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金融下產品創新與需求契合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金融理論探索》2017年第2期
摘要:隨著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行業的覆蓋和沖擊,互聯網金融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金融產品的創新不斷滿足社會的金融需求?;ヂ摼W和信息技術在金融中的應用降低了金融機構的交易成本,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本文基于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對用戶基礎性需求和可用性需求進行了契合性分析,以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需求契合性
1引言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金融模式的不斷融合,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不斷出現,例如支付終端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已成為智能手機用戶的重要支付手段,傳播速度十分迅速的網絡證券已占據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中很高的市場份額,電子商務中的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也進入到了快速發展階段。在傳統金融基礎上衍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已經展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和輻射力,不斷改變著人們的金融需求。從金融需求對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的契合性上看,互聯網金融產品較傳統金融更符合普惠性的大眾需求特征,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進入門檻和產品用戶參與要求更低,更加體現出互聯網的“開放、平等、協作、共享”的精神,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親民”感。在互聯網和信息通信技術上不斷創新出現的支付手段、眾籌、P2P理財等創新極大的降低了金融供需雙方的交易成本,緩解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必將創造出新的社會需求,從而改善社會大眾的金融習慣。
2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分析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互聯網金融的快捷便利和創新產品對傳統金融產品的覆蓋和補償促進了更多的人選擇互聯網金融來滿足金融需求,反過來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也為傳統的金融機構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機遇。金融互聯網化已經成為金融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1眾籌融資
以期權、股權和實物作為投資者投資回報并在互聯網上進行融資項目的股權或類股權融資方式稱為眾籌。美國的Kickstarter和我國的天使匯是眾籌融資的典型代表,眾籌融資在互聯網平臺上具有融資項目多樣化、融資門檻低和項目創意性等特征,一般融資流程首先在互聯網平臺進行融資需求審核、宣傳和,投資者根據融資者的項目門檻、創意等進行選擇性投資,資金的投資方式可以直接投資或進行第三方金融機構的監管投資,融資者的項目成功后向投資者進行股權、紅利和現金實物的回報。從眾籌的特征來看,融資發起人的門檻很低,具有草根性,而投資者的門檻也較低,因此項目具有很強的落地能力。另外,眾籌中的投資項目具有較強的創意性,其覆蓋面也包含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影視、音樂、科技、游戲及設計等,在眾籌融資過程中融投雙方的信息共享程度較高,投資的效率和成功率較高。
2.2P2P網絡借貸平臺
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中近年來發展最快、最常見的是P2P網絡借貸平臺。基于互聯網信息共享基礎上的新借貸方式,P2P網絡借貸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從最初的個人與個人借貸發展成為P2B、P2C等多種模式,因此P2P網絡借貸從模式創新上看屬于“伙伴對伙伴”的網絡借貸方式,也可以理解為具備相同償債能力的伙伴間的借貸方式。P2P網絡借貸平臺極大的解決了個人金融借貸快捷性需求,充分利用了互聯網的溝通性,更直接的實現了信息共享,消除了傳統金融中介的存在,為借貸雙方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2.3金融機構互聯網
傳統金融機構在互聯網上的產品和業務延伸發展也成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礎上產生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已經成為社會熟悉的金融模式。傳統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互聯網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融合解決了金融供需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了金融機構的信息搜集處理成本,降低了機構的運營成本。金融機構互聯網目前分為保險互聯網、證券互聯網和銀行互聯網,其中銀行互聯網是覆蓋面最廣泛的金融機構互聯網,隨著手機職能終端在支付上的創新,手機銀行互聯網已經可以實現賬戶轉賬、查詢、貸款和理財購買等多種金融需求,具有很強的便利性。
2.4互聯網金融門戶
隨著資本市場發展的多層次需求,互聯網金融門戶發展也日益成熟?;ヂ摼W門戶網站利用信息平臺進行金融產品和服務、匯集客戶信息與資源等多項金融功能,為平臺參與主體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我國目前的互聯網金融門戶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例如陸金所、融360等多元化發展的互聯網金融門戶已經吸引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其金融資本交易數量也十分巨大?;ヂ摼W金融門戶滿足用戶貸款、理財等多元化需求的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便利的金融產品、服務的“搜索+比價”,促進用戶更好的對金融產品進行了解,提高了社會對金融投資的參與度,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
2.5移動支付及第三方支付
移動支付最大的特點是支付終端的移動性,即在移動通信設備的基礎上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貨幣價值支付或債權清償方式的支付轉移。第三方支付則是客戶的資金結算、貨幣支付等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客戶、銀行和第三方支付企業之間的資金關聯關系,提高客戶資金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我國近年來的移動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發展十分迅速,根據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第三方支付的市場交易額已經達到了79924.7億元,近五年來的年均增長率超過30%。
2.6大數據金融
