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小額信貸在農村經濟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反貧困。據銀監會初步統計,截至2007年12月末,僅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農戶貸款余額已經達到12260億元。其中農戶小額信用貸款2038億元,比2002年末增加1265億元,增長164%;農戶聯保貸款余額達到1351億元,比2002年末增加1124億元,增長495%。中國農村小額信貸受惠農民超過3億,已經成為支持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方式。在我國,小額信貸的實施實際上一種資源重新分配的過程,它不僅使得流到城市的農村資金回流到農戶手中,并與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它解決了農戶因缺少擔保抵而難以獲得商業貸款的問題,為農民開辟了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渠道,為農戶提供了發展前景和財富增長的機會??梢哉f隨著小額信貸有效、擴大的發放,它促進了單一救濟扶貧向綜合開發扶貧的轉變。
2.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制度可以激勵人、約束人、協調人,制度通過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使農村經濟要素得到組織;在一定意義上,制度決定資源配置和資源升級。小額信貸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過程就是農民群體在制度引導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農村小額信貸的實施,改變了農村生產要素的組合,使農村經濟在更有效率的基礎上配置生產資源進而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小額信貸用戶為了保證按時還貸,培養了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生產計劃的意識,并不斷增強對市場的應變能力。
3.實現了農村信用資源到經濟資本的轉換。費孝通先生認為,我國傳統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其特點是人與人之間有著一種私人關系,相互之間通過這種關系疊加,構成一張張關系網絡。因此,我國民間存在有相當多的信用資源。農戶信用是農村小額信貸建立的基礎,按農戶信用等級確定貸款額度,使信用成為農戶取得貸款的基本前提,不講信用者必然受到貸款限制。并通過實施信用戶貸款優先、利率優先、授信額度放寬等政策,鼓勵了信用行為,使社會信用觀念得到鞏固和加強,降低了交易成本。
4.有利于緩解農民工的再就業壓力。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出現農民工失業返鄉的大潮。因為農民工本身文化層次低,技術含量不高,再加上返鄉之后,面臨、融資難等困勁,使得他們成為就業人員中的弱勢群里。農村小額信貸給這些返鄉農民工提供了資金支持和創業機會。
二、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中存在的問題
1.扶富不扶貧。從類型上來說,社會排斥可以分為顯性社會排斥和隱性社會排斥。如果說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制度創新,為農民貸款難問題打開了新局面,使得缺乏抵押物和擔保人的農民能平等進入信貸市場,體現了國家從制度安排上推動長期被排斥的農民群體融入主流社會。那么由于辦理小額信貸機構的盈利性特點,在貸款對象選擇上,往往選擇信貸規模較大,還款風險相對較小的中等收入農戶,出現了扶富不扶貧的和貸款集中于大戶的傾向,則體現了貸款機構在執行規則過程中由于自身偏好和維護利益需要,而隱性的將農民群體中確實需要貸款但還款風險較高的農戶排除在借貸范圍之外的不平的現象。據有關專家分析,農村小額信貸可獲得的覆蓋面不超過25%,且獲支持的也是以中等收入以上的農戶為主,特別貧困的家庭不容易獲得貸款,信貸的分配存在嚴重不平等。而這種不平等是隱性的。
2.交易成本高。格蘭諾維特認為經濟領域內發生交換行為的基礎是雙方建立一定程度的相互信任。如果信任感降低到最低程度,在每一次交易中,雙方都必須在獲得了必要的監督保證之后才能進行,那么交易成本就會大大提高,這時來源于關系網絡的信任將會降低交易成本。小額信貸以農戶的信譽為發放貸款的依據。但農業生產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土地本身的地質條件、天氣的好壞、農作物的生長周期和市場的需求狀況等。因此,一旦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個發生了變化都將會使農戶們無法按時歸還貸款。另外,在廣大農民群眾中,不排除有部分農戶信用觀念淡薄,拖欠貸款不還,甚至逃廢信用社債務。很多農戶認為小額信用貸款是國家的政策性貸款,視同扶貧款、救濟款。沒有還款意識,或者還款意識不強,造成信用社的風險,大大提升了管理和交易成本。據統計,當前各農村信用社一般配備1~2名專職信貸人員,按我國目前鄉鎮平均規模,1名信貸員要負責200多戶,甚至更多,有的信用社甚至還要雇傭額外人員,并且從貸款的調查到發放,需要多次跑村下鄉,直接影響了農戶小額信貸工作的開展。
3.農村金融市場不規范。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規范社會群體行為和心理的功能。農村文化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農民生產實踐活動中創造發展而來的,對農村社會經濟及農民思想行為具有巨大影響。小額信貸在我國農村推廣的過程中,農村文化中的小農意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金融的良性發展。在農村小額信貸的發放過程中,由于農村信用社人力資源缺乏,一些重要基礎工作往往由村組干部來執行,致使農村小額信貸在發放過程中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忽視了社會和群眾的監督作用,使農村小額信貸缺的發放過程缺乏必要的透明度。
作者:普艷杰單位:曲靖師范學院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