結構調整與生產率提升的經濟增長效應———基于中國城市動態空間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5(12).
[4]楊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基于產業結構合理化與高級化[J].經濟師,2017(01).
[5]王卓,楊光磊.基于動態偏離-份額分析法空間模型的陜西省產業競爭力分析[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
作者:王子月;李博 單位: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