建立在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基礎上的大數據金融是互聯網金融產品在數據分析手段實施上的一種創新。大數據金融可以有效的對貸款中的風險進行數據分析,最大限度的降低金融信用風險的發生。目前大數據金融的發展和應用主要體現在征信系統和網絡貸款方面,其中征信系統是指通過大數據技術的使用來實現對貸款的征信管理工作,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中心和阿里金融的征信系統,網絡貸款是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借貸資金的供需平衡,使網絡貸款更加適應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的需求。
3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的需求契合分析
3.1基礎性分析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積累的財富不斷增加,金融產品已經成為社會每個個體的必需品。由于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搜索引擎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互聯網金融領域,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逐漸被更多的投資者所接受。資金的供需雙方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直接進行交易,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較之傳統的金融具備了更高的風險定價和風險管理效率?;ヂ摼W金融產品的創新改變了用戶的金融需求模式,用戶金融需求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金融需求日益廣泛化。用戶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隨著財富的積累不斷呈現出廣泛化特點。一方面,社會對投資理財和保險的偏好性越來越強,另一方面社會大眾的金融消費隨著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擴大也更加廣泛。其次,金融需求向個性化趨勢發展。
隨著年輕人對自由和個性的追求,金融需求也在不斷向個性化趨勢方向發展。用戶在物質化不斷滿足的基礎上對需求屬性的權重要求更細致,金融需求的分散程度更好,另外隨著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發展,不同社會群體在不同生活情境下的金融需求也會發生個體化差異。再次,社會更加關注金融服務的安全性,金融需求日趨理性。隨著社會大眾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用戶在金融產品消費和需求方面日趨理性,更加關注金融服務的安全性,更加傾向于獲得同等收益的同時保證了自身財產的安全。最后,金融需求日趨關聯化。金融需求從社會行為上分析是金融功能性和人社會性的復合性需求,隨著社會分工的明晰化和社會機構的復雜化,用戶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對不同金融需求呈現出關聯化特征,例如用戶理財方式不斷關聯化,股票、期貨、理財產品和儲蓄等都可以滿足其金融需求。
3.2可用性分析
從傳統金融機構銀行、保險、證券和交易所等中介和市場發展而來的互聯網金融已經滿足了用戶不斷變化的金融需求,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對應的無金融中介或市場情形之間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組織形式在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上均得到了一定體現,因此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對用戶的金融需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可以提供更為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
首先,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實現了金融服務全覆蓋的低成本性。在現代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基礎上不斷完善金融生態,不斷拓寬輻射邊界,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輻射能力更強。在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促進的金融普惠建設中,金融機構有效的降低了金融的交易成本和運營成本,金融實體網點的運營和維護費用大大降低,第三方支付和網上銀行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網絡商業模式和電子商務不斷與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融合與豐富。
其次,互聯網金融優化了金融資源配置。大數據、云計算等數據處理方式改善了金融行業的數據信息處理能力,提高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金融領域的數據處理方式融合促進了動、高速、網絡化的運算步入金融領域,緩解了傳統金融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金融資源如資金供求的期限和數量不再依存于傳統的金融中介和市場,金融資源將以最優的方式配置給需求者。
再次,金融安全隨著日益完善的風險分散和風險控制方法不斷得到更高層次的安全保障。風險管理能力始終是金融行業的發展關鍵,也是影響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ヂ摼W金融通過大數據搜集處理信息方面的優勢不斷完善著風險分散和風險控制能力,同時不斷對金融供需雙方的主體進行信息管理和分析,保障了金融安全。
最后,用戶的個性化金融服務在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上得到了滿足?;ヂ摼W金融通過信息處理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了多種途徑的收集、分類和整理,針對性的向用戶推薦個性化服務,不斷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在數據挖掘基礎上的云計算分析技術不斷開拓用戶個性化需求特征,根據具體需求制定個性化金融服務并推送金融產品信息,互聯網金融改變了傳統金融被動服務模式,充分利用了配置金融資源,主動開展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為目的的金融服務。
4結語
本文對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的眾籌融資、P2P網絡借貸平臺、金融機構互聯網、互聯網金融門戶、移動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等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與用戶金融需求之間的契合性,認為用戶對互聯網金融需求存在變化趨勢,同時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改變了用戶的金融需求,本文認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與用戶金融需求具有契合性,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能夠滿足用戶日益變化的金融需求。
參考文獻
[1]閔慶飛,劉振華.移動商務典型應用及個人用戶的采納[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鄧新明.中國情景下消費者的倫理購買意向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4,15(3).
[3]黎志成,劉枚蓮.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消費者行為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5,10(6).
[4]蘇惠香.網絡經濟技術創新與擴散效應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5]邰舒宏,齊俊波.淺析消費者需求主要變化趨勢[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5(04).
作者:張春輝 單位: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