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問題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指出我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存在的融資門檻高、融資成本高、融資渠道窄等問題,并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問題
融資難是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所以為促使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就需要采取相應的對策,解決此問題,將中小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促使社會的整體發展。
一、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狀況
中小企業在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且社會中大部分的企業都為中小型企業,其是大型企業的重點合作對象。根據調查,我國的中小型企業總數超過1000萬家。工商注冊登記中的中小企業,在注冊企業總數量中所占的比例超過99%。中小工業企業的總產值在全部工業總量中所占的比例為60%,銷售收入所占比例為57%,實現利稅所占比例為40%,出口總額所占比例為60%。在全國零售網點中,中小流通企業所占比例高達90%。而在提供就業機會方面,中小企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城鎮中有75%的就業機會都是中小企業提供的。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其顯著的特點,即投資主體多元化,所有制結構多元化;中小企業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與大型企業相比,中下企業的就業容量更大,投資彈性更大。但是,中小企業也具有發展不平衡的特點,優勢地區的中小企業比較集中。所以,雖然中小企業在社會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其在發展過程中卻存在經營成本高,融資困難的問題。中小企業要想獲得好的發展,就需要先解決資金問題,只要能夠有效的解決融資問題,中小企業的發展潛力就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對于推動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我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門檻高。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融資,這是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一直沒能得到有效解決的問題。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融資門檻比較高,中小企業自身存在許多不足,達不到融資門檻要求,所以很難取得銀行貸款。比如,中小企業的規模比較小,償債能力比較差,且融資規模通常比較小。并且,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都缺乏規范性,公司制度方面缺乏完善性,所以其對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比較弱,這就會使中小企業的資金償還能力大受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會降低自己的風險,自然不愿意將貸款資格給中小企業。另外,盡管中小企業的創業門檻不高,但能達到創業板融資門檻的企業卻不多。從實際情況來看,如果企業想要上市,其就必須達到比融資門檻指標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創業板并不是有效的途徑。
(二)融資成本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企業已經成為市場中的主體,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趨向于多元化,對金融服務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市場的需求息息相關,市場需要越大,越能推動其發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能夠提供金融服務的主體不再局限于各國有商業銀行,其他的擔保公司、私募基金、互聯網金融企業等,也紛紛進入金融服務行業,為需要金融服務的各類企業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使得金融服務的內容呈現出多樣化。但是,由于中小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比較差,所以其融資成本很高,要獲得這些金融服務主體的資金支持,需要達到很多條件。對于一些擁有技術優勢,具有較強市場發展潛力,能夠在未來獲得良好發展的中小企業而言,這樣的融資成本尚可接受。但是,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不具有這些優勢,其還處于創業初始階段,或者還處于成長期,應對風險的能力差,所以難以接受如此高的融資成本。
(三)融資渠道窄。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為銀行貸款,這也是因為其他融資渠道的成本高決定的。但是,由于中小企業在需要融資的時候首先會選擇銀行,形成對銀行的過度依賴,所以就會使銀行的信貸壓力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不得不提高融資門檻,對中小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債務償還能力、信譽狀況等進行全面的評估,而許多中小企業都無法滿足銀行的融資條件,因而就出現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狀況。比如,大部分中小企業都缺乏有效的資產抵押,在融資過程中還缺乏合格的擔保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就不具備融資資格。資金匱乏,是阻礙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
三、解決我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問題的策略
(一)加強政府的政策性引導。中小企業是大型企業的重點合作對象,其是社會中的創業主體,也是社會創新的中堅力量,其承擔著我國社會大部分的就業責任,對于加速社會主義經濟的轉型升級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中小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比較突出,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還能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因此,我國各級政府應根據區域發展狀況,整合區域內的優勢資源,將產業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相結合,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以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比如,專門針對中小企業出臺稅收優惠類政策,減輕中小企業的稅收壓力,為其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中小企業進行專項財政補貼,鼓勵中小企業拓展自己的目標市場,使其延伸到國外,并鼓勵中小企業不斷的在技術方面進行創新,將其發展潛力充分的挖掘出來。而通過財政貼息、政府采購等手段,可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資金方面的支持,使中小企業在創新過程中能夠有足夠的資金作保障。同時,政府和各中介結構可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評價,以提高信用評價的公正性和權威性,不斷的完善信用評審制度、授信制度等,降低中小企業的信用鑒定難度,使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二)對金融服務進行創新。為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方面的問題,各提供金融服務的主體應不斷創新,推出更多適合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改變以往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同時,還需要在金融制度、金融機構等方面進行創新。各金融機構應全面分析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將中小企業的抵押擔保能力充分的挖掘出來,推出與中小企業發展需求相符的創新性融資產品。比如,工商銀行的“糧貸通”、“網貸通”等產品;民生銀行推出的“組合貸”、“循環貸”等多款產品;建設銀行推出的“合同貸”、“聯保貸”等產品;農業銀行推出的“廠房貸”等產品,都是比較適合中小企業的融資產品。又如,建設銀行提出的供應鏈融資創新,將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作為切入點,將企業上游、下游供應鏈之間的關系利用起來,再通過保理、票據、貨權質押等方式,在生產、供應、銷售的各個環節為中小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并且,各金融機構還應針對中小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其在未來發展中的融資需求,對融資服務制度進行完善,使中小企業的貸款手續得以簡化,并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流程進行優化,加快審批速度和效率,以更好的滿足中小企業在信貸方面的需求。例如,建設銀行提出的“信貸工廠”模式,利用流水線管理模式,以及集約化管理模式,使中小企業的貸款審批效率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
(三)建立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所以,要幫助中小企業解決此問題,就需要建立健全的信用擔保體系,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比如,將民間資金吸納進來,使信用擔保資金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同時,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這類企業由國有、非國有單位共同出資,其同時具有民營化和商業化的特點,這樣能夠將信用擔保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建立連鎖性的信用擔保機構,使其能夠覆蓋全國范圍。與此同時,形成全面的信用等級評價體制,將信用信息的征集工作作為其重點工作內容。在此過程中,政府應履行自己的職責,不能因為需要承擔部分信貸風險,就隨意的減少中校企業信貸機構。此外,在制定信用等級評價體制時,應盡可能的簡化其程序,避免在評價過程中花費過多的時間。政府還可通過政策進行引導,幫助中小企業引入外資企業的資金投入,而中小企業則可充分利用自身在產品方面的優勢,吸引外資,解決融資問題。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廣與應用,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金融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因此,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這個問題上,需要加強政府的政策性引導、對金融服務進行創新、建立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并注重融資渠道的多樣化和多元化發展,才能使中小企業更好的發展,即能夠有更加充足的資金為其未來發展做保障。
【參考文獻】
[1]張維維.基于大數據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模式構想[J].信息技術,2017(10)
[2]郭露雯.中小企業金融服務[J].經貿實踐,2018(3)
[3]肖小偉,李亮,趙思彥.對票據融資服務中小企業的幾點思考[J].金融與經濟,2018(1)
作者:陳妍西 單位:浦發銀行上饒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