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城互動下城鎮化發展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經濟雜志》2014年第六期
一、桂林產城互動的內涵
(一)“兩化”融合的基本含義桂林作為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其中的“兩化”指的是信息化、工業化。“兩化”融合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特征,是科學發展的內在需求。“兩化”融合是指信息化與工業化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共生共榮的歷史進程,這個進程是客觀存在的,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信息化與工業化可以在技術、產業結構、經濟體系、文化、政治、社會等不同層次進行融合。“兩化”融合的重點在制造業,制造業的重點在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的重點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裝備產品的信息化和裝備產品制造以及使用、服務過程的信息化。“兩化”融合本質上是需求牽引、技術驅動的過程,帶動性很強,可通過大力推進,推動其他領域的發展。但實際上,信息化既可以與工業化直接融合,也可以與城鎮化直接融合,還可以是三者在同一時空進行融合,所以,我們的產城互動是所有產業與城鎮化的互動,既不限于某一產業,也因為能力、篇幅所限,不能涵蓋所有產業。
(二)桂林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現狀1、桂林工業化的發展階段(1)基于人均GDP指標的衡量,桂林已進入工業化的后期階段。2012年,桂林人均GDP達到22300元,按當年不變匯率計算為3185美元,按2005年不變價計算為2853美元,按2005年美元購買力平價計算為6125美元,已處于錢納里模型中的工業化后期階段。(2)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桂林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的過渡階段。按照三次產業產值結構判斷,2012年第一產業產值占比為18.4%,高出8.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產值占比為46.6%,第三產業產值占比為35.0%,與第二產業相差11個百分點。根據產業結構可以判斷,桂林已經進入了工業化中后期的過渡階段。(3)第一產業就業比重大,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因為受到城鎮化率較低、農村人口下降速度緩慢和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等因素影響,桂林第一產業就業率仍居高不下,2012年為38.6%,接近工業化中期的中期。2、桂林城鎮化的發展階段按《農村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的階段性劃分標準,桂林已經達到中級階段,其特點是經濟實力增強,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農村富裕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的速度大大加快,在第二產業保持穩定發展的基礎上,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三產業比重明顯提高。
二、桂林城鎮化發展面對的困難與解決的辦法
(一)產業結構問題荔浦縣、全州縣、興安縣分別是全國第一、二、三批的城鎮化試點縣,但時至今日,他們的城鎮化發展并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還是產業結構惹的禍。這三個縣,工業都不是強項,而縱觀產城互動發展史,凡是工業化率高的地方城鎮化率也自然高,比如北上廣。但產城互動并不僅僅是工業與城鎮的一條路。希望他們能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在其他產業和本地特色產品的深加工上多下功夫,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加速轉移,促進城鎮化的發展,圓滿地完成國家下達的試點任務。
(二)資金短缺問題身處中國西南的廣西,既沿海又沿邊,一條浩浩蕩蕩的珠江,將廣西與廣東,(乃至深港澳)連成了一線。但同飲一江水的兩個省份,發展的速度卻大不一樣,僅就城鎮化的發展而言,2005年廣西的城鎮化率為33.6%,而廣東是60.68%。到了2013年,情況大有好轉,廣東是66.5%,廣西也上升到41.8%但差距依然存在。實現城鎮化要花的錢很多:重大產業項目、省(區)產業轉移工業園基礎配套設施及項目建設;各級專業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及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各級土地開發、“三舊”改造及示范村、幸福村居建設;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居民民生和消費金融服務等。對此,一些省區與銀行攜起了手,如廣東從農行拿到了1000萬意向性信用額度,安徽與國開行簽訂了“綜合推進安徽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合作備忘錄”,成為該行金融支持城鎮化的首個試點省份。另外,一些民營資本和民間閑散資金也有向城鎮化注入的傾向,這些都值得借鑒。
(三)新城鎮的形成要因地制宜從上面舉的外省的幾個例子中,不難看出,他們的城鎮化進程都是因地制宜,充分的考慮了新城鎮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廣西更應如此。以桂林為例:桂林于1991年3月被國務院第一批批準設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先于南寧和柳州,也是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第一個被批準設立高新區的城市,因此,在桂林逐漸成為特大城市的過程中,臨桂、靈川、陽朔、興安、永福等縣,自然變成了桂林的衛星城,而平樂、荔浦、全州、恭城、資源、陽朔、龍勝、灌陽等產業園區,也在高新區的輻射下,變成了新型的城鎮,這樣既擴充了基地的空間,又為失地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更完善了園區的服務功能。
(四)城鎮化推行切不可顧此失彼從桂林來說,人均土地面積僅1.34畝,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年更是出現了“四個減少”,即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糧食播種面積逐年減少,糧食總產量逐年減少和糧食人均占有量逐年減少,因此,一定要守住桂林的38.53萬公頃耕地,確保這塊保命田不再丟失。為此,應該加強對土地資源的管理,杜絕亂占耕地,使城鎮化健康發展。去年年末召開的《全區經濟暨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城鎮化的思路和路徑已經明晰,一是要科學把握我區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主要目標和戰略路徑,二是要樹立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理念,三是要優化城鎮布局,增強中小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四是要實施大縣城戰略,五是要推進產城融合,增強新型城鎮化的產業支撐,六是要突出特色,打造魅力城鎮,七是要努力提高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五)應避免產城分離的情況出現產城互動的本意是產業發展與城鎮發展一起釋放正能量,互相給力、互相推進、合力加速。產城互動的反面就是產城分離,一是產業發展不考慮城鎮建設,致使產業分散、人口分散、資金分散、技術分散;二是城鎮建設不考慮產業發展,只考慮發展房地產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沒有產業跟進。為了避免產城分離的情況出現,實行“產城同構”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產城同構需要將產業發展與城鎮化建設共同謀劃,需要協同推進。一是頂層和基層的協同;二是部門與部門的協同;三是城鎮基礎設施與產業發展的協同;四是目標和措施的協同。
三、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工業化是產城互動的主力軍,但其他產業與城鎮化的互動作用也不可小覷。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而實現“四化同步”的抓手在哪里?就在產城互動。抓好了產城互動,首先就抓住了工業化、城鎮化的“兩化同步”;在產城互動中推進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革命,就抓住了“三化同步''''。產城互動絕不是促進城鎮化發展的唯一舉措,它只是其中的一步,但只要我們認真地走好每一步,城鎮化的步伐就會大大加快,舉世矚目的城鎮化之夢,就會早日夢圓中國。
作者:劉圖單位: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